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欧金融史》中写道: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德、法、意、美等国相继制定和实行了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货币的比价、兑换、支付、结算原则和黄金转移等方面有了统一的规定.”这些国家这样做(       
A.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B.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必然要求
C.是消除国际贸易隔阂的需要D.旨在打破美元中心货币体系
2024-04-02更新 | 71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英才国际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鲁国是西周重要封国之一,时人有“周礼尽在鲁”的赞叹。但据《孟子》记载:鲁国“(初封时)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这一变化(       

A.冲击了原有的统治秩序B.损害了新兴势力利益
C.促进了礼乐文化的拓展D.凸显了宗法观念强化
2024-03-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雅典城邦,本邦的成年男性都能在政治决策中发表意见和投票表决。他们以集会的形式参政府事务,还有权担任陪审员、执政官等职务。这说明雅典城邦(       
A.政治决策体现公平公正B.公民有比较充分的民主权利
C.重视提升全民政治素养D.直接民主提高公民参政热情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在宪法规范用语方面,“八二宪法”重视用语的法律化,避免了“七五宪法”“七八宪法”两部宪法中的政治术语或词语以及领导人的语录式的表述,保证了法律语言的规范性,且在内容的表述上也更为明确和具体。据此可知,“八二宪法”(     
A.体现对历史经验的总结B.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C.开启了我国法制化进程D.具有超越时代的适用性
5 .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大转变是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而“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这一转变开始发生在(     
A.北宋时期B.北魏时期C.唐朝初期D.唐朝后期
2024-02-1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西山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古西欧的教会学校教授数学、天文、音乐、文学等,虽以宗教为目的,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杀人等,这表明教会学校(     
A.推动自然科学发展B.强化思想文化控制
C.重视宗教伦理教化D.促进理性思维形成
2024-02-14更新 | 102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北省辛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如表是1960—1980年欧美部分国家公共福利支出(包括现金支出和健康保险)占GDP的比重情况(%)。由此可知,这些国家(     

1960年1970年1980年
瑞典10.816.725.9
德国18.119.525.7
英国10.213.216.4
美国7.310.415.0
A.社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B.国家制度已被部分破坏
C.人民斗争取得显著成果D.政府社会保障不断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于1923年。该杂志辟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并配有一篇重磅文章。从1951年到1975年,周恩来六次登上《时代》封面。从《时代》封面看周恩来,就像在观看一部由美国人为周恩来拍的蒙太奇式的老电影。那么,在这面“西洋镜”里,周恩来是什么样子呢?

序号时间主题《时代》记者对封面人物的描述(或评论)
第一次1951618“共产主义者周恩来”“政治上暴虐的统治者,外交上听话的仆从,经济上无能的领导者”。
第二次1954510“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第三次19641113“周恩来受到苏联柯希金的欢迎”一个月之前,周恩来还被俄国人骂作“黄色危险、真马列主义的无耻堕落者,可恶的托派路线偏差分子和分裂者”,但现在周恩来不计前嫌来到莫斯科,“他谨慎、冷静得像是个来拆除炸弹的人”。
第四次1971118“中国人来了”1949年到1971年,中国用了22年时。
第五次197236“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分别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尼克松与夫人一起游览长城,观看中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把这几个画面巧妙分割开的正好是一个黑色的“友”字。
第六次197523“胜利属于周恩来”“自194910月以来一直担任总理的周恩来,在70岁(实为77岁)高龄再次连任此职,不是简单的事情。”“重新安排老-.辈革命党人的工作,在许多方面说来,是公正的,也是适当的。”

——摘编自《人民网—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1)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与第一次、第二次、第四次、第五次周恩来登上《时代》封面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历史事件要能够解释《时代》记者的描述和评论)。
(2)在周恩来第三次登上《时代》封面的前一个月,中苏两国各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是“上天”,苏联是“下台”,不但震惊了世界,也使中苏关系迎来一个恢复和改善的契机。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写出这两件大事所指的分别是什么,并据此用一句话准确概括1964年11月周恩来苏联之行的政治意图。
2024-02-0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奇石艺术中学2024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并州总管刘世让威镇边陲,“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逆诛世让,籍没其家。”至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后经太宗查勘,确属冤案,遂即为之平反。这主要体现唐太宗(     
A.礼刑并用的思想B.明法慎刑的思想C.立法宽简的思想D.无罪推定的思想
2024-02-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考察,七十年的新中国外交都经历了“变”与“不变”的峥嵘岁月。“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的与时俱进,对传统外交理念和战略的突破与创新,如外交使命的层层推进,外交战略的因时制宜,外交话语的不断加强。“不变”表现在新中国外交对既有核心原则的一贯坚守,对普遍价值的始终捍卫。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的进程既有内外动力,而且遵循着相辅相成、推陈出新的辩证关系。

——白卫东、刘常喜《峥嵘七十年: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材料二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变”与“不变”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有关“革命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的重要方针或方案。
2024-02-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