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4 道试题
1 . 战国至西汉初期,游侠之风盛行,游侠或以武力卓群声誉鹊起,或以履信守义闻名乡里。西汉中期以后,侠者仍存,但单纯依赖武力“行侠仗义、横议乡闾者”日.渐稀少,为侠者多“恂恂有退让君子之风”。这反映了西汉中期(     
A.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B.王国割据势力的式微
C.儒学义利观念的强化D.乡约教化力度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517年,马丁·路德将反对教会的论文钉在威登堡教堂的大门上,论文被用德文印刷并在“15天内传遍全国”。从1520年至1540年,德文书出版的数量是这之前20年出版的3倍之多。这表明印刷术的发展(       
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B.改变了人们的宗教意识
C.助推了民族意识的发展D.削弱了教会的统治地位
7日内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3 . 下表汉代入仕士人家庭仕宦背景列表(部分),下表所述表明汉代(     
入仕仕人父亲官职祖父官职曾祖官职高祖官职文献来源
陈平、陆贾
叔孙通、贾谊等
--------《史记》
贾捐之----梁国太傅--《汉书》
欧阳生----涿郡太守--《后汉书》
欧阳仲仁、欧阳地馀、欧阳政博士博士博士博士
A.士人政治地位提高B.朝廷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C.政府用人范围扩大D.崇尚文化的氛围较浓厚
4 . 中国古代基层组织和社会治理变化如下图。据此可知,推动清朝基层治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精简机构以提高行政效率
C.清前期推行摊丁入亩D.民众自我管理机制的加强
2024-05-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信息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4世纪末,法语的语源被溯及古希腊神话时代,其作为一种语言文化被学者称颂为“特洛伊”遗物,在社会和地域两个层面都得到认可;同时期,波希米亚(今捷克境内)的贵族法庭和城市议会使用捷克语记录公事,宗教作家也用捷克语宣扬信仰。这体现了(     
A.宗教神学思想影响扩大B.封建制度推动文化发展
C.有限王权弊端不断凸显D.民族认同意识逐渐萌发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后,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流亡人口也编入户籍。这一变化反映出,北宋户籍制度(     
A.弱化了征发赋税功能B.导致了政府财政收入减少
C.加强了对人身的管控D.推动了雇佣劳动关系普及
2024-05-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政府设置监管机构以更好地监管市场交易活动。行会可以监管本行业的商品交易,并可直接惩治不法行为;消费者若遇到交易纠纷,可诉至市场法庭和巡回法庭寻求协助。这类机构(     
A.担负一定的基层治理功能B.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C.反映出市场监管灵活有效D.强化国王的统治权威
2024-05-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齐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考前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毛泽东在中法建交前夕对法国议会代表团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做个朋友,做个好朋友;你们不是共产党,我们也不是你们的党……但我们可以合作。”中国与法国“合作”是为了(       
A.突破美国的经济封锁B.扩展新的战略空间
C.支援第三世界的斗争D.赢得和平周边环境
2024-05-2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明太祖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并指出“建国之初,首在正纲纪”。明太祖意在(     
A.以德化民B.德主刑辅C.礼法并施D.重典治世
10 . 有日本学者提出:“官僚制度的发达和完备以及文字的统一,使文书行政在中国古代成为可能。”而《后汉书·刘陶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文书行政(     
A.在基层的执行颇为严格B.促进了汉字的普及推广
C.推动了邮传系统的建设D.利于维系中央集权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