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下列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B.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2023-05-08更新 | 273次组卷 | 21卷引用: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以前,基本是按照血统、世袭爵位、职位,寒门之子基本没有可能进入国家政权管理体制。到了汉初,汉高祖认识到人才的紧缺和重要,开始选贤任职。官员的选举标准是乡举里选,由地方治理官员对辖区内有才能、德行的贤人义士向皇帝和上级进行推选的官员推荐制度。汉代察举制主要有三种名目: 一是贤良方正,二是孝廉,三是秀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察举制本身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察举制遭到全面破坏,人才选拔也已名不副实,察举制逐步走向了没落。

——摘编自许为《以名入仕以文取士人才选拔制度比较——以察举制和科举制为中心》

材料二

科举制创始于隋朝,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文采优劣进行人才选拔的一种制度。唐朝沿袭 了隋朝的官员选找制度,自由报考,以诗赋策问取士,但店代科举有秀才、明经、进士、俊±、明法、明字、明算、童子、道举等诸科,并且在每一科里面又进一步细分。其中,明经科重帖经、墨义,主要考察考生对儒学经典的记忆。进士科的考试内容主要是面向一般士人的对时务策,突破了山士族门阀是断的传统经学的限制。虽然诸料并存,但主要是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摘编自李默海《布衣入仕与中图君主专制政体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察举制和隋唐科举制产生的共同作用,
3 . 全国道德模范是2007年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举办的评选表彰活动。全国道德模范平均每两年评选一次,分为“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类型,如2017年11月,何玉涛荣获第六届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提名奖(如有图)。据此可知,这一活动(     
A.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B.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促使公民素质得到全面提高D.重在提升共产党员的个人修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