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制度之进

2022年,短短数月,英国首相三易其主,这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相关制度的思考。


(1)张老师带着班级同学就这一问题梳理出了以下相关制度。根据提示,选择相应的政治制度填入下列时间轴中。(填涂字母)
A.西欧封建制度B.雅典民主制度C.英国君主立宪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E.西方文官制度


(2)小张同学以提纲形式整理了中西方制度文明演进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帮助其完成以下提纲。(填涂字母)
A.《罗马民法大全》B.《法国民法典》C.《联合国宪章》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E.《关贸总协定》F.《慕尼黑协定》
一、西方法律制度演进
(1)罗马法系:《十二铜表法》《
(2)大陆法系:《
(3)英美法系:《1787年美国宪法》
二、20世纪国际制度发展
(1)《国际联盟盟约》《
(2)《》《WTO协定》
(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三、新中国法律制度完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
(3)从上面的学习提纲,可以提炼出制度演进的特征:(三选)(       
A.制度不仅有政治层面,还有经济和社会层面
B.西方法律制度具有普世价值,必须全球遵守
C.制度不仅有纵向的传承,也有横向的互相借鉴
D.制度一旦制定成型,就必须稳定不变永世遵守
E.良好的制度不仅一国适用,还可以造福世界文明

张老师围绕着制度演进问题,找到了梁启超在《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一文中的一段话:

夫今日我国以时势所播荡,共和之局,则既定矣,虽有俊杰,又安能于共和制之外而别得活国之途?夫为政在人,无论何种政体,皆以国民意力构造之而已。


(4)结合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概括梁启超这段话的思想。
2 . 从沈括看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变法,历任太子中允、……三司使等职。熙宁五年,淮南饥荒,沈括受命巡察,发放常平仓钱粮,疏通河渠。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后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

从沈括的经历中,我们可以探究到中国古代的制度与国家治理的知识。


(1)材料中,沈括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是指
A.科举考试应试中选   B.进行官吏任期考核   
C.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D.带领军队经略边疆
(2)材料中,沈括任“三司使”一职位,主要职能是掌管
A.财政   B.军政   C.考核   D.监察
(3)材料中,沈括“发放常平仓钱粮”。“常平仓”的主要职能是
A.减免赋役   B.储粮备荒   C.推行教化   D.维持治安
(4)材料中,沈括“出知延州(今延安),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主要抵御
A.蒙古   B.金   C.西夏   D.吐蕃
(5)沈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创作了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梦溪笔谈》
(6)“嘉佑”是古代皇帝的年号。下列选项与上述用法相同的是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孝文帝改革   D.光武中兴
(7)沈括所处的时代特征有
A.程朱理学受官方推崇   B.社会门第观念淡化   
C.多民族政权并立,交融趋势加强   D.城市商业繁荣,纸币全国通用
(8)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制度与国家治理的知识,老师制作了一张时空坐标轴。请将以材料所叙的史事填入时空坐标轴中的相应位置

A.合并赋役,“量地计丁”,折收银两   
B.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然后一年分夏秋两次   
C.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D.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2022-06-2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黑格尔说,欧洲人只要一提到希腊就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家园之感。这是因为
A.古希腊文化遗产保存完好无损B.古希腊文化在文艺复兴中得到重生
C.古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源头D.古希腊民主制度是西方代议制之母
4 . 商鞅变法与国家治理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有许多次,变法所处时代不同,其历史意义也不尽相同。
(1)请将下列左侧不同时期的变法与右侧的特征相对应(填写字母)

材料一   令送粮无取僦(租赁),无得反庸(通“佣”),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来疾,则业不败农。

——《商君书》(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

(附译文:命令运送粮食的人不能花钱雇别人的车,更不准运粮车辆在返回时揽载私人货物。车、拉车的牛、车在运粮时的载重量服役时一定要同注册登记时一致。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运粮车就会去得迅速回来的也快,运粮的事就不会危害农业生产。)


(2)材料一体现的商鞅变法内容是
A.废除井田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建立县制

材料二   2002年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

材料三   缪力本业,耕织致票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3)材料二、三能否对材料一进行佐证,说明理由?

材料四

王安石卫鞅之于孝公,尽取秦法而更为之,尽取秦民而束缚驰骤之。虽甘龙辩说之烦,秦民言令不便者以千数,而鞅终不为沮,卒之国内大治,诸侯重足屏息,争西向而割地。
司马光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商)为相十年,人多怨之.—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4)概括材料四中,王安石与司马光对商鞅变法的看法。
(5)分析王安石与司马光对商鞅变法形成各自看法的原因。
2021-12-28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英国“议会”与法国“三级会议”

材料一:12世纪,英国国王在与封建地方势力、罗马教皇发生了一系列战争过程中,被迫签署了“自由大宪章”。1265年英国正式召开议会,不仅贵族僧侣参加,而且从每个郡邀请两名骑士、每个大城市邀请两个市民代表参加会议。以后议会经常开会,相继取得了颁布法律、批准征税、处理政治案件的权力。

材料二:1300年法王与教会为征税发生冲突,为争取支持,腓力四世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从十四世纪起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而各等级在同意国王要求的同时也常以司法、行政方面的改革作为交换条件。

——《中世纪欧洲》


问题:
(1)根据材料比较中世纪的英国议会与法国三级会议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与法国三级会议的历史意义。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概况简表

时间发展概况
19491959新中国提出了以“三大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内容的一系列外交理念、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同32个欧亚非国家正式建交,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建交高潮。
19601968外交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发展同周边国家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以及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60年代迎来了以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第二次建交高潮。
19691978毛泽东提出了联美抗苏“一条线”战略,外交政策出现了大调整和大突破。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到恢复,中美、中日关系先后实现了正常化。
19791989邓小平将这一时期外交的指导思想归纳为“两个重要的转变”,“一个是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一个是根据这个判断相应地调整对外政策。”中美关系总体平稳,中苏关系正常化,与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建交国总数上升到137个。
19902002坚定不移地“走出去”,继续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与大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推进以联合国为重点的国际组织的多边活动,参与创建并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进程。新中国建交国发展到160余个。
20032012提出以“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建设和谐世界”为核心的外交理念。与西方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全面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高度重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
的重要作用。
2013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与时俱进,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更加丰富完整。新中国建交国发展到近180个。

——据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局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199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
2022-05-0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2020-11-02更新 | 386次组卷 | 106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6年高三5月质量监控(三模)历史试题
8 . 下面结构图中"?"处应填入
A.国际联盟B.联合国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2021-05-08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9 . 中国在全方位外交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参加日内瓦会议C.中美建交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021-05-08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6世纪的伦敦,一百年来(每年选举一次)有24个市长是绸缎、丝绒商,17个是呢绒商,14个是食品杂货商,其他每个同业联合会都有六、七个人当选过。此外,伦敦市政参事和众议院议员也往往是12个大型同业联合会的成员。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深刻的是
A.市民通过行会控制市政
B.市民通过选举开始参政
C.市民与君主开始共施政
D.行会是城市经济的灵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