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1 . 下表所示为唐朝中后期关于赋税的部分言论。据表格内容可知,唐朝中后期(     

人物

言论

第五琦

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出,江淮居多

唐宪宗

天宝以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

王式

国家用度尽仰江、淮,若阻绝不通,则上自九庙,下及十军,皆无以供给

A.江南逐渐成为经济重心B.大运河的战略意义凸显
C.中央集权体制遭遇挑战D.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是1930-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措施。
时间国家措施
1930年5月美国通过法案,将全部关税的总平均水平从33%提高到40%
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实行英镑贬值
1931年12月日本放弃金本位,日元汇率下降65%
1932年德国推行新税法,对许多进口商品征收100%关税
1933年4月美国宣布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50%

表格中的这些措施( )
A.帮助各国顺利渡过了经济危机
B.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
C.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D.加剧了这些国家之间的矛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唐朝士族子弟科举入仕人数简表:
郡望唐朝前期唐朝中期唐朝后期
陇西李氏3144
清河崔氏142
博陵崔氏045
京兆韦氏053
范阳卢氏097
荥阳郑氏065
彭城刘氏103

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
A.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
B.士族子弟科举入仕的比例较高
C.世家大族逐渐承认并接受科举制
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0年和1993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对比

时间

免征额 (元/每月)

应税项目

主要纳税人

1980年

800元

一、工资、薪金所得;二、劳务报酬所得;三、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四、利息、股息、红利收入以及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收入;五、财产租赁所得

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员和在大陆工作的港澳台同胞

1993年

800元

一、工资、薪金所得;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四、劳务报酬所得;五、稿酬所得;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八、财产租赁所得;九、财产转让所得;十、偶然所得及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

所有中国居民和所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非中国居民

提取表格中有关我国个税变革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023-11-24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一)历史(选修)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演变

时期概况
战国货币形制各样,有秦国的方孔半两钱,魏国的刀币等
秦朝统一货币
汉代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宋代钱币年铸造量最多时高出唐朝十多倍,并开始出现纸币
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明清白银成为法定货币

——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编制

材料二   历代货币(包括钱币)都是一定历史的产物,无不打上历史的烙印,也给历史以一定的影响,起着推动或阻碍历史前进的作用。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提取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3-02-17更新 | 14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演变

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
高层政区州(原监察区)道(原监察区)路(原监察区)行省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郡、王国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县、侯国州、县

——整理自高中历史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一


(1)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层级演变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2-09-15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7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政治制度篇)

材料一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约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约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约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约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约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约1576

(走向衰亡篇)

材料三  公元755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魏晋南北朝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请按示例填写表格。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俟,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西汉时期,全国人口5959万,官员7500人,官民之比为1:7945;而唐高宗时,全国人口5238万,官员13465人,官民之比已增加一倍,为l:3927;元成宗时,全国人口与西汉相差无几,5881万,官员已增至2.25万人,官民之比为1:2613;清康熙时(注:指康熙初年)全国人口2459万,官员2.7万人,官民之比已高达1:911。

——《江淮论坛》1982年第2期


请回答:
(1)根据示例填写材料一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种选官制度是什么?其的主要弊端?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以及所产生的危害。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古代官吏选拔中得到的启示。
2021-12-02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9 . 下面是史明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归纳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
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
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
影响汉武帝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
教训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B.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D.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以下是唐代宰相出身变化表(注:门荫,指门阀士族阶层凭借门第获得官职。)该表格反映了(     
唐德宗(公元779-805年)唐宪宗(公元805-820年)唐文宗(公元826-840年)唐宣宗(公元846-859年)
门荫入仕者10人4人3人1人
进士入仕者13人17人19人20人
A.科举制度影响社会阶层变动B.宰相执政能力显著提高
C.分散相权适应专制统治需要D.官吏选拔渐趋公平透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