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下列是1998—2000年私营、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的工业产值比较表(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表格数据的变化表明
A.增强国企活力成为深化改革中心环节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C.中国已经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已经动摇
2 . 下表为1978年和1982年全国农垦系统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带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农产品1978年1982年年均增长(%)
粮豆648.50682.001.27
棉花7.4213.1515.38
油料8.5415.4515.98
肉类18.4426.119.08
A.农民实现了获得土地的愿望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进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对外开放扩大农产品的进口
2024-01-0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仪征市精诚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测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历史上某一赋税制度的看法,此税制是
陆贽:“阅稼以奠税,度产以衰征,料丁壮以计庸,占商贾以均利”。
苏轼:“因地之广狭瘠腴而制赋……有兼并之族而赋甚轻,有贫弱之家而不免于重役”。
A.租调制B.两税法C.均田制D.租庸调制
2023-11-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元高级中学、大丰区新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朝代

内容

西汉

通过“乡举里选”,以德才为标准,从地方选拔人才。

魏晋南北朝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隋朝

分科考试、设置进士科。

唐朝

在应举资格、考试内容、录取原则、审核手续等方面有较严格的规定,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
A.中枢机构的变化B.选官制度的发展C.赋税制度的演变D.监察体制的完善
5 .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选官制度。这说明
朝代制度选拔标准或方式
汉代察举制德行学问,荐举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声望,品评
隋唐科举制考试成绩
A.政府对读书人控制减弱B.官吏道德水平不断下降
C.世家子弟入仕日益受阻D.官员选拔整体趋向公平
6 . 下表为汉代部分大司马大将军(中朝官员核心)概况,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姓名人物简介
卫青西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弟弟
霍去病卫青的外甥,霍光同父异母的兄长
霍光西汉宣帝第二位皇后霍氏的父亲(废黜刘贺)
王莽西汉平帝皇后王娥的父亲
何进东汉灵帝皇后何氏的哥哥(召董卓进洛阳)

A.察举制逐渐流于形式B.宦官势力威胁皇权
C.外戚政治具有两面性D.皇帝昏庸国家衰亡
2022-12-1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据下表——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人物评价
司马光(宋)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才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致于今
梁启超(清末)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费正清(美国)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代表一种务实进取的儒学
A.时代变迁关注点不同B.中国人评价更准确
C.后人的评价较为全面D.外国人评价不客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历程。下表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汉武帝时期无论大小、人口多寡,郡、国各举一人
汉和帝时期一般州郡,每20万口各举一人;边境州郡,每10万口各举一人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表为曹魏到北宋《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对此表认识正确的是(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A.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低主要由战乱造成B.北方地区的寒门子弟入仕比例比较低
C.九品中正制促使士族子弟入仕比例下降D.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与科举制度有关
10 .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九卿部分官员职能见下表),由此可见秦朝的中央官制
A.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制约B.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C.体现了家国同治的特点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