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4 道试题
1 .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严格来说,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秦朝以前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朝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大变动”采取的制度各自是什么?

材料二: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摘编自《汉书》《后汉书》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思想上的措施。
2023-10-1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东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外其他庶子同样可以分割部分领地为列侯,归郡统辖。这一规定(       
A.废除了西汉的王国B.大大强化了皇权
C.完成了国家的统一D.加强了中央集权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室分封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材料二 秦始皇开拓岭南,分置桂林、象、南海等郡,迁“治狱吏不直者”至南越地,又募15000未婚女子至岭南。之后,多次迁刑徒和内地民众至岭南屯田。汉武帝发兵助东瓯人打击闽越人。公元前110年,汉将东越居民迁徙于江、淮地。公元前112年,汉军平定了南越国后,把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个郡(后缩为七个郡)越人贵族多归汉,被封为列侯。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

——摘编自易宁《秦汉的统一与罗马的征服》

材料三(元)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人有时还把行省称为“外廷”和“政府”这正反映了行省所具有的二重性质。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分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治理岭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及特点。
2023-09-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龙山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汉代郡国守相(郡守和国相)中军功受益阶层的占有率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汉朝(     
A.统治政策调整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实现了大一统D.政府推行重文轻武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汉帝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之一大变,实现了政治大一统,也推动了族群整合。钱穆提出秦统一推动了“中国民族之抟成”;范文澜从共同语言、地域、经济、心理特征四要素论证了“汉族在秦汉时已经开始形成为民族”。

材料一   “国人”本指西周春秋时期的列国统治氏族;至战国,随着列国内部的人群凝聚,“国人”内涵转变为一国民众。兼具政治认同和族群认同的“国人”意识,也随之形成。秦并天下后,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整合“诸夏”,推动六国故民“秦人化”,力图塑造新“秦人”认同。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秦法与六国旧俗的冲突,以及秦帝国塑造认同方式的强硬,激起了六国故民的故国之思和反秦情绪,最终造成秦帝国的崩溃和新“秦人”认同的瓦解。

材料二   汉朝作为真正意义上国民身份认同感产生的朝代,其意义在整个历史上无可取代。在此之前即便秦统一六国,但原先六国民众并不认同自己秦人的身份,反而发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在各自内心上,齐国以齐人自居,楚国以楚人自居,虽然秦始皇进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大一统改革,但原先各国民众的内心隔阂却没有同化,正是在这种貌合神离的情况下,秦始皇以个人威权维持了表面的平静。这种局面不仅秦朝没有解决,连汉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没有完全解决,直到汉武帝的出现。汉武帝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前面皇帝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侵扰问题,致使汉朝民众民族情绪高涨,自我认同得到质的飞跃,从此汉朝国民不再以原先七国属地自称,真正意义上完全以大一统的国名为自我身份认同,凡天下汉朝国土之所在,皆为大汉臣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推动六国故民“秦人化”的举措。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秦帝国的崩溃和新“秦人”认同的瓦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凡天下汉朝国土之所在,皆为大汉臣民”的措施。
2023-07-22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汉代的国家治理]

材料   汉代出现了以“河堤谒者”为代表专司治河的水官。河堤谒者无事时巡察河堤排除隐患,河决时组织河工堵口,同时还负责河渎庙的祭祀。河堤谒者直接代表皇帝将中央的指令及时部署到地方。下表是依据相关史料统计的河堤谒者一览表。

姓名任职称谓籍贯任职时间原任职属离任去向入仕途径史料来源
王延世河堤使者犍为资中成帝建始五年光禄大夫《汉书•沟洫志》
许商河堤都尉长安成帝时不详不详不详《汉书•沟洫志》
平当骑都尉扶风平陵成常时钜鹿太守光禄大夫察廉《汉书•沟洫志》
李寻骑都尉扶风平陵哀常初黄门侍郎徙敦煌郡察孝廉《汉书•沟洫志》
陈宣河堤谒者沛国萧光武帝时谏议大夫以病免《后汉书•五行志》
王景河堤谒者琅邪不其明帝永平十五年侍御史迁徐州刺史《后汉书•明帝纪》
王诲河堤谒者东莱曲成顺帝阳嘉三年不详迁在沈州不详《水经注•济水》
司马登河堤谒者山阳东络顺帝阳嘉三年不详不详不详《水经注•济水》
相里平河堤谒者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不详《万娃统谱》
关并河堤谒者扶风平陵约新莽时不详不详不详《全汉文》《中华娃氏大典》

注:犍为资中今属四川;扶风平陵今属陕西;沛国萧今属安徽;琅邪不其今属山东;东莱曲成今属山东;山阳东缗今属山东。

——摘编自王星光、冯乐辉《河堤谒者与汉代黄河国家治理体制的构建》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选取表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05-29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3届高三信息卷历史试题
7 . 汉代在保留秦代驰道的基础上,又开辟了新的驰道路线,如西汉开辟了通往西北边疆的回中道;东汉开辟了以洛阳为中心,通往蓟城(今北京)、东南地区的驰道。汉代政府此举旨在(     
A.加强边疆军事防御B.提高文书传递效率
C.完善道路交通体系D.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8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这一论述(     
A.意在继承西周分封制B.肯定了皇权专制的合理性
C.服务于加强中央集权D.论证了汉承秦制的必然性
9 . 自古以来,地方政治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图2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两个不同时期的地方管理制度。

                            图1                                                                                图2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落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朱子语类》


(1)图1、图2分别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哪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谈谈这两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中央集权的加强进行评价。
2023-03-26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百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因此,中央政府设“州”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州”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性质的变化是由于(     
A.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B.郡国势力的不断坐大
C.镇压地方叛乱的需要D.铲除外戚势力的斗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