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印度是世界棉纺织贸易中心。早在公元前6世纪,印度棉纺织品销往埃及、红海和波斯湾沿岸的港口,并被转运至欧洲。公元1000年后,棉纺织业逐渐突破家庭生产,作坊制日益普遍。许多作坊出现职业织工,专门为国内外的贸易供货,并形成特色棉纺织产业,如孟加拉因优质的细平布而闻名。同时,由商业资本组织起来的运营网络,将农村的纺纱工、织工与城市的商业联系在一起。在工业革命前,印度常以棉布作为贡品和实物赋税,棉布甚至被当作货币使用。马可·波罗曾评论,“印度棉布是世界上最精细最美丽的棉纺织品”。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材料二   16世纪中后期,棉纺织技术传入英格兰,英国棉纺织工业产生。1760年后,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先后发明,推动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蒸汽机的发明突破了棉纺织工厂的区位限制,银行为主的信贷创新则为蒸汽机的使用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主要资本来源。在棉纺织业发展过程中,英国以原料低成本进口、国内加工成品后再向殖民地和其它区域出口的模式,将棉纺织品贩运至全球各个角落。1700年,英国进口原棉139.6万磅,至1819年高达近1.5亿磅;棉纺织品出口总值从1780年的约35.5万英镑,剧增至1830年的4100多万英镑。

——摘编自20225月发布的推文《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织产业的体系化创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古代印度棉纺织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到19世纪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3)从文明交流与演进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中棉纺织业发展历程对你的启示。
2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攒、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
2020-07-27更新 | 410次组卷 | 24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来自遥远市集的异国奇货给丝绸之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其真正的意义是成为交流的纽带:中国的造纸、铁器、水车和后来的指南针、火药等技术,则缓缓的传到了西方,其过程有时长达几个世纪。植物和农作物的种子和胚芽在东西方之向相互传播、宗教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往东方,佛教在东汉晚期传入中国,伊所兰教的传入则晚了几个世纪。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丝绸之路成为“交流纽带”的四个方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意义。
4 .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扫清迷雾追根溯源;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抽丝剥茧正本清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叙述》

材料二   作为反法西斯正义战争的产物,雅尔塔体系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这些历史进步性对战后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共同制约了美国与苏联在产生任何争端时的行为方式,即双方不是以战争手段,而要用和平手段、协商谈判来解决处理,……在整体上维持了世界的大和平状态。它将昔曰的战争策源地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

——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述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07-1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帝国高度的中央集权思想、习惯传统传至基辅,推动俄国专制思想的形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若干拜占庭法律译本一直影响俄国法律,成为制定俄国法典的蓝本。俄国文学也仿照拜占庭宗教文学模式、世俗文学形式,中世纪俄国到处充斥着传统的拜占庭文明。

——摘编自汪鑫《拜占庭对俄国文化影响研究》

材料二   总之,拜占庭文明因其历史作用和成就而格外令人瞩目。不过,拜占庭的确缺乏古典雅典的生气和荣耀,其原因在于,拜占庭所起的作用按恰当的词义来说,是保守的,这并不是说拜占庭停滞不前,从始至终,他都在改变自身以适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然而,事实依然是,他的命运注定是守旧而不是创新,他一出生就已是罗马帝国范围内的一个古老的国家,他生活在过去的权势和荣耀的阴影中……因此,拜占庭一直未能摆脱过去的束缚,故而成为一个过时的落伍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拜占庭文明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典雅典的生气和荣耀的表现,并简述从拜占庭帝国的消亡得到的启示。
2023-07-12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区域人物观点
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
孟子民贵君轻

材料二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且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1987年11月10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欢迎李先念致辞

材料三   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东西方思想的共性和差异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个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自然法则”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前期向西方学习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指出后期找到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是什么?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据《史记》等

(1)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提倡“乐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折孔子“乐教”思想的影响。
2023-06-10更新 | 4714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泉州、福州成为内连晋江、闽江,外接东南亚的重要港口,尤其是泉州在北宋朝廷设市舶司以来,“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号为天下最。”“番商”出身的蒲寿庚长期掌管市舶司,其家族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至元代时,泉州已成为“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泉州街头出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

——摘编自钟羡芳、徐文彬《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等

材料二   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构成的环南中国海地区,在近代形成了环南中国海华商贸易网络。在该网络中,中国出口商品以各类生活必需品为主,原有的以单一贸易为特征的跨国网络逐渐演变为一个集贸易、移民、金融等为一体的复合商业网络。与此同时,清王朝逐渐废除了一些禁令,对侨商携资回国创业采取鼓励政策。作为产业领军者的侨商,在国内采用欧洲工业技术进行生产,投资金融业,并服务桑梓,如“橡胶大王”陈嘉庚将超过半数的商业利润,用来在厦门创办集美学村、厦门大学等事业、并积极带头支持民主革命和抗日斗争。

——摘编自水海刚《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近代演变——以环南中国海地区为视域》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福建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近代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侨商归国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变迁对你的启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刻有文字的石碑,一般被称为碑刻。碑刻记事类似于器物铭文,“自三代以来,圣贤遗迹著于金石者多矣”,“后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常见的碑刻有纪事碑、题名碑和诗文书画碑等。还有一种用于赞颂官员政绩的碑刻——德政碑,但碑文往往“既私褒美,兴长虚伪,伤财害人”,因此历代王朝经常下令严禁私立,惟特殊德勋者,经朝廷批准,方可立碑。大量碑刻记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世代相承,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碑刻记忆文化。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了众多的公共纪念碑,包括历史事件纪念碑、历史人物纪念碑等,其设立方式和具体形制不同程度受到外国文化影响。历史事件纪念碑着眼于纪念重要历史时间,维护和保护了公共记忆,如”广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纪念碑”,碑文详尽记述了黄花岗起义的筹划、准备及战斗的经过,也列举了参加起义死难劣势中可考姓名者86人的生平和就义情况。历史人物纪念碑多为纪念重要历史人物而设立,如“中山纪念碑”、“华侨五烈士碑”等,后者详细记述了谢八尧等五位华侨烈士的英雄事迹。这些公共纪念碑往往与特定的场景相结合,形成纪念空间,供人参观缅怀,从中获得历史认同感。

——摘编自林声主编《中国百年历史名碑》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碑刻记忆文化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公共纪念碑涌现的原因。
2023-03-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古代丝绸之路是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历史渊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使中国了解到西域人的政治和军事情况,同时还带回大量有商业价值的信息。此后,汉武帝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打击了匈奴的势力,使亚洲中部地区恢复了和平。随着古典帝国的扩张,商人和旅行者建立了广大的商业网络通道,在这些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的商品是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丝绸,历史学家把这些商路统称为丝绸之路。对商人和他们的商品来说,丝绸之路就是令人瞩目的高速公路;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方。

材料二   贸易与城市化的发展使唐宋时期的中国成为一个繁荣的、国际性的社会。商人取道海路和陆路前来中国从事贸易。东南亚岛屿的香料、越南的翠鸟羽毛和玳瑁、印度的珍珠和香料、中亚的马匹和甜瓜,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产品被运送到中国。在中亚、东南亚、印度、波斯和东非的港口城市,富商和统治者身着中国的丝绸,餐桌上摆放着中国瓷器。中国经济在唐宋时期的快速增长就这样促进了整个东半球大部分地区贸易和经济的增长。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并概括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内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经济繁荣的原因。这一时期对外贸易通道及输出商品与汉朝相比有何新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