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西方的分税制财政体制逐渐被认识和接受。民国初年,财政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但各省处于独立状态,实行封建社会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已不可能,而分税制财政体制正与共和体制相适应。1913年11月,财政部把全国的税种正式划分为国家税和地方税,“择其收入较丰者划归国家税项下”,地方税项细碎繁琐,无统一名目、制度和税率。1914年6月分税制取消。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近代史上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尝试》

材料二   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提出要“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逐步实行税制分流和分税制”。同年中央选择天津等九个地区进行分税制试点。1993年分税制改革被写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1994年1月1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正式实行。其主要内容有:将过去对国营、集体和私营企业分别征收的多种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大幅度调整特别目的税和地方税,税种由原来的37个减少到25个,按照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在分税制实施的最初10年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2%,其中中央收入增长17.0%,地方收入增长17.4%。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分税制实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的特点。结合两次改革的不同结果,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861年改革前成立的农民事务总委员会委员兼编纂委员会主席雅伊罗斯托夫采夫说:“我不愿意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从编撰委员会总的出发点来看,“编委会大多数当时是站在个人所有制而不是公社所有制以便的”,但沙皇政府之所以竭力维护公社,是把公社及其连环保制度看作是保障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而不受地主侵袭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政府的改革方案中才有第个九年期内禁止农民放弃份地和退出公社的规定。

——摘编自曹维安《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与村社》

材料二17~19世纪俄国的农村公社已进入土地重分型公社阶段。村社自身管理的主要机构是米尔村会,他的作用是使农民的普遍行为处于公共法律的形式之中。村社还是社会政治组织,是国家规范、政策、法律的传播工具和具体执行者,国家通过农村公社对农民征收赋税、徭役、兵役。村社中的农民都要集中居住在村社中,采取劳动组合的方式进行集体耕作1861年后,原来作为农奴的村社成员不再依附于农奴主贵族,农村公社代替了原来的农奴主贵族,成为代理国家管理农民的正式机构,村社成为束缚农民的主要形式。

——摘编自王文娟《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村社职能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争论焦点及沙皇政府极力维护公社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61年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农村公社的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俄国农村公社制度的认识。
2021-06-1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字是汉族人所创制和使用的文字,在古代,汉字流传到日本并被长期使用,但在近代,日本逐渐出现了文字改革的思潮。这一过程从明治维新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19世纪“兰学”在日本逐渐兴起,使日本认识到了荷兰文字的简便,他们对汉字的复杂构型产生不满,民间逐渐产生了排斥汉字的意识。明治维新前有人提出废除汉字,但遭到了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的反对,所以最终没有被政府采纳。随着明治维新的推行和中国被侵略的加深,日本反思了对中国文化和文字的学习,政府将文字改革提上日程,尤其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他们更加反对中国文化,把文字改革推向了高潮。政府推广假名(借助汉字音形不用其意义)和罗马文字过程中,由于人民使用不习惯,推广受到了阻碍,废除汉字改革势力遭到一定程度的压制。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假名不能完全表达意思和情感,于是在日本废除汉字的势力被完全削弱,日本政府决定在日本国内长期使用汉字,但受到汉字改革的影响,汉字在日本教育中的数量还是被减少了,而且多为简化后的汉字。

——摘编自次仁桑珠《日本近代文字改革及文字使用概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文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日本文字改革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文字改革的认识。
2021-06-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材料   王莽建立“新朝”(8—23年)后,为了缓和西汉末年以来日益加剧的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王莽改制、王莽新政、“托古改制(仿照《周礼》改革)”。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恢复“井田制”。实行五均制,在长安、邯郸、洛阳、临淄、宛、成都设五均官,其职责是按工商各业的经营情况征收税款,管理市场物价。由政府办理贷款,如果百姓办理祭祀、丧葬或欲经营工商业而无资金者,可以向政府借货,实行无息或低息政策。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以“托古改制”为名进行了一系列的币制改革,发行20多种货币,价值比例十分不合理,货币贬值严重。由于王莽改制竭力复古,不切实际,所用非人,触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加之自然灾害非常严重,导致改制的最终失败。

——根据百度百科改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莽改制的措施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王莽改制中获得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2年新学制——壬戌学制正式颁布。新学制第一次实行中等教育分科制,规定高级中学分普通、农、工、商、师范、家事等科。……其次,“因学科及地方特别情形得设专门学校。高级中学毕业生入之,修业三年以上”;与此同时,新学制还提出设大学院,作为“大学毕业及具有同等程度者研究之所,年限无定。”再次,建立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系统。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整个民族工商业发展对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社会成员对继续教育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推进了科学技术教育在国民中的普及以及在社会中的应用。由此可见,根据新学制,中国的科技教育已经逐步地开始与国际接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自近代以来科技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前一阶段改革发展的综合成果,对于科学技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摘编自段治文《中国近现代科技思潮的兴起与变迁》

材料二   为了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其中关于教育制度的内容是:确定本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包括到本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重点学科);确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四种类型的教育结构;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办学体制;改革高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以及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等几方面。

——摘编自《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壬戌学制的内容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的成就及其历史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教育对国家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2020-01-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以上两税法的背景资料,并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资料:两税法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u)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徒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 226

材料一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批评说: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身为宰相)《翰苑集》卷 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 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白居易集》卷 2《重赋》

材料二 今天看来,杨炎创行的两税法的确有着界标性的意义:

其一,征收对象面扩大了。即使不增加每户每亩的税额,国家的收入也会增加,这便从大背景上减缓了中下层平民的税役负担。

其二,更主要的,是改变了租庸调征收以人丁为本的方式,实行以土地为依据征税的新方法。地税是履亩而税,户税虽然按户征派,但分户等高下,户等又依据资产主要是王地多少来划分,事实上也是依据地亩而征;分夏、秋两次征收,以适应当时大部分地区普及二作制的情况,也反映出两税与地亩的密切关系。这个变化是由于均田制崩波后各民户土地占有不均,并且悬殊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导致的,杨炎的主观目的是保证税收的顺利实现,在客观上却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因为科税由人丁转向地亩间接地松弛了官府对人丁的人身控制,也不仅仅是因为改变了以往各民户占有土地数量不同而租调无差别地征收的弊病, 使中下层农民减轻了负担,使税收趋向合理化,这只是对当时的积极作用;更应看到的是, 按地亩征税顺应了税制发展的历史趋势,结束了汉末以来赋役制度的混乱状态,并为宋代以后的税制理顺了方向。

——曹大为、赵世瑜等《中国大通史》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两税法不同看法的认识?(逻辑清晰,史论充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5年以后英国逐步取消传统的重商主义政策,1846年废除谷物法标志着英国自由贸易时代的开始。 但欧洲大陆国家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采取更具防御性而非进攻性的保护主义贸易政策。这种新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与19世纪初新兴的民族主义有关,更重要的是由于人们意识到经济发展进程起因于工业革命和大不列颠工业的先进性。德国的李斯特等人的著作对幼稚产业保护进行了论述。在法国,几乎所有的制造品禁止自由贸易,1858—1860 年制造品进口只占总进口的3. 8%。德国、奥匈帝国、西班牙等欧洲大陆主要国家也推行类似的保护主义政策。

——摘编自彼得马赛厄斯、悉尼波拉德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自1928年起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改订新约运动”,形式上获得关税自主权,此后,南京国民政府对关税税制进行了改革。进口税方面,国民政府1928年12月7日通过的《海关进口税税则》规定,进口货税率为7. 5%到27.5% 不等;1931年1月1日起施行《海关进口税税则》,进口货税率从5%到50%不等;1933年对进口货税率进行了修改,税率从5%到80%不等;到1936年,平均进口税率达到 31.2%,最高达80%。出口税方面,1931年税率分别为7.5%和5% ;1934年6月,对出口税则作了修订,税率分为 5%、7. 5%、10%三个等级。在此前一年,财政部先后宣布对生丝、纯丝制品、米谷、小麦、荞麦、高粱等免征出口税。1936年度,关税收入共计3. 46亿元,其中进口税及附加税收入为 2.76亿元。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期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出现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关税税制改革的特点和成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贸易政策制定的认识。
2019-12-3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34年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起了新生活运动,主张以中国固有的道德“礼义廉耻”为基本准则,从改造国民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入手,以德国和具有斯巴达式纪律的日本人为例。号召国民自强,“改造社会、复兴国家”。
1934年2月到1935年3月为运动第一阶段。这一时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要实现全社会环境的整齐、清洁。为此,新生活运动总会颁发了《新生活须知》,用以指导运 动的开展。1935年3月以后,运动进入第二个段。这一阶段以实现“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为中心,突出实施国民军训与编组外,还组织了服务于 地方建设事业的各种劳动服务团,开展诸如开渠筑堤、修桥补路、提倡国货、戒烟戒赌、民众识字、体育健身等项义务劳动,以期把国民生活推向新阶段。抗日战争 爆发后,蒋介石从抗战的角度出发,赋予“礼义廉耻”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全民抗战的动员令,同时不断调整新生活运动的目标,
——摘编自刘利民《新生活运动:构建社会理性的尝试》
(1)根据材料,指出蒋介石新生活运动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概括这场运动发起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谈谈新生活运动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生活运动发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已取得政权七八年,加上各层官吏中,东西洋留学生出身者甚彩(注:多),较有时间和精力注意到民众的生活状态,譬如生活肮脏、杂乱、缺乏公德意识,人际关系苟且自私,毫无羞耻心,社会气氛黯淡、杂乱、暮气深重,乌烟瘴气……
——《新生活运动闲话》
材料二 新生活运动开展初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在南京、上海、南昌等大城市,卫生状况有明显好转。为了整顿社会秩序,国民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限制娱乐的法令,如禁止饭店、舞厅夜间营业等。1935年4月17日,在吸食、买卖鸦片最严重的四川成都,关闭了1 300多家大烟馆。许多城市的社会治安以及卫生等状况也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张岚《国民党“新生活运动”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国民政府发起新生活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生活运动取得了哪些成效,并谈谈你对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皇(隋文帝年号)三年……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去年亢阳(大旱),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长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
——《隋书》
材料二(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硅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贞观政要·辨兴亡第三十四》
材料三 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
——《中国人史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隋朝设立义仓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二中,唐太宗是怎样评价隋代的仓储?你如何看待唐太宗的观点?
(3)结合材料一、三,谈谈你对封建改革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