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6 道试题
1 . 李福泉教授在《秦无三公九卿制考辨》 一文中曾指出, “三公九卿制”并非秦制,实为 汉制,秦代三公九卿制度的说法形成并流传于世,是班固根据司马迁所称“汉承秦制”的原则,将汉代的三公九卿制度推定为秦代的三公九卿而导致的结果。由此可知 (     
A.史书记载需要考古验证B.文献考证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C.史学研究应摒除主观性D.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史料互证
2022-11-17更新 | 26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不少中古传统的典籍中,比较简要记录了中国通向西方的陆上丝绸之路,但对于一些道路的细节,则缺少记载。1974年出土的一枚王莽时期的《传置道里簿》木牍,上面记录了长安到张掖郡氐池的20个置之间的里程,巧合的是,1990年出土的一枚《传置道里簿》木牍,记录了武威郡仓松到敦煌郡渊泉间12个置之间的里程;两相结合,正可以复原西汉时期从长安到敦煌的驿道和驿站设置情况。我们知道出土文献都是极其偶然留存下来的残篇断简,但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残简来举一反三地理解历史的真实情境。

——摘编自荣新江《出土文献所见丝绸之路概说》

材料二唐朝将安西都护府移驻龟兹后,在西域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建立镇戍守捉等军事防御体系,而连接这些府州、镇戍的道路,就是具有法令意义的“官道”或叫“驿路”了。按唐制,官道上三十里置一驿,非通途大道则立馆。当地出土文书记载的馆驿名称以及与馆驿有关的赋税记录,证明了唐安西四镇地区馆驿的广泛存在。唐朝的馆驿是当时西域地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它和烽铺往往同设在一处,所以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唐朝以安西为中心的驿路系统的开通,以及馆驿制度在西域地区的建立,成为唐朝军政人员、公文、物资往来的途径与支撑,同时也为丝绸之路上兴贩贸易的商人,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通畅道路。

——摘编自荣新江《唐代安西都护府与丝绸之路——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1)据材料一,指出学者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馆驿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作用。
2022-11-13更新 | 11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1954年,中国政府派出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布达佩斯举办的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开启了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等国的体育交流,向部分国家派出了援外体育教练队伍并援建了体育设施。这主要表明(     
A.新中国的外交活动体现出务实特色B.体育是中国进行国际交流的主渠道
C.日本与新中国的关系出现重要转机D.国际体育赛事受到冷战思维的影响
2022-11-13更新 | 7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融地理、数术、博物、志怪和神话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图书《山海经》中记载“有人曰 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研究发现,甲骨文中记录商代先王“王 亥”的“亥”字经常写成上边有一只鸟的形状。这说明《山海经》(     
A.现实主义风格鲜明B.能够真实还原历史
C.可与出土文献互证D.价值源于学者发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中世纪欧洲黑死病肆虐期间,英国社会各群体的应对举措。据此可知

教会

展开了一系列以忏悔、祷告等宗教仪式为主的防治活动,宗教医学是防疫的主要途径

政府

加强福利,减税应灾;加强隔离,安置患者;净化空气,清扫街道

民间

世俗医学大行其道,具有外科特性的理发师、铁匠和少数专门的外科医生以及形形色色的江湖游医发挥重要作用

A.民众抗疫的决心仍有待提高B.教会对欧洲的控制出现动摇
C.疫病防治发挥多元参与作用D.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全面建立
2022-06-27更新 | 27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下表可知(     
评选活动2021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2022年世界诺贝尔奖
入选者(或项目)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斯万特·帕博(瑞典人)
理由发掘出金面具、鸟形金箔饰、象牙等重要文物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的发现
研究方法恒温恒湿考古发掘舱、不间断高清数字记录系统等基因检测等现代遗传学方法研究考古发掘的“尼安德特人”的DNA
研究推测三星堆遗址所属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员尼安德特人同样起源于非洲,与现代智人在55万-69万年前有共同祖先

A.科学研究必须以考古发掘为基础B.探究人类起源是各学科研究共同责任
C.研究推测具有主观性可信度较低D.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拓宽史学研究视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洪武到永乐年间、明朝外事机构逐步建立和完善、主要由礼部主客司管理、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设立行人司、洪武十三年明太祖设立行人司,职专奉节奉使之事。尽管礼部主客司是总管外事的机构、但是其他机构仍然是各司其职、互不统属、由于财物最终送交内府掌管、也给宦官参与出使提供了可能,因而出访外交使节主要有三类:朝臣、行人、宦官。明朝外交使节的选拔是非常慎重的,在程序上、一般是由礼部先拟定大政的名单、然后按照仪制或惯例向皇常提出奏议、并推荐人选,通过朝臣的商议,最终由皇常来确定人选、并择日出使。

——摘编自滕淋《明朝外交使节》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大量进驻北京,清政府同西方的交往日益增加。由于对国际形势的无知、给中国对外交往带来了种种弊端、派遣使节加强对西方的了解,已成为清政府的当务之急。清政府派驻的对外使节分为五类:观光性使节、屈辱性使节、常驻性使节、礼仪性使节、考察性使节。清政府在遴选使节时、最初只是要求使节才识兼备、洞悉夷情即可,随着国际交往的加深,逐渐要求使节还得拥有一定外交专业技能。那些士大夫和熟悉西方的洋务人员成为清政府遴选使节的重要来源、置学堂、建机构、游历见习、留学成为清政府培养外交使节的重要途径。

——摘编自张勇《晚清外交使节的遴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选派外交使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遴选外交使节的背景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明清政府派遣外交使节的主要因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朝洪武年间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一品、二品厅堂五间九架,屋脊用互兽,梁栋、斗栱青碧绘饰;庶民庐舍定制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栱饰彩色。由此可知,明朝房屋的营造(     
A.追求华丽的色彩设计B.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
C.遵循严格的礼仪制度D.完全依据政府的规定
2022-09-23更新 | 362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俄国革命》在“最后的冲击”一节中作了如下叙述:晚上9点40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进行了空弹射击,发出了进攻信号。当午夜过后起义者进入冬宫时,冬宫的守卫者己大部撤离,余下的也放弃了抵抗……十月革命就此成功。这一历史叙述(     
A.说明十月革命的悲壮性B.真实再现当时的历史事实
C.反映作者对历史的认知D.充满文学想象和艺术创作
2022高三上·海南·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寄生在南美洲红色仙人掌上的一种小昆虫的血液,曾是制作胭脂红颜色的原料。印加人把这种胭脂虫视为奇珍异宝,密不告人。后来西班牙殖民者也将其视为重大商业机密,不容他国染指,借以牟取暴利。19世纪,一名法国人在南美种植园窃得这种昆虫,开始在欧洲培育,打破了西班牙对此种颜料的长期垄断。胭脂红颜色的原料从秘密到广为人知的既成事实,最适合用来说明(     
A.细节描述是历史书写的有益方式B.时空观念是历史研究的思维方式
C.资源垄断是历史解释的首要内容D.偶然事件是历史必然的重要体现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