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不久,党中央就提出了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的目标,加大空军、海军建设力度,短短十年就实现了由单一陆军向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军队总员额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50万余人,缩减到50年代末的249万人;军费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由1950年的41.1%下降到1959年的10.5%.军区体制由四级改为三级,减少领导指挥层级,逐步由横窄纵长的垂直树状体制向横宽纵短的扁平化体制转变。1955年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我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军官军衔共分为414级。20世纪50年代的改革,奠定了军队领导管理指挥体制的基础和现代化军队的基本框架,完成了由革命战争时期向和平建设时期的全面转型。

——摘编自郭志刚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改革的主要历史经验》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军事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从1980年开始,以“消肿”为突破口,军队进行重大调整改革,将11个大军区缩减为7个大军区,军队裁员100万,走上了质量建军之路。20世纪90年代,制定了以打赢现代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并先后两次共裁员70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亲自担任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成立了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军委机关由4个总部改为15个职能部门,7大战区调整为5大战区,组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2016年,调整改善军种比例,改革部队编成,原有18个集团军重组为13个;同时,在后勤等领域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制度。此轮改革,是我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整体性、革命性重塑。

——摘编自彭云《人民军队在改革强军中迈进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事体制变革的背景及意义。
2022-01-2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人民解放军长期处于临战状态。近30年来军队的主战武器、训练方式没有大的变化。1977年中央军委决定,统一全军上下的思想,明确教育训练的地位,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应该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全军在裁减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对编制体制进行重大调整。为适应多兵种合成训练需要,1989年全军颁发新军事训练大纲,首次对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步骤进行统一和规范,建立了现代条件下单兵、分队、合同战术和战役四个层次有机衔接的训练体系,实现了我军由注重单一兵种训练向注重多兵种合成训练转变。为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需要,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专家教授深入部队演兵场开展全军高科技知识教育和军事理论创新。2006年,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强调,应自觉地主动地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全军和武警部队在着力提高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这一核心能力的同时,加强反恐、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明显增强。

——摘编自《解放军报》2008102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7年以来我国军队训练战略的重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1977年以来我国军队改革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咸同之际(1850——1875),是晚清财政体制变化的一个关键时期,“关税所入仅存虚名”,中央政府出于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起初被动默许地方自行筹措军饷,后来却主动督促各地督抚“无论何款,赶紧设法筹备”。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晚清政府也曾试图将下放的财权收归中央,却使得地方财权进一步扩展,终使财权下移之局呈不可逆转之势。各种洋务企业的开办,地方掌握和控制了新的财源一官业盈利,随着洋务局所的增加,所需人员增多,督抚的用人权也延续下来,以省为单位的经济体系、财税体系、军事体系、外交体系逐步形成,地方事权的扩展成为财权下移的一股推动力量。此外,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晚清财权的下移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摘编自蔡国斌《咸同变局与晚清财权下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咸同时期中央财权下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咸同时期中央财权下移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美国妇女的处境已经发生了些许变化。20世纪初,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一战对征兵的需求导致美国劳动力市场供给不足。同时,这一时期美国的妇女运动与妇女职能的转变是近乎同步发展的,一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的提高也是国内稳定政局的需要。同时,总统竞选人为提高自己投票率也向妇女抛出橄榄枝,给予各种承诺。战争年代是新兴的“新女性”群体自由和机会不断扩大的年代,也是大变革的年代。

——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美国妇女地位变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屋舍之税起源很早,且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先秦的“廛布”首向官府管辖市场中的商业用房征税。汉代的“市肆之税”指向官府和私人用房,既有商业性用房也有居住用房,具有城市土地利用、屋舍和经营税共征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店舍之征开始对房屋划分等级,屋舍之税的征收办法开始具体化。唐代“间架税”具有单一屋税的性质,征税办法的操作性强。五代十国时期“屋税”之名正式出现,且成为国家常赋。宋代确立城郭之赋以及宅税和地税的分野。由此,屋税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税目,改变了此前屋舍、土地利用和经营税混而征之的情况。这一嬗变,是我国古代城市不断发展、人口增多、城市建筑用途多样、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据吴晓亮等《先秦至唐宋屋舍之税嬗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到唐宋房产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房产税改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历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兵制逐步完备并定型。至定都临安后,收三大将兵权从而形成新的兵制,此后直至南宋灭亡,再无大的变化。宋代的军队主要分为禁军与厢军,全部由职业军人组成,不再从事其他职业。军权直接隶属于皇帝,军队成为皇帝的私兵,军队的私兵化性质,在宋代以后的历代各朝,也相仍不改。此外,为防止三将帅重演”陈兵变”的政变刷,宋代把兵权、调兵权与统兵权分开,从而实现了领导机构的多元化。家代还实行“更成法",禁军少在京,常分番往边及请路电驻驻泊,三年一替,更出远入,使之均劳逸,知艰难,识战斗,习山川。在兵力配置上,“强干弱枝”“内外相维”,驻守京城的主要是殿前诸班,是属于禁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战力最强。宋代兵制改革当然为赵家皇室消除了腹心之鹿,有利于长治久安。更重要的是,兵制改革结束了晚唐以来长达二百多年的藩镇并立、割据风行、武夫作乱,兵祸连年的混乱局面。

——摘自张其凡《宋代兵制改革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兵制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后,清朝在沿用传统旧制的同时,也与米制进行比较。1847年,中国与瑞典、挪威的《贸易章程》规定,瑞典、挪威等国各口岸领事馆所用度量衡均以粤津关定式为标准。1858年《天津条约》订立之后,清政府请外国人帮助办理税务,中国海关大权旁落,各国海关衙门借口中国度量衡庞杂纷乱,另设专款规定相互折合的办法,从此中国度量衡史上出现了海关度量衡,即所谓海关尺和关平秤。清政府还向万国权度局(即国际计量局)定制了铂铱金营造尺一支,库平砝码两个,作为营造尺库平两的最高基准,还定制了精密检验仪器。

——摘编自顾钦《度量衡的改革期:明清时期到近代米制推行》


(1)根据材料,说明晚清时期度量衡制度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度量衡制度新变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   17世纪,法国开始军事革命。法国军队数量从1610年的不过2万人增加到17世纪末的40万人,军事力量迅速增长,兵工厂、造船厂、军港等各种军事设施都在扩建,1690年,法国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炮兵学校,创设职业军校,培养职业军官和士兵。路易十四期间发明刺刀装备,建立炮兵团,炮兵成为国家武装力量的一个兵种。法国废弃原有横队战术,改用专业训练严格的三列横队战术,军队战术变化明显。创办后勤部,监督补给品价格、质量、运输及发放;细化军需品储存和运输。军事革命使军队组织和管理趋于专业化。17世纪成为法国军事管理、组织系统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

——摘自孙义飞《17世纪法国军事革命》,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第150期回答: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17世纪军事革命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法国这次军事革命的背景及其对法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021-01-2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武周政权建立后,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初以来行之有效的大政方针,有因有革,所谓“不改旧物,天下惟新”。武则天主持朝政规定州县境内,“垦辟田畴,整修水利”,使民“家有余粮”,则予以升奖,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则必加以惩罚。她能够深刻地认识到“建国之本,必在于农”,“家给人足,则国自安焉”。此外,武则天还积极向边远地区推行屯田、营田,注意兴修水利,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在户数增长上,从永徽时的三百八十户,到她去世时增至六百一十五万余户。武则天以女主君临天下,移风易俗,使社会风俗习惯发生很大变化,对以往的清规戒律和一些陋习进行了改革。如在服饰上,规定妇女出行,不必著幕罗,戴帷帽即可。凡大朝会,妇女可以与百官杂处,鼓励妇女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引进妇女参与朝政,如令上官婉儿“内掌诏命……群臣奏议及天下事皆与之”。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则天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武则天改革举措的积极意义。

10 . 材料  清朝武举制度沿袭明朝旧制,数百年来未有大变化。武举考试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相当于文化考试,外场是武举制度的核心,内容以骑射为主。及至晚清,冷兵器时代逐渐走向终结,清朝武举制越来越不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部分清廷官僚认识到西方先进武器的威力。同治八年(1869年),丁日昌首次向清廷提出改革建议。直到甲午战败改革武举制成为清廷士大夫和官僚的普遍共识,尤其是张之洞的建议得到清廷内部比较普遍的认同。其改革要点有三:应考人员来源仅限于“营伍”等专业军事场所,年龄不得超过25岁;将武营、武学、武科三者合一,制度建设与精神建设双管齐下;将武举制考试内容扩展为枪炮施放、操练技艺、测算制造三项,分三场进行,择优录取。1901年,清廷正式废除武举制。武举制改革成为近代中国追求富国强兵道路上的一盏灯火。

——摘编自孙璐《论晚清武举改革思想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武举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晚清武举制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0-12-01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