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1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填空题 | 较易(0.85) |
1 . 戊戌变法
①背景
政治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_____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_____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思想以康有为、_____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宣传维新思想
②内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
③作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_____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④失败原因:变法触犯了_____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
⑤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2023-08-1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知识清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 . 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其师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然而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由此推知(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B.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人心
C.国人抵触西方思想传播D.维新变法具有空想色彩
2023-06-04更新 | 497次组卷 | 7卷引用:陕西省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895年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声名大震,朝野名士争相结纳,作为帝师的翁同龢为康有为的《上清帝书》所感,不惜折节,亲自上门拜访官仅六品的康有为。这一情形(     
A.促使变法运动获得了广泛支持B.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
C.扩大了君主立宪制的社会影响D.凸显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4 . 《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一书中写道:“甲午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惟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这反映出(     
A.先进中国人探索救亡道路的深化
B.社会各阶层不愿意再向西方学习
C.甲午战败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D.中国民族意识在甲午战争后获得了全面觉醒
5 . 学者王先明指出,百日维新时期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王先明旨在说明百日维新时期(     
A.官僚集团思想较僵化B.改革内容背离了国情且无实效
C.改革的举措急躁冒进D.政治变革缺乏深入开展的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戊戌变法期间,维新人士张元济在信函中写道:“今上有心变法,但力似未足,询词约数十语,旧党之阻挠、八股试帖之无用、部议之因循扦格、大臣之不明新学,上皆言之,可见其胸有成竹矣。近来举动,毫无步骤,绝非善象。”该信函透露出光绪帝(     
A.对实施变法充满了信心B.变法的内容和目标明确
C.急于摆脱守旧派的控制D.已感受到变法阻力强大
2023-02-14更新 | 223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这反映维新派(     
A.倡导中学西源的学说B.形成成熟的向西方学习理论体系
C.肯定儒家文化先进性D.托古改制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事件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成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戊戌维新运动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
1911年辛亥革命革命派发动武昌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5--1919年新文化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概括上表所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请任选一件事说明其意义。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上述历史主题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2023-01-29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9 . 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左图中的文字:“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提取材料信息,对材料中的谭嗣同形象加以阐释。
2023-01-23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前必刷卷(山东专用)01
22-23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A.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B.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推动了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D.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2023-01-06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一)历史(必修)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