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87 道试题
1 . 某同学在研究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战争变化时,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绘制了以下表格。这种变化(     
项目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战争参加者贵族庶民
兵器来源贵族国家
兵制“国人”兵役制;兵农合一。普遍兵役制、募兵制。
参加人数不超过十万人。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
A.体现了集权政治的趋势B.提高了贵族的政治地位
C.催生了小农经济的萌芽D.源于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梅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7世纪以前,西班牙和葡萄牙崇尚“发现论”,即因该国“发现”而被教皇赐予美洲土地的财产权或产权;17世纪以后,英国用格劳秀斯的殖民地财产化理论对“发现论”发起挑战,宣称只有“有效统治”即确立管辖和统治机制才符合万国法。这一变化表明(     
A.美洲成为西欧各国争夺的焦点B.国家治理呈现出法制化趋势
C.殖民扩张的经济目的退居次位D.国际法成为殖民争夺的工具
2024-05-23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卷
3 . 15世纪,西葡两国主张“发现论”,明确对美洲土地的财产权。该理论不仅被欧洲国家所认同,还成为国际法的组成。16世纪,英国提出“无主地论”和“有效占有论”参与到美洲的争夺,“发现论”在国际法中的位置逐渐被新理论取代。这一变化(     
A.深刻揭示了近代国际法的本质B.说明美洲陷入欧洲各国的争夺
C.标志着英国全球殖民霸权确立D.顺应了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趋势
4 . 商周时期,王及诸侯方国国君死后普遍实行多代集中埋葬于同一公共墓地的“集中公墓制”。春秋战国时期,以每代国君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出现,秦始皇陵则完全脱离秦国芷阳陵区而自成一体。这种变化反映了(     
A.血缘政治的瓦解B.统一局面的形成C.儒家思想的影响D.君主集权的趋势
5 . 国际联盟实行集体安全原则,国联大会或行政院之决议需出席会议之会员国全体同意;《联合国宪章》规定安理会在形成重大决议方面,实行“大国一致”原则。这一变化(     
A.彰显了集体安全原则B.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C.避免了战争与冲突D.有利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6 . 下图所示为1928—2018年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情况(部分)。这一变化趋势说明(       
A.欧元逐渐成为世界金融体系的核心B.国际货币结算体系走向制度化
C.美元作为储备货币的信用依然稳健D.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转存在缺陷
7 . 下表为秦至清地方行政制度一览表,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       

秦朝

郡、县二级制

汉朝

郡、县二级制,西汉初有王国、侯国,东汉晚期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魏晋南北朝

州、郡、县三级

隋朝

州(郡)、县二级制

唐朝

道、州、县三级制

宋朝

路、州(府)、县三级制

元朔

省、路、府、州、县多级

明朝

省、府、县三级制

清朝

省、府、县三级制
A.呈现持续增多的趋势B.具有浓厚的革新色彩
C.反映君主专制的本质D.下稳上动的变化特征
2024-03-2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北魏前期基本采用重刑治民的法律,中后期的立法不仅将同姓相婚、蔑伦败俗等违犯宗法伦理的行为纳入“不道”罪的框架,且孝文帝亲定流刑、徒刑的适用范围,刑“务从宽仁”,控制死刑的运用。这一变化表明(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礼法结合趋势明显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9 . 秦朝时,尚书台本是少府(九卿之一)属下的主管殿中传达诏令的官职,自汉光武帝起,尚书台的长官逐渐成为“出纳王命,敷奏万机”的要职。这一变化反映出(     
A.九卿职能的扩张B.内侍专权的恶果
C.皇权强化的趋势D.中外朝制的形成
2023-10-1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10 . 19世纪前,欧洲国家主要关注政务语言、宫廷语言、法令语言等。进入19世纪以后,官方对生活语言的关注越发普遍,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实行初级义务教育,官方确定的标准语言也被推介给所有在校学习的人。这一变化(     
A.强化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
B.顺应民主共和的主流趋势
C.推动了文化的一元化发展
D.适应提升政治素养的需求
2024-01-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