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晋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和保护南迁士族的利益,在流民集中的地区,设置侨州、那、县,侨人单独立籍,称为侨户。东晋政权通过这种办法维护了南迁士族的特权,他们可以奴役依附户而不负担赋役。但随着东晋政权的稳定,侨州郡县的问题就暴露出来。……它造成户籍制度的混乱和影响国家收入。东晋政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行土断,即整顿户籍,让侨户着籍输课。王导执政时曾于咸和二年(327年)整顿户籍。晋成帝咸康七年(341年),又实行土断,王公以下都以土著为断,把其户口编入所在郡县的户籍。刘裕当政时,再次实行土断,首先从江、荆二州开始,逐步推行于全境,称“义熙土断”。土断是政府与世家大族争夺人口和赋役的斗争。通过土断,世家大族所控制的人口成为国家编户。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进行土断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土断政策的历史影响。
2023-08-14更新 | 1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二)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材料 汉代河套地区濒临边境,与匈奴的冲突不断,汉政府派遣大量兵力驻守,因而需要数额巨大的粮草以维持军队生存和保障军事行动。为了维持河套地区守卫边境所需的军粮,汉文帝采取从内郡以入粟拜爵(即通过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粮就可以获得朝廷认可的爵位)的方式筹措粮食并运输到边郡,在爵位控制严格的西汉,实行入粟拜爵政策无疑是反常的。在主父偃的建议下,河套地区开始实行屯田,主要集中在河套外围的北侧和西侧,利用黄河沿线充足的水资源发展灌溉农业,所生产的粮谷可以就地为边境驻军解决粮食问题。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实行屯田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实行屯田政策的影响。
2023-10-14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名校教研联盟2023届高三5月押题文综历史试题(老教材老高考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清末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使得中国传统审判制度与现实社会的行进很不协调。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统治下的社会矛盾激化,民变不断,民众呼吁更公正的法律制度的出台。新兴资产阶级希望政府通过法律形式保护他们的一切,以便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西学翻译著作进入了中国人的视域,使中国人从学识上认识到了西方审判制度的先进。清末新政期间,朝廷派出考察团队学习西方审判制度,出台了效法西方的实体法律,比如《民律草案》《大清商律草案》等。经过法部和大理院的争论和博弈,最终明确了独立审判制度不受任何机构的干涉。《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明确规定,法官审案务必根据证据进行断案,所有证据必须在法庭上检验辨别真伪;规定了所有审判务必公开进行。《大清法院编制法》中规定了判案中原告与被告均可以请律师辩护的原则。清末审判制度改革建立起了我国审判制度和审判机构最基础性的框架体系,推动了我国审判制度和司法实践的近代化发展。

——摘编自周海燕《清朝末期我国审判制度改革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审判制度改革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鸦片战争前,国内洋钱的大量流通对传统称量货币发起了挑战。1833年5月24日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书,提出进行币制改革。首先,林则徐表示不能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在使用洋钱的问题上,最好在民便之中稍加限制。其次,林则徐认为使用洋钱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抑制的,应该让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由于洋钱很受民众欢迎,林则徐认为“应对洋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铸银钱”。他的设想是:官局先铸银钱,每一枚以五钱纹银为准,银币一面用文清铸其局名,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最后,林则徐认为银贵钱贱的关键在鸦片,只有政府大力禁烟,才能抑制白银外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银荒”问题。林则徐提出自铸货币以抑制洋钱,严禁鸦片防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当时国内货币流通的主张。但是由于当政者的昏庸、无知和技术不过关等,这种自行铸造钱币的措施最终因无法与洋钱抗衡而停止。

——摘编自图拉古日《林则徐与近代中国币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林则徐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则徐货币改革失败的原因。
5 . 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居正实施“一条鞭法”,无疑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等于给方兴未艾的国内工商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傅衣凌就充满激情地讴歌:“万历时代是自由奔放的,有较多的新气息。”

——摘编自邵达《华夏史录》(下)


分析张居正改革的成效,谈谈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61年改革后,俄国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日俄战争的失败,导致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在1905年爆发了革命,严重威胁了沙皇政权。1906年7月,沙皇任命斯托雷平为大臣会议主席,进行系列改革。11月颁布《关于农民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的现行法令若干补充规定》的法令,在破坏农民村社份地所有制的同时,推行新的土地私有制,扶植富裕农民,同时向远东、西伯利亚及中亚细亚地区移民。12月,斯托雷平提出明确中央政府权限改革的计划。1907年11月,提交关于普及初等教育的相关法律草案,明确要在10年内实施初等教育的普及。1910年1月,斯托雷平又把有关在西部六省设立地方自治机构的立法提案递交给国家杜马。1909—1913年,沙俄粮食年均总产量为50亿普特,俄国成了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然而,斯托雷平改革没能有效地解决俄国农民的土地问题,同时遭到国内一些保守贵族势力的强硬反对和阻碍,也未能防止俄国革命的爆发。

——摘编李丹、陈丽平《简评俄国的斯托雷平改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托雷平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斯托雷平改革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成为俄国历史上的女沙皇。她熟读伏尔泰、卢梭等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并深受启发,初入宫廷时发现俄国教育落后,开始在教育上进行改革,主张向西方学习。她未像彼得大帝一样将西方的一切生搬硬套到俄国,而是依照俄国国情逐步开始西化。她任用具有资产阶级思想倾向的伊万·贝茨基制定教育政策,开办了斯莫尔尼女子贵族学院,这是俄罗斯历史上首所专为女孩子开办的公立学校。成立了公共学校委员会,在俄罗斯各地建立三个层次的学校网,每一级学校都有各自的教育规划,编订一系列教材。1783年在圣彼得堡创办教师进修学校,同年成立师范学院。1786年颁布《国民教育章程》,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国民教育的法令,为俄国近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学校制度上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制度和课程设置,使启蒙思想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得以应用,从而为之后的俄罗斯近代化打开了局面。

——摘编自《论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俄罗斯的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叶卡捷琳娜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叶卡捷琳娜在教育改革上的贡献。
2023-03-12更新 | 218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嘉靖年间,明世宗先后颁布一系列限制土地兼并的法令,包括:废除“皇庄”;禁止勋亲奏讨土地;禁止百姓将土地献给豪族等。此外,世宗还派御史沈阳清夺隐冒庄田16000余顷,还之与民。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世宗又颁布了《宗藩条例》,一是通过“俸米折钞”的办法,削减宗藩的俸禄;二是对假冒者进行裁减。同年,世宗派庞尚鹏到江南推行“十段锦法”,打破以户为编审单位的界限,而将每十甲应役田地分作十段,每段丁粮大致相等。赋税徭役,逐年按段编派,每十年一轮。凡官吏、举人、监生、生员及军灶匠丁等按例应优免者,开列名单于每甲名册前,如某在各甲内俱有丁粮者,只在一甲内优免,其余则与民一体承担。又推行了如下措施:提携亲民之吏,使之尽职尽责;地方官要招抚流民,一切额外的税赋全部取消;恢复明初重农抑商的政策,非农家子弟不得做官等。

——摘编自万永彬《明朝嘉靖末年的农村经济改革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世宗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世宗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在建立之初,承袭隋朝制度,实行府兵制。唐玄宗后期,贵族、豪强地主之间的土地兼并问题日趋严重,使得折冲府(府兵的基层组织)户口大量流失,折冲府兵员严重不足。专门的禁卫军替代府兵承担宿卫京师的职责,府兵逐渐沦为权贵的仆役。与此同时,边境形势日益恶化,边将腐败日益严重,府兵纷纷逃亡,甚至不惜自残以逃避兵役。天宝八年(749年),管理府兵的折冲府已经无兵可交,唐政府不得不停止征发府兵,改行募兵制,即招募士兵永久驻扎边境军区,赐予其田地,甚至允许士兵携家前往边境。这些士兵主要来自流民及原来边防兵员。每个军区有固定的名额,边防健儿固定从属于相应的军区,承担所属军区征战、防御的职责。实行募兵制以后,唐朝军队总体数量减少,但是核心战斗部队趋于稳定,战斗力大幅度提高。随着募兵制的推行,相应的节度使制度也成熟起来。

       ——摘编自郭绍林《唐代军事制度述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国家。前秦建国之初,氐族显贵盘踞要津,恣意妄为,“豪右纵横,劫盗充斥”。苻坚继位后,任用王猛进行改革。王猛“明法峻刑,澄察善恶,禁勒强豪”,一个月内处死氐族豪强二十余人,一时之间“百僚震肃,豪右屏气”。苻坚感叹“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天子之为尊也”。对于民族关系,苻坚还提出了“黎元应抚,夷狄应和”的方针,“混六合为一家,视夷狄为赤子”。苻坚禁断尚清谈的玄学和讲求迷信的图谶,恢复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强令公卿子弟入学学习儒家经学。俸禄百石以上的官吏,也要通一经一艺,否则免官为民。于是“人思劝勉,号称多士”。苻坚还亲耕藉田,发豪富童仆兴修水利,减免租税。在苻坚和王猛的治理下,出现了“关陇清晏,百姓丰乐”的局面。此后,前秦相继灭掉前燕、前凉等政权,统一了北方。

——摘编自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秦苻坚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前秦苻坚改革的意义。
2023-02-1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