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1 道试题
1 . 汉高祖时期,“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这说明当时(     
A.重视社会教化B.凸显豪强的经济实力
C.强化中央集权D.确立儒学的主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05年,清政府、驻美官员与华侨发起大规模的抵制美货运动。但1906年旧金山地震发生后,清政府却按照国际惯例主动提出拨银10万两援助美国赈灾,同时对美国受灾民众表示慰问。这一举动(       
A.暴露了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B.有助于清政府国际形象的重塑
C.表明清政府固守传统宗藩体制D.旨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4-05-10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3 . 《唐律疏议》中的杂犯死罪是指除十恶、故意杀人、反逆缘坐、监守内奸等死罪外,其余影响不太严重的死罪。在执行中,杂犯死罪可减等为流刑、徒行,并可赎免。这说明(       
A.体现了唐律儒家化的特征B.表明杂犯死罪仅具象征意义
C.彰显了唐刑律体系的严苛D.突显了执法的畸轻畸重现象
2024-05-10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莆田市高中毕业班第四次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4 . 河南密县出土的汉画砖驼车乘御者多为胡人,南阳汉画资料也多有从事营商、兽医、守卫等工作的诸“胡”,以及参加各种底层劳作的“胡奴”。这一现象可说明(     
A.胡人政权显现中原B.北方移民大量南流
C.民族交融业已寻常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2024-05-1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周人从殷周鼎革的重大事变中体验出了“天命靡常”的“历史哲理”来,继而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主张。这表明西周统治者(     
A.注重强化自我约束B.完全抛弃了神权观念
C.深受儒学思想的影响D.萌生敬天法祖意识
6 . 克林顿总统时代,美国联邦政府通过了《个人责任与就业机会调整法案》(1996年),注重自立精神和个人的就业责任。该法案特别强调个人责任和工作参与,不再视领取福利为贫困家庭应享有的权利,而是将福利作为有条件的给付,若福利领取者拒绝遵守工作的要求,州政府可降低或终止福利给付。这表明美国政府(     
A.兼顾社会效率与社会公平B.深受经济危机困扰
C.加强了对国家经济的干预D.旨在增加就业机会
7 . 隋以前,虽然出现了不少图经、图志和图记,但它们多为郡县或私人加以编制,没有全国统一的形式。隋朝建立后疆域有了新的变化,地方志的编写多由官方主持,要求突出新划分的州郡的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和山川地貌等情况。这一变化(     
A.旨在规范地方志编写程序B.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C.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D.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024-04-18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德化一中、永安一中、漳平一中”三校协作2023-2024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进身之路,高门子弟很少屈尊接受察举。但在南朝时期,他们态度发生转变,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由此可知当时(     
A.中枢机构遭到士族垄断B.选官缺乏选贤任能精神
C.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停滞D.专制集权程度有所强化
9 . 西汉名臣桑弘羊是洛阳商人之子,因心算能力,十三岁被破格任命为侍中,东汉大臣刘祐因“举奏有罪”之功而以宗室身份破格“复迁河东太守”。汉代官吏选任中的“破格’现象(     
A.强化了选官的血缘倾向B.拓宽了官吏的仕进途径
C.体现了选官的灵活实用D.提高了地方的治理效能
2024-04-09更新 | 19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10 . 商鞅变法后建立的赐爵制度强调“不官无爵”,即官爵合一。秦统一前后,官、爵已开始分为二途。西汉以官秩决定爵位,官重于爵。东汉官爵最终分离,“爵故废也”。这反映了(       
A.官僚机构职能转变B.中央集权制度臻于完善
C.国家治理渐趋理性D.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