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监察制度发于先秦,成于秦汉,是体现古代皇帝制衡官僚和政治权力监督机制的重要形式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监察体系由专门的御史组织、行政系统内部设立的监察组织及其他的专职或兼职的监察官员组成,不同的监察主体所采取的监察方式各不相同。言谏官员通过向皇帝检举或控告官吏违法失职的方式来行使职责。侍御史和丞相司直通过考察各类文书和百官公卵的奏章,从中发现不法行为并及时进行上报。检察官则是对上计簿中所列的项目如户口、垦田等进行审查,从而确定官吏政绩的优劣,提出赏罚意见并报皇帝批准。东汉时的侍御史“凡郊庙之祠及大朝会、大封拜,则二人监成仪,有违失则动奏”。

——摘编自肖赵冰《秦汉时期国家政治权力监督和制约机制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元封五年汉武帝正式确立刺史制度时,正式撤销了在各郡设置的监察御史,四年之后又下诏将全国分为十三刺史部,形成了十三刺史“分部行刺”的监察方式。《汉书》记载:御史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意即刺史是御史府的官员,隶属于中央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府。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从文帝“遣丞相史出刺”,到成帝“罢刺史,更置州牧”前,刺史都是六百石的官员,但权限很大,能监察“二千石以下至墨境”的官员。

——摘编自张文渊《西汉刺史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1)根据材料一,简要列举秦汉时期的监察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汉刺史制度的特点。
2023-10-1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汉书·百官公卿表》中对西汉诸侯国中“相”主要职能变化的相关记载。这反映出(     
时期主要职能
汉高祖时期在诸侯国中,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设置模式如中央
文景时期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
汉武帝时期侧重于在诸侯王国推行中央“汉法”
成帝时期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
A.中央集权的强化B.贵族制向官僚制的转变
C.君相矛盾的缓和D.选官制度影响社会变动
3 . 《资治通鉴》卷226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材料所述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B.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加强
C.农民可以纳绢或布代役D.征税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
4 . 据朝鲜半岛的官修正史《三国史记》记载,新罗一个叫子玉的人被提拔做官,被人质疑其出身 较低,无法胜任这个职位。有人告诉国君:“(子玉)虽不以文籍出身,曾入大唐为学生,不 亦可用耶?”子玉终得重用。这反映出新罗(     
A.政治制度存在缺陷B.学习唐朝选官制度
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D.国君心慕中华文化
2023-01-11更新 | 538次组卷 | 30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记载,秦汉时期各级官僚机构配有大量掾、令史、书佐等管理文书,也很看重官僚的文化素质,如“文无害”,以及汉简中常见的“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之类要求。这(     
A.适应了中央集权体制的要求B.体现秦朝政务处理的程序化
C.级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D.标志贵族政治退出历史舞台
6 . 《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据此可知当时(       
A.推翻君主专制任务迫在眉睫B.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任务极其艰巨
C.袁世凯对外卖国的丑恶嘴脸D.帝国主义“以华治华”策略得以实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唐血统其初本是 华夏人,但后来其与胡夷混杂,并进行了联姻。唐高祖李渊的母案独孤氏、皇后窦氏,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都是鲜卑人。后来李唐士族长期与少敏民族生活在一起。据史籍记载,唐王朝与突厥和亲六次,与吐谷浑和亲三次,与吐蕃和亲两次,与回纥和亲八次,与南诏和亲一次,等等,共计和亲二十八次。诗圣杜甫曾在《送杨六判官使西蕃》中写道:“绝城遥怀怒,和亲愿结欢。”阁朝隐在《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中写道:“甥舅重亲地,君臣厚义乡。”陈陶在《院西行(其四)》中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摘编自郑阳《唐诗中体现政治方面的民族融合》等

材料二   苏郁在《咏和亲》中 写道“君王莫信和亲策,生得胡雏虏更多。”宋人王钦若也认为和亲不过就是传统的羁縻说,“计建和亲之议,岁用絮缯酒食奉之,非惟解兵息民,亦欲渐而.臣之,为羁縻之长策耳”。靳翠萍在(唐与吐谷浑和亲关系始末考》一文中指出:“和亲在唐与吐谷浑关系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郑阳《唐诗中 体现政治方面的民族融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杜甫等部分文人对唐朝和亲政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政府采取和亲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苏郁等部分文人眼中和亲政策存在的弊端。
8 . 《尚书》保存的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其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欲至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的记载。这反映了(     
A.道家思想已经形成B.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C.民本思想历史悠久D.“君权神授”学说
9 .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自今以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集权制
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
2022-10-25更新 | 756次组卷 | 63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阶段学情反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形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的局面。另据唐大历四年(769年)《宜禾里手实》记载,陇右道敦煌县悬泉乡二十三户中,减除已除户和全家都已死亡者外,实际存在的十七户内,已有九户大多逃亡或全部逃亡。这些现象表明唐代(     
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战乱破坏农业生产方式
C.战乱导致户籍管理失序D.进行赋税改革的必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