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课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能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才能称之为剧变。在近几百年的全球化浪潮中,以下五次剧变,不仅波及了全球,更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与文明的进程和方向,我们至今仍生活在由这五次剧变所塑造的思潮、价值与世界之中。

第一次

英国:《大宪章》与有限政府的起源

第二次

美国:制宪会议与英国传统的集大成者

第三次

法国:大革命与现代世界的重塑。

第四次

欧洲:工业革命与人类进程的飞跃

第五次

苏联:苏维埃革命与世界格局的重塑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28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历史试卷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治腐败泛滥,具体表现为选举舞弊、荣誉贩卖、地方市政丑闻等,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英国制定了一系列反腐措施,如出台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和非法行为令》《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等法律;进行文官制度改革,改变了有权者利用职权、滥用官员牟取私利的局面,建立财产申报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等;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充斥于议会、行政、司法及政府内部的反腐机构,主要有审计机构、行政裁判所、反贪污贿赂局与资产追缴局、媒体投诉委员会等。不过,英国在反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与议会职责相关时议员往往能豁免于责任;监督机构及工作人员的工作在具体实践中也会由于种种因素无法完全落实;英国的不成文法、普通法以及实用主义传统决定了其反腐调查和机构设立多为“事后型”等。尽管如此,英国在反腐问题上仍取得了一定成效。

——摘编自杨晓燕《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政治腐败问题及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治腐败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19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政治腐败治理。
2024-05-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四)历史试题
3 . 19世纪英法等国“自由主义思想家在阐述关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观点中,不再像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那样主张变革政权,而是主张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来推进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以提升本阶级的政治与社会地位。”这种变化表明(     
A.工业资产阶级革命性弱化B.改革更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
C.工业革命改变了阶级结构D.自由主义思想家更主张改革
2024-05-2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二)历史试题
4 . 高尔吉亚指出,演说术就是一种用以在法庭、议事会和公民大会中说服陪审员和其他听众的能力,演说家可以运用这种能力实现个人利益:柏拉图认为,政治演说者会像“诗人”一样取悦雅典公民,以谋取私人利益。这反映出雅典(     
A.公民是民主政治的基础B.极端利己之风盛行
C.智者学派雄辩术的完善D.精英政治色彩浓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可以看到,希波战争中雅典的主战派统帅地米斯托克利、阿里斯泰德等都擅长演说,其中地米斯托克利尤其突出。在战前他通过演说说服雅典人把金钱用于建造海军;在战中他又说服雅典人留在萨拉米岛。这一现象的出现源于古代雅典(     
A.智者学派雄辩术的普及B.民主政治的参与方式
C.公共事务决策方式规范D.公民的城邦意识较强
2024-04-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1978年,西班牙宣布确立君主立宪制。1981年2月23日,军方发动政变,蛮横阻断议会选举新首相的进程。次日凌晨,国王全副戎装地发表电视讲话,呼吁保卫宪法。政变仅持续18小时便宣告破产。该事件最能说明当时的西班牙(     
A.政治民主化是大势所趋B.国王仍是最高行政首脑
C.宪法制定违背民主程序D.政治体制全面效仿英国
7 . 在古代斯巴达,国王和长老会地位显赫,长老会一般通过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影响大会的议程,但公民大会的主持权掌握在监察官手中。由于城邦没有职业常备军,因此一旦由全体战士组成的公民大会希望行使权力时,没有任何机关能阻止。这说明(     
A.公民大会逐步掌握城邦司法权B.斯巴达政治体制具有一定民主特征
C.监察官已经垄断了军事统帅权D.君主专制导致了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2024-04-10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秦汉与罗马

材料一   罗马的治国思路是只管上层,不管基层。罗马帝国,只是环地中海的上层精英大联合,基层群众从来不曾被囊括其中,更谈不上融合相通。罗马的行省中,只有贵族、官僚能说拉丁语,基层群众基本上不会拉丁文。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把罗马抛到九霄云外。

材料二   秦汉完成了“从封建到郡县”,打通了上层与基层,创立了县乡两级的基层文官体系。由官府从基层征召人才,经过严格考核后派遣到地方全面管理税收、民政、司法和文教,将不同地区的基层人民整合起来,聚合成一个大文化共同体。即便中央政权崩塌,基层的人民还能看懂同样的文字,遵循同样的道德,理解同样的文化。

材料三   秦汉与罗马,都对后世具有独特价值。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政治基因,而中国“秦汉之世,实古今转变之大关键也”。这两条不同的文明道路,各有高峰低谷。我们应当从高峰中体会到彼此的优点,从低谷中体会到彼此的缺陷,再寻找各自改进之途。

——以上均摘编自潘岳《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比较》序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罗马帝国为什么“一旦上层崩盘,基层人民就各自发展”?与罗马帝国相比,秦汉时期在国家治理上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述秦汉与罗马对后世的独特价值,简要谈一谈这两种文明道路对我们的启示。
9 . 中世纪时,西欧管理庄园的主要是庄园主、管家、庄园法庭、教区等。英国史学家普拉克内特指出:“中世纪后期,庄园不再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了。从行政角度来看,它的管理被取代是必然的。”这里,取代庄园管理的是(       
A.民族国家B.封建行会C.世俗王权D.基督教会
2024-03-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下·甘肃·阶段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民主作出评价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任何判断都受空间和时间条件的限制。在现代历史的现实中,民主与君主政权、与寡头政治政权、与专制主义即个人主义是针锋相对的。民主被设想为可能的政府形式和尽善尽美的政府形式。在治国实践中,人们利用民主来谴责新政权或者为之辩护。在某些人看来,民主是一种政治替代方法,在另一些人看来,民主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自己的自主性。从18世纪下半叶起,民主就一直成为革新社会生活的动力,而且,直至20世纪前半叶的整个欧洲的历史,都可以理解为政治结构和社会条件的民主演进进程。

——摘编自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意)《欧洲民主史》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与“民主”相关的信息拟定成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3-20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