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教授戴蒙德在其《枪炮、病菌与钢铁》中讲到,在欧洲人来到美洲之前,美洲地区居住着大约500万左右的印第安人,但其中有将近90%的人在16世纪的几十年里死去。造成印第安人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在于(     
A.殖民者严重破坏美洲生态B.殖民屠杀和病菌传播
C.本土作物遭到大规模移种D.过度移民使资源枯竭
2 . 有学者曾说:“他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长达三百年的‘希腊化时代’”。这里的“他”(     
A.导致了被征服地区出现文化断裂B.开启了东西文明交流融合历史的序幕
C.加速了希腊文化中心的逐渐东移D.推动了不同文化交织的混合文化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41年蒋介石在其著作中指出“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其意图是(  )
A.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弊端B.增强民族凝聚力
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厉行文化专制
2023-03-13更新 | 677次组卷 | 24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因为奴隶没有任何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他不占有主人不能夺取的任何所有物。”这表明(     )
A.种姓制度受到法律保护B.财产多寡是划分种姓的依据
C.法律注重维护私有财产D.婆罗门掌握古印度经济大权
2023-02-12更新 | 3162次组卷 | 38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公元前后,“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欧亚大陆两端同时存在着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两个强有力的大国”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A.武力征服B.宗教传播C.经贸交流D.官方往来
6 . 阅读下表:
记载出处存疑
公元100年,一个罗马使团途经安息(今伊朗)、于圍、敦煌等地,到达洛阳。古罗马《地理学导论》可能是马其顿富商梅斯组织人员假托使节
“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冬十一月,西域蒙奇(罗马帝国的马其顿行省)、兜勒(罗马帝国的东方行省推勒城)二国遣使内附,赐其王金印紫绶。”《后汉书·和帝纪》
“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今越南)缴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后汉书·西域传》未见于罗马史籍,可能是罗马商人假托使节之名
通过上述史料,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罗马帝国和汉朝有使节往来B.罗马使节途经丝绸之路来华
C.罗马帝国有人员直接来中国D.罗马帝国派遣商人充当使节
7 . 史载“大宛有蒲陶(葡萄)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众来,则离宫别苑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大宛与汉朝存在一定经济交流B.大宛仰慕并学习汉朝先进的文化
C.汉朝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D.汉朝统治者崇尚奢靡的生活方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春秋末期,中行氏在晋国内部纷争中失败,中行寅因此怪罪太祝祭祀用的牺牲不肥美且斋戒不敬,太祝则认为中行寅不修德义而招致民怨,“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太祝的观点(     
A.反映了民本思想倾向B.质疑了祭祀功用
C.强调了宗法伦理关系D.否定了君权神授
2022-10-27更新 | 4265次组卷 | 32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022-09-08更新 | 10429次组卷 | 94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1898年8月4日出版的《时务日报》第一版,右面1/3版面为报头、各地代派处和本日目录,目录分上谕、电报、论说、本埠新闻、外埠新闻、各国新闻、专件和答问等。据此可知,该报(     
A.促进了信息交流B.旨在传播革命思想C.是中国第一份报纸D.使出版业走向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