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随着农奴制的废除,欧俄城市出现住房拥挤、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为缓解社会压力和应对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沙俄政府决定开发远东地区。政府鼓励向西伯利亚移民的政策带来了西伯利亚城市工商业发展的高潮。在此定居的手工业者和商人推动了城市的经济建设,也积极参加到国家杜马的选举中。同时,图书馆、博物馆等基础设施开始增多,一大批矿业学校建立起来。西伯利亚地区不仅获得了欧俄的经济支持,还获得了海外资本的关注,当地的支柱性产业多为外国资本家经营。西伯利亚地区开发满足了俄国对该地区石油等资源开采的需求,成为欧俄地区工业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基地,同时也把西伯利亚城市带入了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卜雅凡、黄秋迪《1861—1917年欧俄移民活动与西伯利亚城市现代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开发西伯利亚地区的迫切性。
(2)根据材料,简析西伯利亚城市现代化进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疆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区,各族人民群众长期处于黑暗的封建统治之下。1941年7月,毛泽民调任新疆民政厅代理厅长,他的第一个措施是彻底革除“农官乡约”这个捆绑在人民群众身上的封建制度枷锁。毛泽民参照陕甘宁解放区实施的民主选举办法,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和特点,亲自起草拟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村制组织章程》,由区、村代表会议来选举区、村长,在市镇由居民直接选举街长。毛泽民还亲自草拟了《各区、县救济院整顿大纲》和《救济院平民管理及办事细则》,在他的整顿下,全疆设立了17所救济院,收留鳏寡孤独的无家可归者三四千人。1941年9月,毛泽民当选积谷备荒分社委员长,亲自带队下到田间地头,给农民讲解把自己余粮捐给积谷备荒分社的道理,号召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大大激发了农民上交余粮的积极主动性。他在多次视察新疆的医院、药房等实际情况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扩建新疆医院和诊所,改建及完善医疗卫生制度,改建病房条件,添置医疗设备,培训专业人才,加强行政管理和卫生防疫等方面工作。毛泽民同志在就任期间,拖着病体,勤恳工作,置自己安危于不顾,开创了新疆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摘编自马琴琴《毛泽民主管新疆民政时期的措施及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民改革新疆民政工作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民改革新疆民政工作的意义。
2022-05-2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终极猜题卷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司制度历史悠久,土司虽然接受中央王朝册封的官爵名号,但实际上属于割据一方的地方政权。明清两朝,在我国西南、西北地区,大小土司拥兵自重,对内残暴统治属民,对中央叛服不常,骚扰与之接壤的汉民,土司之间也不断发生战争,“改土归流”因此被统治者提上议程。改土归流始于明初,大规模推行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完成于清末。明成祖在平定贵州土司叛乱后,在黔地设立贵州承宣布政司,将原属四川的遵义府和乌撒府划归贵州,原属湖南的六卫及原属广西的红水河以北之地亦划归贵州,建立行省。永乐十八年(1420),政府强制土司弟子入学接受儒家教有,教授四书五经,发展土司儒学。雍正时期,政府废除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禁令,大量汉民进入湖广地区,与当地的土民、苗民进行商业、农业互通;同时通过大规模的西南移民政策,将中原先进的农业技术、儒释道文化带入黔东南,从而促进了贵州及西南地区的发展。

——摘编自王勇《试论土司制度的衰落及其原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时期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对西南地区治理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馆驿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通机构,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唐玄宗幸蜀时曾“至咸阳望贤驿置顿”,停留食宿。唐代以来,国家政令均是依靠馆驿来传递的,“事当谋叛已上,驰驿奏闻”,地方上发生紧急事件时,如灾荒、叛乱等,“飞驿以达警急”,“邮驿本备军速”。唐玄宗赐杨慎矜自尽后,将其亲眷“所在即差纲驿领送”,武后以谋反罪将裴炎“斩于都亭驿”,唐昭宗时“(王抟)贬崖州司户参军事,赐死蓝田驿”等现象也较为多见。此外,唐代还有七条国际性驿道,双方经此进行友好交流,如东亚的“高丽、百济、新罗……亦遣子弟请入国学”,南亚的昆仑国“出青木香、檀香、紫檀香、槟榔、琉璃、水精、蠡坯等诸香药、珍宝、犀牛等”来唐交流。

——摘编自黄明建《唐代馆驿制度及分布特点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馆驿制度的职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馆驿制度的影响。
2022-07-1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建国之初,刘邦为防止同姓诸侯王坐大谋反,欲以“孝”道牵制诸侯王觊觎皇位之心,却没能及时具体施行。汉文帝即位后,决定从心理层面教化民众,他把《孝经》提到与《论语》和《孟子》同等高度,并列为官学,使之成为社会教化的方式。他又颁布“养老令”,通过受鬻法对年迈者给予衣食方面的供应;通过赐物存问对八九十岁的老人赏赐帛絮和酒肉等日常物品,以表示对高龄老人的尊重与慰问。汉文帝对具备一定年龄条件、政治地位的老人赐予王杖,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特殊待遇。汉文帝通过法律手段推行“孝老”与“尊老”,举孝廉入仕,对不孝者严惩,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摘编自徐鑫鑫、岳燕雪《汉文帝孝亲养老政策探析》


(1)根据材料,概括汉文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文帝的养老政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努尔哈赤晚年,后金政权面临明朝、漠南蒙古、朝鲜李氏政权的严重威胁,内部满汉分离、社会秩序混乱、君权受到其他贝勒牵制等一系列问题。皇太极即位后,毅然说服众贝勒,提出了“治国之要,莫先安民”的方针,强调满、蒙、汉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五味,“调剂贵得其宜”。他对汉族民众政策作出调整:汉人壮丁,分屯别居;汉族降人,编为民户;善待逃犯,放宽惩治。同时,皇太极不失时机地大力推行优礼汉官的政策,将归降的汉官给予田地、马匹等赏赐,并委任官职。皇太极即位之初,按照努尔哈赤生前规定,采取四大贝勒按月轮值,共同掌管国家机务,皇太极的实际权力并不大。1626年九月开始,皇太极增设了总管旗务“八大臣”和佐管旗务“十六大臣”,有的与诸贝勒坐在一起“共议国事”,有的直接参与“佐理国政”,有的专门负责“出兵驻防”,稀释了三大贝勒的权势。

——摘编自杨新刚《大清风云——皇太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皇太极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太极改革的影响。
2022-05-16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湖南专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祖 (成吉思汗)近臣别迭进言:“汉人无补于国, 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耶律楚材认为蒙古征战,需要军需,故应均定中原地税, 可得粟四十余万石,足以供给。帝然其言,设十路征收课税使。蒙古建国之初,军政合一。楚材建议窝阔台(太祖之子)在地方设置官吏,使军政互相遏制,被采纳,中央也设立中书省。当时蒙古只有适用于草原的习惯法扎撒黑,随着统治范围扩大到中原,楚材提出《便宜十八事》作为法律,严禁地方官滥杀百姓,打击地痞流氓杀人盗窃。蒙古军队攻克城池后,往往屠城。楚材说:得地无民,又有何用?曾使汴京147万生灵得以保全性命。耶律楚材曾陈时务十策,曰信赏罚....考殿最,均科差,选工匠,务农桑....蒙古境内曾停止科举多年。终于在1238 年首次开科取士,选取儒士4030人,不少人后来成为元世祖忽必烈朝名臣。

——摘编自《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建国之初的革新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革新措施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继位后,一改汉朝对匈奴以往忍让求和的妥协政策,放弃“和亲”,采取强硬的攻势作战行动,以彻底消除匈奴侵扰。为了准备大规模的战争,武帝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如扩大征税范围,打击富商大贾,将盐铁生产经营收归国有。这些经济政策为战争储备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支撑。汉军在与匈奴的频繁交战中,越来越感到骑兵的重要性,武帝全发展骑兵,建立健全养马制度。据《史记》载:汉武帝时期“盛养马”,以致“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到霍去病远征漠北时,汉军已能动员战马多达24万匹。为了解决兵源,汉武帝将征兵制和募兵制结合,扩充南北军,还增加了期门和羽林两军,对于后世出现职业招募的军队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在原有军队的基础之上,汉武帝又扩大了征兵的范围,将大量的囚犯刑徒编入军队补充力量。经过长期准备,汉朝开始了向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战争,消灭了匈奴大量的有生力量,收复了河套、河西和漠南地区的广大土地。

——摘编自宋超《汉匈战争三百年》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为反击匈奴采取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改革措施的影响。
2022-02-25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成宗即位后不久,即发出崇奉孔子的诏书,新建文宣王庙于大都,并徙国子学于其中,同时增加了国子学的学生。至元三十一年(1294),成宗下诏减免当年包银、俸钞,以及内郡地税和江淮以南州县一半夏税。后来又多次下诏减免赋税,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元贞元年(1295)七月,下诏告诫全体官吏,有再犯贪赃之罪者,罪加二等,从重处理。不久,又将对贪赃罪的处理改为罪加三等。成宗下诏罢征安南,释放了扣押的安南使节,着手缓和与周边各国的关系,放弃了忽必烈动辄征战、继续扩张的政策。对待贵族官僚则采取恩成并施的方针,下诏禁止诸王擅自干预地方政事。《元史》对元成宗的评价是:“世称元之治以至元、大德为首。……故终世祖之世,家给人足。……大德之治,几于至元。”

——摘编自邵远平《元史类编》等


(1)根据材料,概括元成宗的为政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成宗的为政措施。
10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辽圣宗(983—1031年在位)耶律隆绪,自幼受萧太后“教训为多”,即位后常阅“唐高祖、太宗、玄宗三纪”,探讨“贞观、开元之事”,亲政后积极继承和发扬萧太后的改革思想和措施,主要内容有:把原来的奴隶改变为部族,使原从事捕鹰、冶铁的奴隶经过改编取得平民地位。诏令各级官吏秉公办事,毋将阿顺,贪暴残民者,立罢之,并终身不录。诏开贡举,录取进士杨佶等,十年共取士一百七十余人。修订法律原则,契丹人犯十恶者,依汉律用宽平代替酷法。鼓励民户垦荒,诏定均税法。圣宗在位期间,屡败宋军并订立“澶渊之盟”,出现中兴之治。

——摘编自顾奎相、陈涴《中国古代改革史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圣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圣宗改革的影响。
2022-07-0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