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在秦国担任丞相十年,“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促进了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但因为“凌轹公族,残伤百姓”,“用法严酷”,以至于“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材料二   苏轼认为,商鞅虽使秦国走向富强,但政令严苛,使民众产生怨怒与抵触;“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卒以此亡”。因此,“帝秦者商君也,亡秦者亦商君也”。

——摘编自杨胜宽《苏轼与郭沫若对商鞅评价的分歧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推进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司马光与苏轼对商鞅变法评价的共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背景。
2024-05-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
2024-03-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商君书·垦令》说:“百县之治一形,则从;迂者不饰,代者不敢更其制,过而废者不能匿其举。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据材料可知,秦设县的目的是(     
A.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B.保障小农经济迅速发展
C.强化秦朝的君主专制统治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2024-02-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此间,太子触犯新法,商鞅于是以劓刑和墨刑分别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商鞅此举意在(     
A.增强民众对新政的认同感B.促进秦国军事力量的增强
C.保证变法措施的顺畅施行D.维持政治格局的相对平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关于不同人物对商鞅及其变法的评价,反映出(     
班固(汉)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
赵蕤(唐)贵尚谲诈,务行苛刻。废礼义之教,任刑名之数,不师古,始败俗伤化
毛泽东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的伟大政治家,是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
A.历史尺度和道德尺度的评价必定矛盾B.历史研究与大众历史认识相互脱节
C.阶级立场、时代背景等影响评价结果D.历史事实的记录与解读具有偶然性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小国的生存危机驱使魏文侯启用李悝,拉开了战国大变法序幕。《汉书·食货志》载,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晦,治田勤谨则晦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在治国用人时,“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李悝痛斥“淫民”的“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对于这种传统的既得利益者,李悝主张“夺其禄”,以便吸引和任用“四方之士”。这使得魏国很快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

——摘编自高专诚《战国前期李悝变法的历史反思——兼以吴起变法、商鞅变法为参照研究》

材料二   (李)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纲《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

——摘编自房玄龄等《晋书·刑法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悝变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悝变法的效果。
7 . 在秦国商鞅变法中,商鞅宣布废除维护旧贵族利益的世卿世禄制,宣告以往凭借贵族身份即可安享富贵的时代已经结束。与此同时,他分颁行军功爵制,根据所立的战功,授予个人不同等级的爵位,赏赐的田宅、劳动人口也各有不同。这些措施(     
①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②打击了旧贵族势力的特权
③促使统治集团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④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3-11-28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柘城县德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下列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在经济方面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利益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建立什伍连坐制
C.“燔诗书而明法令”D.“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2023-11-22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鸿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如表是中国历史上三位著名人物的言论。其言论意在说明(     
人物言论
商鞅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王安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
A.封建势力是阻碍变法的重要因素B.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杰出人物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D.改革过程充满着曲折和艰辛
2023-11-18更新 | 116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幽王之乱时,犬戎进攻镐京,秦襄公以兵救周王室。周平王东迁,秦襄公出兵护送,以功封诸侯。东迁以后,周平王将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然而该土地布满了戎、狄部落。秦国与之进行长期的斗争,尤其是秦襄公在位时,讨伐戎狄,开拓疆土……公元前766年,秦襄公在与戎人的战争中阵亡。秦襄公虽逝,但其事业却未断,其长子文公即位,并于公元前750年率领秦军大破戎族,戎人败退,秦人占据周原,终于实现秦襄公的遗愿。

——摘编自任德山、毛双民《中国大历史卷二春秋战国》

材料二   公元前356 年,商鞅颁布变法令规定:在百姓中实行什伍连坐,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什……强制性地拆散家长制的大家庭……贵族无军功者要降低待遇等。公元前350年,商鞅又下令废除古老的农村公社井田制,铲除其田界封疆;普遍推行县制,其官员受君主任免,集权于朝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襄公对秦国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