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面对北宋初年以来形成的一系列积弊,范仲淹认为最根本的是学术思想、文化教育的问题。他在《上执政书》中写道:“今天下久平,修理政教,制作礼乐,以防微杜渐者,道也。”他希望限制佛老之书,以建立一个长治久安的儒教式的文明国家。他也特别强调与学术思想相关的教育制度、科举制度的改革,指出“某谓用而不择,贤孰进焉?择而不教,贤孰继焉?宜乎慎选举之方,则政无虚授;孰教育之道,则代不乏人。今士材之间,患不稽古;委先王之典,宗叔世之文,词多纤秽,士惟偷浅,言不及道,心无存诚。”他的文化教育改革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制度层面,即进行学校制度、选举制度的改革,从制度上保障人才的培养、人才的选拔,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学术思想层面,即学校教学和科举考试的内容,强化“明经”(求体)与“策论”(达用)的内容要求,特别要能够“敦之以《诗》《书》《礼》《乐》,辨之以文、义、忠、信。”

——摘编自朱汉民《范仲淹的庆历兴学与书院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范仲淹庆历兴学的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范仲淹文教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初期,河北漳南书院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尝试。讲求实学、会通中西的颜元是这次书院教育改革的主持者,他认为当时“举世无一真德真才”的可怕局面是理学片面追求讲读静坐和书本教育造成的,由此力倡培养经世人才。与当时流行的八股应试教育迥然不同,漳南书院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习礼歌诗、文书计算、科技工艺、体育军事、农商钱谷等实用知识,教学方法则侧重正面教育和奖赏激励,同时强调“习行”和“习动”求凡事要亲身实践,付诸行动,健全体魄。民国时期蔡元培曾指出尽管漳南书院的制度已经过时,但对尚未解决的很多教育问题仍有深刻启示。

——摘编自李伟波的《颜元对书院教育的改革创新及其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漳南书院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漳南书院改革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