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数量的增多,部分中心城市空间扩展受到周边城市的限制,相邻城市之间的摩擦也逐渐增多,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以“撤县(市)设区”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区划调整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行政手段开始大行其道。早在20世纪50年代,上海等城市就曾经出现过这种调整,通常的做法是将大城市周边的县或县级市改为区,纳入到大城市行政区范围内,从而为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创造条件。撤县设区改革,在发展意义上,契合了由“农村中国”向“城市中国”的变革趋势。在实践中,“撤县设区”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工业化、城镇化基本是同步进行的。

——摘编自王禹澔等《“撤县设区”研究刍议与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撤县设区”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撤县设区”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大量政府官职被总统和政党作为犒赏和馈赠的“礼品”分发给同党亲信和追随者,甚至国会议员手中也有大量的联邦政府职务可以出售和馈赠,许多官员把公职权力作为交换条件,中饱私囊。1883年,联邦政府签署了由议员彭德尔顿提交的改革议案——《彭德尔顿法》。法案规定:第一,文官必须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第二,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第三,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该法案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用人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通过文官制度改革,美国联邦政府在法律和制度上界定了官员的身份和权限,对用人上的腐败进行了强有力的治理;同时强化舆论监督,对腐败发起强大攻势,使其难以藏身,腐败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摘编自石庆环《美国联邦政府治理腐败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0-10-15更新 | 13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8届高三5月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954年周世宗即位,当时除契丹等北方边疆地区外,全国已呈现出以后周、后蜀和南唐为主的鼎立局面,统一趋势在不断加强,周世宗勤于政事,他接连下诏恳切地要求臣僚们谏言,同时不许地方官进贡甘鲜食物,宫中也摒绝珠宝珍玩。周世宗还大规模整治河道、兴修水利,并告诫群臣要“厚农桑,薄伎巧,优力田之夫,禁末游之辈”,为改变“赋租不等”周世宗推行“均定天下赋役”,显德五年颁发均田图,派官吏均定河南六十州赋税,仅开封府就查出隐匿土地四万二千多顷。周世宗提出凡兵务精不务多的原则,“诏募天下壮以充禁军;大简骑、步诸军,羸弱者裁去。于是出现“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向皆捷”的局面。由于英年早逝,世宗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

——摘编自徐明德《论周世宗的改革及其历史意义》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世宗改革的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   北魏短暂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以宇文泰为首的西魏北周统治集团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起府兵制度。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周武帝宇文邕时,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府兵制的确立是北周军制的重大改革,周武帝死后,北周大权落入外戚杨坚手中。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府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府兵制度改革的主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帝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代。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

2018-08-2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9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1年,国务院的工作部门有100个,达到建国以来的最高峰。1982年,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地展开各级机构改革。这次改革首先以精兵简政为主,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从100个减为6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工作部门从50~60个减为30~40个;城市政府机构从50~60个减为45个左右;行署办事机构从40个左右减为30个左右,县政府部门从40多个减为25个左右;在人员编制方面,国务院各部门从原来的5.1万人减为3万人;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人员从18万人减为12万余人。市县机关工作人员约减20%。其次,改革领导班子,优化干部队伍。逐步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减少各级各部门领导的副职。同时,加快了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步伐,选拔能够开创局面的干部进入领导班子。这次改革之后,部委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从64岁降到60岁,局级干部平均年龄从58岁降到54岁。但是,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在农村,对于行政管理没有提出全面变革的要求,所以政府机构不久又呈膨胀趋势。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1982年政府机构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旧的高等教育体系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高教自身的改革与发展。公立高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理布局不合理,高等院校大多集中在沿海的大城市,内地较少。在学校类型上,一些专业设置重复多,但社会主义建设所急需的工程、师范、医药、农林等系科短缺;在系科设置上,偏重文法而轻理工。而私立高校则规模偏小,文法、商科所占比重大,理工科偏少。1952年我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对高等教育培养大批市级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高要求。新中国在政治、外交上采取“一边倒”的政策,在教育上也要求引进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以俄为师”,从而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整。据1956年统计,综合性大学由解放前的55所减为15所,单科性院校占高校总数的92%,其中工科院校由解放前的18所增至48所。高校设置的专业达313个,比新中国成立时增加了近1/3,内地高校由1951年的87所增至115所,且所有高校全为公办。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批高等院校及其系科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重组合并,兴起了全国性的新一轮院系调整热潮。这一次调整主要是以欧美综合性大学为参照的联合办学,对一些院系专业进行调整与合并,带有综合化趋势。

——摘编自陈冰《新中国成立后两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及其哲学分析》


(1) 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城乡划分标准的规定》,对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做出明确划分,国家解决城镇户口的粮食供应,每月发给相应的柴米油盐,我国城乡二元分离的户口结构由此开始。1984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颁布自理口粮户口,这种户口与城市户口同属于非农业户口。1992年8月,公安部发出《关于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的通知》,决定在小城镇、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当地有效城镇居民户口制度。农民进城自理口粮,到2000年止,我国城镇人口达到4559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6.09%,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将近10%。

——摘编自任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与城市化进租的阶段性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和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
2017-10-30更新 | 408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府兵制创始于西魏北周。起初,府兵是职业兵,不属于州县管理,“兵民分治”给州县治理带来不便。早期的府兵,不是六镇鲜卑,便是关陇豪右,后来,地方豪强私家武装的乡兵也被纳入府兵系统,“兵民合一”的趋势加强。590年,隋文帝颁诏改革府兵制,

下诏军人既保留军籍,连同家属又隶属于州县,可以按均田令分得土地;其次,沿袭“魏周十二大将军之遗制”,设置十二卫府,卫府各置大将军,享领兵权,但调兵权总隶属于皇帝,武官选授、兵籍管理和军械保管等具体事务归尚书省兵部。

——据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兵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兵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高宗远比他的前辈伟大的政绩是重新建立科举制度,并在他统治时期更多地通过科举制起用官员。中举和应试的人数开始迅速增多,科举制的影响开始在最高一级官僚机构中表现出来。相当数量的官员开始以这种方式走上仕途。但不能夸大这个趋势。官员中中举的人依然是少数,大部分官员仍靠世袭的特权入仕,甚至靠更普遍的方式从胥吏升任。
高宗统治时期的真正成就,不是想改变统治阶级内部社会力量的对比这一难以作为定论的企图,而是对科举制本身进行一系列大改变。651年,隋朝和初唐最高级的秀才考试中断;656年新设专科数学考试,与原有的两种考试一样,专为低级官员和庶民的儿子举办;658年创设了为特定应试人举行的殿试:681年明确了明经科考经书及其注疏,进士科考政治事务,从而再次确定了唐朝其后时间的科举形式。为了从取得当官资格的人当中选人担任实职,选举制被采用了。因此,国家的首要的官员选举制在高宗时期得到了彻底改造。8世纪盛唐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基本上是高宗时期传下来的。

                                                                      一一摘编自(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高宗时期科举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高宗的科举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