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6 道试题
1 . 阅读中国古代货币简表(见如表),由表格信息可知(     
时间标志
战国越、齐、楚等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蚊鼻钱等
秦代秦统一使用圆彤方孔钱
汉武帝时中央统一铸造五珠钱
唐高祖时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
宋代纸币交子在四川地区诞生
A.钱文内容以年号相称B.一直由中央统一铸币
C.金属货币和纸币交替使用D.货币由多样走向统一
2023-11-10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某同学在学习了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演变的知识之后,整理出了如下表格,据此判断(        
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的演变
1宰相人数越来越多,任职资格越来越低
2机构分权越来越细,彼此牵制越来越强
3内侍机构权力扩张,取代外朝宰相机构
4立断不废旧,但实权逐渐转移至新设机构
A.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保障中央决策合理化
3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嬗变图示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称为“考课”“考绩”。秦朝的《为吏之道》提出“五善”。所谓“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西汉时,上述标准尺度开始有了较大改变。地方官通过“上计”向中央汇报的主要内容已经是“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①。唐代考课标准是“四善”“二十七最”。“四善”主要指的是德、慎、公、勤;“二十七最”则是针对具体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宋代考课标准依据职官不同而有很多具体规定。如对地方守令有“四善三最”,对监司(监察官员)有“七事”等。

——摘编自李治安、杜家骐《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三   中国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的,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不仅历史悠久、从未中断,而且沿革清晰、源流可考。中国文官制度的主宰和灵魂是皇帝,同时,文官机构又是支撑皇帝专制主义统治的重要支柱。中国自秦汉时起,便开始制订文官律。唐六典的出现,则是文官法成熟的标志。经过宋元至明清,以会典的形式为主,形成了文官法的独立体系。

中国古代发达的文官制度对世界各国文官制度的发展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唐代文官制度中的制授、敕授、旨授和判补等影响了日本的近代文官制度。13世纪末以来,马可·波罗、利玛窦等人也介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其中便包括文官制度,这对于开阔西方人的视野,传播东方的古代文明起了良好的作用。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字符处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概括划线处史实



概括本段材料主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意义。
2022-11-1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民族交融的特点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加快统一进程,在统一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华夏族逐渐形成
秦汉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之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融合
魏晋南北朝由于民族迁徙和改革,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杂居,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隋唐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各民族间的交融在稳定统一的环境下达到另一个高峰
宋元北方少数民族仿照中原王朝建立政权,并长期与两宋形成对峙局面;蒙古族入主中原王朝。这一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共居,民族融合规模空前
明清明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将中央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逐渐确定下来,
对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与巩固起到重要作用
解读表格,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5 . 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
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
影响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B.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D.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以下是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该表格反映了(     
唐德宗(公元779-805年)唐宪宗(公元805-820年)唐文宗(公元826-840年)唐宣宗(公元846-859年)
门荫入仕者10人4人3人1人
进士入仕者13人17人19人20人
A.科举制度影响社会阶层变动B.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C.分散相权适应专制统治需要D.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
2022-10-20更新 | 477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川师大附属昆明实验学校安宁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太尉B.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省置无常
8 . 对比近代英、德两国政治制度,选择正确的内容填入表格空白处
A.君主凌驾议会之上,掌握国家实权
B.议会至上,君主是国家的象征
C.君主权力有限,只掌握行政权
D.君主代表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利益
9 . 下表为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年代19501952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其中:苏联13.94
12.86
52.50
40.44
62.44
47.82
69.39
49.07
90.16
68.02
81.60
57.91
77.00
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
14.87
12.11
1.59
18.48
7.08
15.33
5.01
19.64
7.42
27.05
9.69
27.50
11.37
据表中信息,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A.依然受到了意识形态影响B.反映了外交有重大突破
C.进出口贸易总额稳步增长D.有利于恢复国内的经济
2024-01-1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我国历史文献中关于分封制的两则记录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荀子·儒效篇》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左传·桓公二年》
由此可以推断的历史事实是(     
A.分封制度突出血缘关系B.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C.已对分封制形成完整认识D.分封诸侯主要集中于中原地区
2024-01-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