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明初的皇帝对中央行政部门作了什么改革?
(4)材料四中的机构特点如何?该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3 . 下图为公元前195年诸侯国示意图(同姓九国+长沙国)

针对图示状况,汉文帝时采纳了太中大夫贾谊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分齐国为六国,淮南则一分为三。据图文信息可以推知当时
A.地方势力左右着中枢决策B.王国势力赶超中央政府
C.朝廷寻求权力机制的调整D.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48121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人民币,统一流通。人民币的出现使各区间的物资流通有了统一的参照系。解放战争的不断推进使人民币市场迅速扩大,新解放区规定人民币为解放区统一流通之合法货币。货币统一的实施也对20世纪50年代整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王春英《新中国货币统一初探》

材料三   中国外汇储备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2000-20221季度)图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货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深远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币统一发行的历史意义。
2024-04-0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图示为里耶秦简中记录的一则有关洞庭郡迁陵县启陵乡十七户居民迁徙至都乡(同属迁陵县)后户籍产生争议的案例。这一记录可用于说明秦朝(     

A.基层组织自治特征显著B.民众具备一定迁徙自由
C.户籍登记信息较为翔实D.皇权未延伸至县级以下
6 . 图示法就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图示形式将文字意义表达出来,化繁为简,方便记忆。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禅让制
2023-08-10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乐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建构里,形成了一个权力金字塔,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并带有两个旁支系统:皇室贵族和宦官。而古代中国官僚机构的统一性和流动性,稳定固有的结构。有时皇帝的调节作用失衡,使某一方的实力过大,皇帝仍是金字塔的顶峰。


   

——摘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及图示信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理由充分、表达清晰)
2023-11-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白鹭洲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看法
利玛窦(1552—1610年),
明万历年间来中国居住
达30年。
“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魁奈(1694—1774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
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
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 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 史学家。“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三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图示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9 . 下面图示显示中国古代对边疆某一地区进行治理、管理的措施。据此可知,这一地区是(     
   
A.云南B.台湾C.西藏D.新疆
10 . 下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柱形图。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鲜卑历史传统的影响B.国家中心区域的变化
C.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D.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