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郑和航海图》(局部),约成于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间。

2《坤舆万国全图》,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和明朝官员李之藻于17世纪初共同绘制。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1、图2的史料价值。
2023-02-15更新 | 125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02日毛泽东就中国向朝鲜派出志愿军的问题给斯大林的电报:“我们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因为如果让整个朝鲜被美国人占去了,朝鲜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败,则美国侵略者将更为猖獗,于整个东方都是不利的……”

——收录在1987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

材料二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19521014日,上甘岭战役打响,志愿军战士坚守597.9高地1号坑道,在断水断粮14天的情况下,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战至最后全连仅存6人,阵地屹立不失,这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始终飘扬在高地主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根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并简要说明这封电报在研究中国出兵朝鲜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阅读材料二,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与文物相关的历史事件展开,解说全面,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宪章》部分条文

39.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41.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

材料二 《权利法案》部分条文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瓣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效或讯问。


阅读材料信息,说明.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英国社会法治变迁有哪些史料价值。
4 .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多元到一体的历史过程,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摘编自杨筑慧苍铭《加快形成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理论体系》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历史知识,围绕“‘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中选择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

史料国家表现
社会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开始采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1
在会议过程中,不同统治集团之间矛盾重重,特别是在大州统治集团与小州统治集团之间,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北部州和主要代表种植园奴隶主利益的南部州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通过理性的妥协,39名代表签字通过了这部宪法。2
从盘格鲁·撒克逊时代开始,经过深厚的历史沉淀,形成了一种务实与妥协的传统,并在近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务实与妥协的传统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使得近代民主政治沿着一种渐进的模式不断发展,并且成为许多“后发”现代化国家仿效的模式。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史料描述所对应的国家(要求写出2个),并分别说明这两个国家民主政治妥协的表现。
2021-11-04更新 | 354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1913年7月22日的一道命令中指出:“最初都督总领军民,率以 光复元勋,遂乃真除受事,等汉收之就拜,类唐藩之留后,威令本自不行,功过安从责课?厥后亟筹分治,民政别置长官;而乃简命朝颁,拒电夕告。”

——摘编自《时报》(1913年7月27日)


这一史料与当时历史事实是否相符?运用所学知识,对此进行阐释。
7 . 【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学】

材料法律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我国古代自从国家出现后,统治阶级就开始通过国家机关制定法律,建立法律制度。同时,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的理论对我国古代法律的影响很大。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规范被直接纳入很多的法律之中,由此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塑造了我国古代法律“伦理法”的特性。

——摘编自王科《浅析我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法律与儒学”为视角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上没有普世的价值理念,也没有普世的政治制度。一方面,一国的政治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制度也会随之变化,以适应经济社会的新情况,相应地,政治制度评价标准也会随之变化。另一方面,不同国家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好的政治制度应该是与一个国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相适应,与本国的政治生态相适应,更应该是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自身进行不断地完善和调整的制度。

——摘编自扈琼琳《西方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以“民主制度”为主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世界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观主要有:

一、人民民主。对于当代社会主义政治形态来说,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民主理想的价值 已充分确立,但就制度的实际房面而言,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发展。人民民主的价 值理念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价值取向。我国各项政治制度都是按照这一理念和宗旨设计 传承的,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精神。

二、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任何政党制度都有民族性、现代性两个方面,都是普适性 与特殊性的结合。政党制度中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关系由背离、疏离走向高度统一,这是政党 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内在逻辑。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发展忠实地体现了这一历史逻辑。

三、社会平等和法治。平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本质上是平 等的社会。社会平等的实现需要一定条件,这就意味着社会平等的实现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社会平等既是作为社会原则而存在,同时也是作为制度的原则而存 在的。

——摘编自刘文沛、丁长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基本问题探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 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在政治关系方面形成了系统的制度。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由分封制走向郡县制,元朝统治时期又确立了行省制;在与少数民族关系上建立了羁縻制、户籍制和改土归流制;在阶级关系上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和张力,也形成了一系列让步原则和规定;中国古代创造的文官制度、中央集权的行政管理体制消解了中国家族宗法制和地方性农业生产方式造就的血缘关系和离散趋势对国家统一的威胁,有效地消除了中华大地不同生产方式造成的文化差异,形成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局面。这些制度造就了相当高程度的中国封建社会文明。同时,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摘编自谢俊春、朱英淑《论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及其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一角度对中国古代制度性政治文明的历史作用加以说明。(要求:角度明确,说明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