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2024-05-09更新 | 253次组卷 | 30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两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创之时,仅是一种记账的工具,朴素而简陋。其后,两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来辅助记忆。接着,楔形文字成为记录口头的体系。最后,楔形文字则成为表达和沟通思想的工具。这表明(     
A.文字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文字产生之后就不具备完善功能D.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2024-05-01更新 | 134次组卷 | 53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2015年以来,欧洲经历了二战以来规模空前的难民危机及难民涌入导致的工作竞争,欧盟不得不在内部边境上重启临时管控,民众对难民的排斥情绪有增无减。这种状况被称为欧洲的“再边境化”,该现象表明欧洲(       
A.一体化进程遭遇到严重挫折B.难民问题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C.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新的挑战D.反经济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
2024-04-10更新 | 625次组卷 | 34卷引用:新疆昌吉州行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大臣崔承老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似难尽变。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以革卑陋。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使奢俭得中,不必苟同。这反映了该官员(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2024-03-29更新 | 321次组卷 | 90卷引用:新疆伊犁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据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介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的八个部分中任选2~3个部分,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顺畅)
2024-03-29更新 | 176次组卷 | 25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库车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以自己与原住民肤色的不同创建了最初的种姓制度,而另一支——吐火罗人也在靠近中国西北部的地区,将小麦带入中国。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A.对古代印度和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B.加剧了被征服地区的社会不平等性
C.对所到地区的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D.创建的种姓制度阻碍印度社会发展
2024-02-21更新 | 344次组卷 | 24卷引用:新疆巴音郭楞州若羌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起源于婆罗门教,至今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A.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B.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D.印度教维护了种姓制度
2024-02-12更新 | 592次组卷 | 50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印加人通过观察月亮圆缺,编制了太阳历;同时通过观察太阳,确定农业季节。他们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每年另加5天,共365天。每4年另加6天。每月都有名称,表示相应的宗教活动。这反映了印加历法(     
A.完全服务于农业生产B.完全服务于宗教活动
C.完全服务于军事活动D.兼顾了农业和宗教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董仲舒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苏轼提出“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也”。其中所蕴含的外交思想和政策导向体现在(       
A.朝贡贸易B.蒙古西征C.西学东渐D.闭关锁国
10 .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的原住民大量移民B.欧洲对美洲的殖民活动
C.疾病无法控制广泛传播D.非洲人在全球分布广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