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代录取数据状元人数(据载)
唐朝开科268次,据不完全统计,进士在10000人左右,明经诸科统计为20619有姓氏可考状元155人;有籍贯可考70人,南方19人,北方51
宋朝北宋开科81次,录取进士5166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71人;有籍贯可考状元64人,南方29人,北方35
南宋开科49次,录取进士45640人,经考证,还有漏榜有姓氏可考状元49人;有籍贯可考状元37人,南方37人,北方0

——据林白、朱梅苏等《中国科举史话》整理

材料二   “癸卯学制”酝酿颁布的20世纪初年,正是清王朝在“危局”中图谋自救的关键时刻,内忧与外患叠加、危机与生机并存。改革教育的目的就是藉此培养挽救王朝末世的人才。同时在政府的推动下,各地兴学活动此起彼伏,特别是出现了一批普通中小学堂。客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一部由中央政府制订的统辖各级各类学堂的学制系统,指导、规范和推动全国的兴学活动。而在此数十年间,政府和民间举办学堂积累的经验教训,也使这样一部学制系统的制定成为可能。……1905年,“癸卯学制”中提出的“必须于京师专设总理学务大臣,统辖全国学务”的要求终于落实。至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管理全国教育事务的中央行政机构正式成立。……“癸卯学制”颁布之际,全国有新式学堂4222所,在校学生92000余人。1912年,学堂数增至87470所,学生近300万人。前后8年,学堂数和学生人数分别增长20倍和31倍。

——改编自田正平《“癸卯学制”两甲子考论》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干部选任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1982年,党中央首次提出“干部考试录用”的要求;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发布,则标志着党政机关干部“凡进必考”录用制度的初步建立。当前,完善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面临着一些全新条件。社会公共政治生活与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多方面举措辩证结合,构成了推动中国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发展的强大动力。

——萧曙《发展中的中国特色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概括宋朝科举制与唐朝相比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政治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概括清末颁布“癸卯学制”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阐述改革开放后完善中国干部选任制度的意义。
2023-11-1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统计了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此表可用于研究(     
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入超(以-号表示)出超(以+号表示)
1929年+58.8
1930年+33.2
1931年+55.0
1932年—141.1
1933年—77.8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商业和金融月报》(1929—1935年)
A.国民政府时期法币改革的背景B.解放战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
C.抗战期间日本经济侵略的表现D.民国时期官僚资本发展的影响
3 . 下表是2003—2006年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人数统计,对表中的数据所体现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时间维和警察军事观察员维和部队
2003年4044221
2006年168631417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C.以联合国为中心参与国际事务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2-03-19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模拟检测(1月)历史试题
4 . 如图所示为唐朝政府控制的户口总数变化情况数据图。为了解决这一变化带来的财政运转困难,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抑制土地兼并B.改革均田制C.废除人头税D.实行两税法
5 . 国际货币体系是为适应国际贸易与国际结算需要而建立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材料一   1819世纪,金本位制、银本位制、以及金银两种货币同时按国家法定比率流通的复本位制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使用过。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率先采用金本位制。德国、荷兰、美国、日本等纷纷效仿,以黄金为基准的国际货币体系建立。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一个统一而松散的国际货币制度,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自由输入输出,各国货币都与黄金挂钩。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消除了汇率波动,有利于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

——美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编著《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根据【美国】保罗·克鲁格曼《汇率的不稳定性》编制

材料三   


——摘自环球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


(1)根据材料一,归纳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建立起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结合所学,从“金本位的角度”,说明它“有利于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现实的基础”;从货币的角度,分析该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
(3)结合所学,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的标志。根据材料三,分析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特点。
2023-08-08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考历史试题(7月)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政党制度建立初期,在选举中获胜的执政党都把政府的官职作为战利品,酬劳对该党有功和对选举胜利作出贡献的人,而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等考虑不多,甚至根本不加考虑,公开地进行“肥缺分赃”。

早在1617世纪,一些传教士和旅行家就对中国的科举制度有所著述,到19世纪上半叶,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都认为其“是值得推崇并效仿的”。

——改编自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

材料二   近年来的“国考热”延续至今,根据国家公务员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报名开启前四天,2024年国考报名系统有637108人提交申请,一举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再创新高。在招录条件方面,2024年国考继续向基层和应届毕业生倾斜,且力度加大,对学历要求继续提高。

——摘自《中国新闻网》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肥缺分赃”的弊端并简析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并阐述其推行与改善的意义。
2023-11-1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学术界根据大批16世纪西方传教士留下的文字、1570—1870年间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78种英文版论文和专著、以及当时欧洲各国的杂志——如:欧洲主要英文媒体《绅士杂志》《伦敦杂志》《雾杂志》《手艺人》等刊登的关于科举制的大量文章等史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对近代英国乃至西方各国的文官制度产生重大影响。但著名学者侯建新教授却认为:“科举制度后来虽曾引起近代西方贤达的关注,但就其实质而言毫无现代概念……因此不能得出英国文官制度受到中国科举制影响的结论”。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A.侯建新教授是学术权威,我们应该遵从其观点
B.应该调查中外著名历史学家意见,用民主投票方式解决这一学术问题
C.只要找到更多的一手史料并借助大数据技术,这一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D.研究历史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对材料进行考证和解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根据我国外交部网站数据绘制的《1949年-201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边倒”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
B.“求同存异”迎来了中国外交的第一次建交高潮
C.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
D.“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国际关系新秩序确立标志
9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五、 十六世纪明代的币制改革恰逢欧洲地理大发现,加上冶炼技术的进步,世界白银产量直线上升。暴富的欧洲上流社会阶层对东方奢侈品的需要,          与明代城市商业对白银的渴求一拍即合。此时的明朝就像一个黑洞一样,源源不断地从美洲、 欧洲和日本吸收白银。 西班牙人、 葡萄牙人,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都积极拓展远东贸易,菲律宾马尼拉作为新大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中心,常居的中国人一度达到几十万。西班牙船队满载南美的白银而来,换取华商的丝织品与瓷器,再将其贩卖至美洲与欧洲。

——摘自尹敏志《欧亚舞台上的中国》

材料二   上世纪六十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教授提出“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 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会导致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 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的贸易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这一悖论称为“特里芬难题”。 其揭示了美元自我膨胀与贬值宿命的内在矛盾。

——摘自卢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特里芬难题”》

材料三   2000-2016年中国外汇储备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亚洲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 已进入基础设施大发展阶段。例如,印度计划在2013年至2018年投入1万亿美元兴建基础设施, 但一半资金需要引进外资, 而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无法满足亚洲巨大的资金需求。 2013年10月2日, 习近平主席与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在雅加达举行会谈时提出, 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由最初的中国、 印度、 新加坡等21个扩大到包括英国、 法国、 德国在内的57个, 遍及世界五大洲。 亚投行倡议成功实现,并产生了显著和广泛的外溢效果。

———摘编自王达、项卫星《亚投行的全球金融治理意义、挑战与中国的应对》等

(1)根据材料一, 概括“此时的明朝就像一个黑洞一样……吸收白银”的外在因素。 结合所学,写出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的朝代名称,并概括该朝代赋役制度疫革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括“特里芬难题”的实质。20 世纪 70年代初, 美国政府宣布哪一经济政策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结合所学,简析该体系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 概括亚投行成立的原因。结合所学, 指出进入21世纪世界货币的基本格局。
2023-11-09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20 世纪 50 年代,与法国、荷兰等国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B.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先后实现与美国、日本的关系正常化
C.改革开放之际中国同印度、蒙古、朝鲜等国关系取得新进展
D.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周边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2022-12-26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二中、温州中学、金华一中、绍兴一中四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