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前期,郡县征兵是士兵的基本来源,征兵制实行的社会基础是大批的自耕农,到汉武帝时期,由于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大量破产,他们或依附豪强成为佃客,或沦为流民。汉武帝进行了大规模的拓边战争,连年用兵,军队减员严重,而汉代由于赐爵太滥以及各种享受免役特权的人越来越多,可征兵源越来越少。为此,汉武帝在征兵制外,推行募兵制,实行征、募并行制。招募的对象包括编户齐名、流民、刑徒和内降的少数民族。内降的匈奴精于骑射,是很好的兵源。从征兵制到征、募并行制,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上的重要变化。

——据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推行征、募并行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推行征、募并行制的影响。
2021-06-2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后,清朝在沿用传统旧制的同时,也与米制进行比较。1847年,中国与瑞典、挪威的《贸易章程》规定,瑞典、挪威等国各口岸领事馆所用度量衡均以粤津关定式为标准。1858年《天津条约》订立之后,清政府请外国人帮助办理税务,中国海关大权旁落,各国海关衙门借口中国度量衡庞杂纷乱,另设专款规定相互折合的办法,从此中国度量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即所谓海关尺和关平秤。清政府还向万国权度局(即国际计量局)定制了铂铱金营造尺一支,库平砝码两个,作为营造尺库平两的最高基准,还定制了精密检验仪器。

——摘编自顾钦《度量衡的改革期:明清时期到近代米制推行》


(1)根据材料,说明晚清时期度量衡制度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度量衡制度新变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武周政权建立后,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初以来行之有效的大政方针,有因有革,所谓“不改旧物,天下惟新”。武则天主持朝政规定州县境内,“垦辟田畴,整修水利”,使民“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则必加以惩罚。她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给人足,则国自安焉”。此外,武则天还积极向边远地区推行屯田、营田,注意兴修水利,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在户数增长上,从永徽时的三百八十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武则天以女主君临天下,移风易俗,使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对以往的清规戒律和一些陋习进行了改革。如在服饰上,规定妇女出行,不必著幕罗,戴帷帽即可。凡大朝会,妇女可以与百官杂处,鼓励妇女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引进妇女参与朝政,如令上官婉儿“内掌诏命……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则天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武则天改革举措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17世纪,法国开始军事革命。法国军队数量从1610年的不过2万人增加到17世纪末的40万人,军事力量迅速增长,兵工厂、造船厂、军港等各种军事设施都在扩建,1690年,法国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学校,创设职业军校,培养职业军官和士兵。路易十四期间发明刺刀装备,建立炮兵团,炮兵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兵种。法国废弃原有横队战术,改用专业训练严格的三列横队战术,军队战术变化明显。创办后勤部,监督补给品价格、质量、运输及发放;细化军需品储存和运输。军事革命使军队组织和管理趋于专业化。17世纪成为法国军事管理、组织系统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

——摘自孙义飞《17世纪法国军事革命》,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第150期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17世纪军事革命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法国这次军事革命的背景及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1-01-2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材料 唐代前期已经有一些比较固定设置的使职,如节度使、采访使等。同平章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实质上也具有使职的特点。安史之乱以前,使职的差派就已经很普遍,受安史之乱的影响,使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使职体系才逐渐形成,并最终取代尚书六部成为政务的主要执行者。例如,户部长官不判本司事,只有当他判户部事时,这一差遣官才掌握实权。礼部侍郎不掌贡举,中书舍人知贡举事却成为主考官,而中书舍人的本职即撰拟诏书的工作又可能让尚书郎或者其他官员加知制诰来承担。唐代固定的使职有很多,重要的有翰林学士、户部盐铁度支使三司使和枢密使等。使职体系与尚书六部职权的冲突和调整,实质上反映了行政体制转换的过程。使职体制的出现,不仅适应了职官制度本身变化的需要,也反映了唐庭内部的权力斗争。

——摘编自刘后滨《安史之乱与与唐代政治体制的演进》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使职体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使职体系的历史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   甲午战后,清廷进行军事改革,北方有袁世凯的新建陆军,南方有张之洞的自强军。《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裁汰绿营、防勇,精选士兵成立常备、续备等军。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总理练兵事务,各省设督练处。1904年,正式划定军制,1905年,统一全国新军编制为三十六镇;1906年,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统一指挥全国新军。1901年起,清廷在一些城市设立各种军事学堂,同时派大量留学生分赴英、法、德、日等国学习军事。由于知识分子的加入,使军队成分发生了显著变化,军队的知识化程度也有所提高,不少新思想在军队内迅速传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军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末军制改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起初英国的税收是由包税人收取的。1683年,包税制被取消。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允许,借口国王特权,或供国王使用而任意征税,超出议会准许的时间或方式皆为非法”。1713年后大多数税都是通过政府雇员征收的。1714年,财政部又发展为财政委员会,负责监督向国库输送收入,从而实现了财政的国有化,建立起了真正的公共财政体系的雏形。

1782年形成了经济改革法案,把原先属于国王私人的财产重新界定为公共财产。1785年,税收管理重组为两个办公室,海关和税收事务委员,前者负责关税,后者管理土地税、财产税和1799年后的所得税。

——摘编自毕竟悦《政制转型与国家税收》

材料二   随着新中国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的确立,国家逐步展开了税收制度的修正与完善工作。

在1952年讨论了中国当时的税制改革问题。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合理调整,简化合并,开辟新税,试办商品流通税在1958年之后,为了适应农村人民公社的发展和农村财贸管理体制的变化,中国在农村试行了人民公社财政包干办法,进而在部分城市试行了国营企业“税利合一”上缴办法。由于违背了经济规律,这些做法很快以失败告终。在整个税制改革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了中国自身的社会主义性质。一方面改造了农业税,努力提高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农业的发展。

——摘编自李顺求《中同税制改革的伦理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税收的变化并概括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税制改革的异同。

8 . 材料  清朝武举制度沿袭明朝旧制,数百年来未有大变化。武举考试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相当于文化考试,外场是武举制度的核心,内容以骑射为主。及至晚清,冷兵器时代逐渐走向终结,清朝武举制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部分清廷官僚认识到西方先进武器的威力。同治八年(1869年),丁日昌首次向清廷提出改革建议。直到甲午战败改革武举制成为清廷士大夫和官僚的普遍共识,尤其是张之洞的建议得到清廷内部比较普遍的认同。其改革要点有三:应考人员来源仅限于“营伍”等专业军事场所,年龄不得超过25岁;将武营、武学、武科三者合一,制度建设与精神建设双管齐下;将武举制考试内容扩展为枪炮施放、操练技艺、测算制造三项,分三场进行,择优录取。1901年,清廷正式废除武举制。武举制改革成为近代中国追求富国强兵道路上的一盏灯火。

——摘编自孙璐《论晚清武举改革思想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武举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晚清武举制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0-12-01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长时期内,我国采用的是“以指令性计划为基础”,由国家政府部门按照各地发展的社会现实需要,实行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这一就业政策被实践检验是与当时国情相符合的。

198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毕业分配办法,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取’的制度。”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有了双向选择的权利。这标志着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进入到以公平为主、兼顾效率的新阶段。之后,国家出台多个文件指导发展“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摘编自玉彬《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后大学生就业政策变化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材料   户籍制度自古有之,是一种综合性社会管理制度,承担多种功能,随经济社会发展而调整变化。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实施,农村居民被登记为农业户口、城市居民登记为非农业户口,从而形成城乡分治、一国两策、农村人口极少流动的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户籍制度逐步调整,包括放松“农转非”政策、允许农民“自理口粮户口”在小城镇落户、建立身份证制度、实施流动人口暂住证与居住证管理制度等。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养老、医疗、住房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起来,社会政策赋予的权益与人们的户籍身份联系越来越松,国家对城市居民的特殊保护政策越来越少。2002年党的十六大以后,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惠民强农政策和相应的改革举措,农村户籍的含金量越来越高。2014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正式启动。主要包括:一是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二是创新人口管理模式,三是切实保障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为了推动改革政策落到实处,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政策是建立居住证制度,把原先的地方经验上升为国家的统一政策。国务院专门制定了《居住证暂行条例》,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使符合条件的人群获得的权益与本地城镇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小。

——摘编自龚维斌《从历史维度看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户籍制度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城乡二元体制建立的背景。
(2)概括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的特点及改革的历史意义。
2020-06-0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