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随朝代更迭不断变化。如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朝推行州郡县三级制,元朝实行行省制,下设路、府、州、县。由此可知,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趋势是(     
A.中枢决策机制日臻完善B.行政效率持续降低
C.地方官员职权逐渐扩大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 . 元世宗初期,除了四个半固定的行省外,其余行省都是“因事而设,事毕则撤”;其长官多为一至二人兼任,且带有中书省宰执衔。至元世宗末期,固定的行省逐渐增多,并实行了群官负责制,其宰执衔也逐渐被取缔。由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的这一变化
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保障了吏治清明和行政高效
C.体现了政治均势格局的形成D.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趋势
3 .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开始对赋税和土地制度做出改革,以适应生产力提高和新的土地占有关系产生的趋势。下列不属于这方面改革的是(       
A.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的制度B.鲁国实行“初税亩”的制度
C.晋国实行“作爰田”的制度D.魏国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制度
2024-01-1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一中教育集团南岭爱物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时上(明成祖朱棣)念机务(机要事务)殷重,欲广聪明,措(治理)天下于理也,乃 开内阁于东南门,简诸臣为耳目。复每日百官奏事退,内阁臣造膝前(到皇帝面前)密勿谟画(认真 谋划),率漏下数十刻(工作到很晚)。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共同商讨处理)。

——(明)涂山辑《明政统宗》

材料二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大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清)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成祖设置内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内阁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机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有哪些职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5 . 汉代中央政府在考察和试用被推举(察举)者时,各地推荐的人才最后都要经皇帝策问才能确定。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据此可知(     
A.士族垄断选官的局面被打破B.门第出身逐渐成为选官标准
C.官吏选拔任用注重实际才能D.学子出仕途径增加趋势明显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省围绕着皇帝的诏敕运转,合成一套完整有机的施政体系。另一方面,三省首长既各领本省庶政,又以宰相身份联袂入朝,在门下内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通过政事堂会议将三个不同机构整合为一个统一的中枢体。这样,三省权能配合,既各自发挥自己的职能,又相集发挥整体功效,推动着整个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袁刚《隋唐三省体制析论》

材料二   北宋集权统治所起的有利作用是短暂的,不利的方面却对北宋起着长期的决定作用。在中央削弱和分割宰相之权,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分别直属于皇帝,加强皇权专制。在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长官的事权。地方监督知州的通判权力过大,妨碍了地方行政职能的正常发挥。政权过分集中,分散与削弱了各级机构与官员的事权,虽在较短时期内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的统治,但势必形成机构庞大,职能分散,官员众多,吏治败坏,重叠机构之间和官吏之间相互牵制,行政效率低下,使整个国家机器运转不灵。

——艾光国《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三省体制的运作程序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7 . 有学者认为:“从1906年宣示预备立宪开始,走文明国家共同的议会民主之路,已是无可抗拒的趋势。”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完”的最主要目的是(     
A.解决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B.抵制革命以维护统治
C.与民族资产阶级实现和解D.顺应历史发展的大势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忽必烈即汗位之时……实现了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行行省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表是唐代宰相及科举入仕宰相数据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时期初唐武则天玄宗肃宗至德宗顺宗至武宗宣宗至僖宗
宰相数目6315159639698
科举入仕53122216986
科举入仕%7.9120.5337.293371.8887.76

A.唐朝在科举制度之下,君主专制强化
B.初唐科举入仕宰相比例很低,说明世官制还有很大影响
C.唐朝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成上升趋势,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中的作用增强
D.唐朝科举入仕宰相比例逐渐成上升趋势,说明唐代的行政效率逐步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2019-01-30更新 | 2597次组卷 | 55卷引用: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