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局部)的对比,考试内容的差异反映的实质是(       
项目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中国科举制(乡试)
考试内容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A.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差异B.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差异
C.中国向西方学习从器物到制度的升华D.英国选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的借鉴发展
2024-03-02更新 | 115次组卷 | 3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李白有诗,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指该帝王在位期间(     
A.实行内外服制B.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C.推行封邦建国D.积极推崇儒家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大批官员的主要来源是科举。唐代已经实行科举,但被门阀贵族操纵,取士很少。北宋初年,科举向文人广泛开放,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时也可应试。宋太祖时取士较为严格,朝廷下令:考试及第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以防止形成宗派。进士及第要经过皇帝亲自“殿试”考选,从此成为定制。殿试后并在殿前“唱名”,由皇帝“赐及第”。宋太宗时,录取人数逐渐增多,一科进士可多到三、四百人,诸科多到七、八百人。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明代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明初科举会试取士中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宣德、正统年间,又分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则南取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后来,虽在比例上有所增减,但其制不变。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唐代相比科举取士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代科举取士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科举取士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南宋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III卷整理

材料四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021-12-04更新 | 100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将《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时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
2021-01-10更新 | 822次组卷 | 46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7 . (2020·山东聊城二模·3)“混同家国帝业孤,贤良察举孝廉出。品流中正曹家旺,南北朝堂府邸舒。歌赋诗词八股义,晨钟暮鼓五经书。天元回眸悄南顾,江左寒门起士儒。”这首诗描绘的是
A.君主专制的加强B.选官制度的变化
C.八股取士的危害D.朝代更迭的频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唐代,世家大族普遍重视编纂家训,这些家训以“忠孝”为主,同时激励子弟勤读《诗》《书》, 以求荣达,由此开启了“诗书传家”的文化传统。由此推断,唐代的家训
A.强化了宗法制度的主导地位
B.利于保证世家子弟在科举中的优势
C.是世家大族繁盛发展的产物
D.以对抗中央政权为主要政治目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诗》《书》《礼》《易》《春秋》,特别是《春秋》中所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
A.“五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
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D.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
2020-09-05更新 | 378次组卷 | 28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丰台区2019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色饕”该诗赞扬的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