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46次组卷 | 192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考试废除后,新式学堂数量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A.引发学生运动高涨B.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C.加快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2024-01-22更新 | 42次组卷 | 87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得以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这主要说明(       
A.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B.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
C.制度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利因子
D.南京国民政府比较重视公务员制度建设
2023-11-20更新 | 125次组卷 | 51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习讲义)
4 . 《御制大诰续篇》载,明太祖在河南赈灾过程中处死了一大批“各将赈民钱入己”的官吏;在“查踏水灾”过程中,对141名“民瘼不问,贪要赃私”的官吏从重处置。对此解读合理的是明初(     
A.社会救济主要依赖政府B.确保救灾活动能优抚弱势群体
C.在司法实践中律例并重D.在救灾活动中用酷法整饬吏治
2023-11-04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和东盟双方商定领域深化务实合作的承诺。这说明,我国(     
A.切实贯彻“亲诚惠容”理念B.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
C.积极践行“真实亲诚”原则D.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80年,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券”,方便短期来中国的驻华外交、民间机构及其常驻人员等在指定银行以外币兑换使用,但其只能在指定的“涉外涉侨”旅行社、友谊商店、宾馆等地方使用,同时禁止外币在国内市场流通。“外汇券”的发行有利于(     
A.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B.中国市场体制的平稳发展
C.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D.城市经济改革的顺利启动
2023-10-30更新 | 38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一)
7 . 如表为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中,关于规定的进、出口税率与原粤海关税的比较数据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商品每单位市价征税单位旧税率(%)新税率(%)
进口货棉花每担10元24.195.56
棉纱每担25元13.385.56
出口货茶叶每担27元30.8912.87
湖丝每担350元9.433.97
土布每担50元7.372.74
A.近代中国经济主权丧失殆尽B.英国贸易逆差局面得到扭转
C.中国自然经济面临全面解体D.中国关税自主权已遭到破坏
2023-10-17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导学案)-【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2年10月16日,北洋政府公布《中央行政官官等法》。废除了古代九品十八级制,采用文官等级品位分类制,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也不再表示着特权。这样做的意义在于(     
A.消除了官位崇拜的价值观B.有利于传播近代平等观念
C.实现了官员非特权化原则D.说明了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2023-10-14更新 | 365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智书·高中历史(选必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习讲义)
9 . 2023年3月,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的《中国开始像全球大国那样行事》一文中写道:“长期以来,中国一直不愿涉足远离本国的纷争。不过,该国正在展现新的自信,准备将志同道合的国家吸引到自己一边,并在全球事务上拥有更大发言权。”这可说明,我国(     
A.对外交往开始转向多边化B.全球治理中处于主导地位
C.经济发展增强了外交自信D.外交宗旨是实现睦邻友好
10 . 《礼记乐记》记载: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生于人心者也;乐者,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这反映出中国古代重视(     
A.丰富百姓娱乐生活B.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C.提高民众文化水平D.发挥艺术社会治理功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