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9 道试题
1 . 福利制度有悠久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英国穷人的救济问题多是通过基督教会、个人慈善捐款等方式解决。国家并没有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为解决经济大危机困境,就住房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其中主要有:

1933年6月13日,通过房主贷款法,授权建立房主贷款公司。1933年6月16日,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其中包括授权使用联邦资金解决低费用住房、清理贫民窟和生存房基地。

1934年6月27日,通过了国民住宅法,建立住房管理署。

1935年4月8日,根据紧急救济拨款法,为建设公共工程的工人提供价值4.5亿美元的住房建设费。

1937年7月22日,国会通过班克-黑德-琼斯租佃农民法,又称租赁人法,授权农业部为佃农、劳工及分成制农民提供为期40年的年息3%的购房贷款。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发展对英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新政期间美国在“住房福利保障”方面政策调整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二战后西方社会形成的“福利国家”。
今日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暑假考试练习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AB

下图为西周克盉,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

铭文节选:王曰:“太保(召公),……大封乃享(供享),令(命)克(召公长子)侯于厦(燕)。


后武王封之(召公)北燕,在今幽州蓟县故城是也。亦以元子(嫡长子)就封。

——(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1)材料中的两则史料,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A 属于_______史料,B属于_______史料。阅读史料,写出它们所共同反映的史实_______。结合所学,指出其所体现的西周政治制度及影响_______

材料二: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蕴含的政治智慧。

材料三:



(3)从材料三的史事中提炼两个主题,每个主题运用材料中的三则史事进行简要说明。
2024-02-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表是关于唐代法律案件的相关记载。这说明唐朝(       
(冯甲在亲丧期间)朝祥暮歌,是亵于礼,以哭止乐,斯慰所怀。诉词既款服终,言讼请依科断《开元判集》【伯2593号】《朝祥暮歌判》
柳公绰,长庆中为刑部尚书,京兆人有姑以小过鞭其妇至死,府上其狱,郎中窦某断以偿死,公绰曰:“尊殴卑,非斗也。且其子在以妻而戮其母,非教也。”竟从公绰所议《册府元龟》
绛州孝女卫氏……其父为乡人卫长则所杀……及长⋯⋯以砖击杀之⋯⋯(唐太宗)嘉其孝烈,特令免罪《旧唐书·烈女传》
A.统治者遵循明德慎刑的原则B.司法呈现礼法结合的特点
C.国家专注儒学的教化功能D.道德品质是选官的重要标准
2024-02-01更新 | 127次组卷 | 33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人类社会的商贸活动由地方性行为扩大到国与国、洲与洲之间,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现代化加速、极大提高了商贸效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9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这一“海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对外政策。

材料二   纵观明朝的海外贸易政策,可以说是限制、防范多于鼓励、支持。早期的朝贡贸易偏重政治利益,中期以后,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由于不堪滋扰,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对外贸易的特征。

材料三   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于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李世安、孟广林《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欧洲产生“消费选择”的主要原因和积极影响。

材料四   1211日,在漫长谈判后,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我国进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期,迎来了一段最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应继续推动金融市场更高层次开放,提升金融双向开放水平。

——摘编自李志鸿、梅冠群《中国发展观察》


(4)写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年份。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

材料五   20世纪末,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大的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利润是衡量它们成败的标准,哪怕结果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苦难……

——摘编自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上述面临的挑战?
2024-01-2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上的“中国”一词含义较多,大致进程如下:

西周


时期
青铜铭文中最早出现“中国”一词,指天子所居之城或“王畿”地区,即周人的政治中心;或以洛阳居“天下之中”,称为“中国”。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有了民族名称即华夏族的含义,与“蛮夷戎狄”等相对,且华夏族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如原被视为“蛮夷”的秦、楚,在战国时期逐渐成为华夏族,其分布区也因之成为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中国”。
汉代将汉朝所统治区域视为中国,常与西域的一些国家对举。但在更多的情况下,“中国”一词仍是华夏族和汉族、汉朝核心控制区的含义。
魏晋南北朝
隋唐期
“中国”一词多指汉族、汉族政权及汉族分布的中原地区,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便以“中国”自居,如拓跋魏认为自己才是中国的正统,反而把汉族建立的南朝叫作“岛夷”。唐代李延寿的《南史》《北史》把所有政权和民族都作为一体,仅有南北之分,但都是“中国”。
宋元时期宋人只把宋朝看成“中国”,把辽、金、元等看成夷狄,但辽、金、元则常常自称“中国”。元朝的脱脱主持撰修前朝历史时把辽、金、西夏等国与宋朝一样,都看成“中国”的王朝。
明清时期明朝官私文献中涉及与海外国家和民族交往的语境之下,“中国”一词开始具有国家的含义。晚清时期,传统的国家观即“华夷观”开始发生巨大变化,“中国”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发生质的变化。

——摘编自龙晓燕、王文光:《地域、民族、国家:“中国”一词作为国家名称的历史过程述论》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中国”一词含义的变化,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监察御史朱克简在《题为停造无益之黄册事》中奏称:“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寡,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由此可知(       
A.清朝因明朝“预造”而停造黄册B.明朝官员为侵吞赋税而虚造黄册
C.明末赋税征收与实际户口数脱节D.明末政治腐败导致户籍制度崩溃
2024-01-24更新 | 968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过程性诊断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晋给予北方移民安置点以郡、县的建制,沿用其原籍的郡名、县名,称侨郡、侨县,并任命流民中的士族担任郡守、县令……形成了州中有州,县中有县的“插花地”,同一地区出现了不同行政区划,造成地名系统的大混乱。侨人户籍称“白籍”,不算正式编户。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宋代把全国人户分为乡村户和坊郭户两大类。坊郭户是城镇居民,乡村户则是居住在乡村的人户。在户口版籍上还有主户与客户之分。……在宋代以前,客户的含义是外来的客籍户。到了宋代,客户成了佃客的同义语。一些没有任何生产、生活资料,只能租种地主土地和租赁房屋的客户,又被称为“浮客”。唐代以前佃客只作为地主的部曲,不另立户籍,宋代的客户另立户籍,成为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

——摘编自吴泰《宋朝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政府采取“侨郡、侨县”管理模式的原因及弊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管理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2024-01-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八校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的外交



                    新中国的外交(迄20世纪70年代末)

——出目选择性必修1地图册 第55 页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接着与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以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建交。1956年,中国又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1


紧扣上述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新中国的外交”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4-01-2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这说明(       
A.元朝以郊祀彰显正统B.蒙汉文化已深度交融
C.统治者服膺中原文化D.元朝用郊祀笼络人心
2024-01-20更新 | 602次组卷 | 10卷引用:天津2024届高考考前专项练习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隆会议后,中国同非洲各国的关系不断加强。19561964年,中国政府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对非洲提供经济援助,在需要的时候延长还款期限,以尽量减少受援国的负担。19701976年,中国援非金额高达1815亿美元,接受中国经济援助的非洲国家由1966年以前的11个增至1977年的29个,中非贸易总额也从1970年的1.7721亿美元增至1975年的6.7126亿美元。197510月,中国对非洲国家最大的援建项目坦赞铁路(全长1860公里)建成通车。此外,中国向非洲派遣大量的专业教师,到中国留学的非洲学生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等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国家逐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但英、法等西欧国家仍力图保持其在非洲的影响力。即使他们政治上放弃殖民统治,但仍然以援助、投资及培训干部等方式继续维持他们与非洲国家的关系。西欧国家对非洲的援助在很多时候使非洲国家更加依赖外援,根本做不到授人以渔。19661969年尼日利亚内战期间,法国就曾向要求独立的伊格博共和国提供大量援助,希望借此染指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编自吴秉真、高晋元主编《非洲民族独立简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西欧国家对非洲援助的共同背景。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2024-01-20更新 | 506次组卷 | 1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