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在沙丘病逝之前,赐长子扶苏玺书“与丧会咸阳而葬”(意在使扶苏继位)。赵高与丞相李斯密谋篡改诏书,赐扶苏自尽,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

——据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赵正(秦始皇)流涕而谓(李)斯曰: “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议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 “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 “可。”

——据《赵正书》(成书于西汉早期,作者信息不明)

材料三   最早提出“胡玄不当立”的是起兵反秦的楚人,汉初统治者接受了这一说法,从中演绎出的“沙丘之谋”故事被司马迁录入《史记》,为世人所熟知。

——当代历史学者陈侃理


材料一关于秦末“沙丘之谋”的记载长期被史家视为历史事实,根据材料二、三是否足以推翻司马迁这一结论?请说明理由。
2024-02-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公元前5—公元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1750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经济、文化、制度交流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6更新 | 223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辨析大禹治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铜器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图为西周遂公盨(XU)青铜器铭文拓片。内容为:“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沫唯德,民好明德……益干懿德……心好德……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大禹治水是我国千古传诵的治水而立国的故事。《尚书》的《夏书·禹贡》篇记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遂公盨铭文第一句也记载了这一事件。


“遂公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能否互证“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请简述理由。
2023-11-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是世界四大主粮之一。1551年西班牙人将原产美洲的马铃薯带入欧洲。“马铃薯”最早出现在中国何处,学术界存在争议。

观点一:“东南沿海说”

史料1福建《松溪县志》记载“康熙十八年县府曾刊布文告晓谕民众种植马铃薯……菜依树生,掘取之,形有大小,略如铃子,色黑而圆味甘苦。”

史料21903年,美国人威廉在《荷据时期的台湾》一书中提到“1650年到过台湾的荷兰船长斯特儒斯曾在其日记中记载在台湾见过马铃薯。”

——摘编自何炳棣《美洲作物的引进、传播及其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三)》

观点二:“北京说”

史料3明万历年间,《土豆》诗:“榛实(果实)软不及,蒸根(植物根茎)旨定雌。吴沙花落子(花生),蜀国叶蹲鸱(大芋)。配茗人尤未……。”

史料4明崇祯年间,《酌中志》记载道:“斯时所尚珍味……素蔬……辽东之松子,蓟北之黄花金针,都中(北京)之山药、土豆,南都(南京)之苔菜……不可胜计也。”

——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个观点所引史料进行辨析,找出观点所引史料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措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表为有关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大麦生产的出土部分文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内容出处
1“延昌卅六年丙辰岁二月廿日,宋口(注:残缺)",“边夏孔进渠常田叁亩,亩与大麦”。(大意为农历二月二十日,宋某租种了孔进梁三亩地,所种谷物为大麦)《高昌延昌三十六年(596年)宋某夏田券》
2626年五月(农历)高昌某寺的食品消费中,有“《(大麦)五斛、糜一斛二斗,用雇外作人十人,用刈麦(注:割大麦)并食粮”的记载。《高昌乙酉、丙戌岁某寺条例月用斛斗帐历》
3高昌县令各乡“准家口多少各贮一年粮",“其大麦今既正是收时,即宜贮纳讫速言”,落款时间五月十九日(农历)。(大意为防止灾荒发生,官方命令各家要储粮备荒)《唐永淳元年(682年)西洲高昌县下太平乡符为百姓按户等贮根事》
根据材料,推断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大麦成熟的大致月份,并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考证“王嗣宗手搏得状元”

王嗣宗是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的状元。当时的殿试有以才思敏捷、先交卷者为状元的做法。有学者依据文献记载考证“王嗣宗手搏(徒手搏击)得状元”的史事。

材料一 司马光所著的笔记《涑水记闻》载,王嗣宗和赵昌言在殿试中同时交卷,于是“太祖乃命两人手搏,约胜者与之。昌言发秃,嗣宗殴其幞头(包裹头的软巾)坠地,趋前谢曰:臣胜之。上大笑,即以嗣宗为状元,昌言次之”。《宋史·王嗣宗传》载:“开宝八年(975年),中进士甲科……嗣宗就试讲武殿,搏昌言帽,擢首科。”

材料二 《宋史·赵昌言传》载:“昌言少有大志,赵逢、高锡、寇准皆称许之。(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举进士。”依据档案编辑的《宋会要》记载:“太平兴国三年十一月,以新及弟(第)进士胡旦、田锡、赵昌言、李并为将作监丞(官职名称)。”

材料三 宋朝王明清所著笔记《玉照新志》载:“开宝八年(975年)廷考,王嗣宗与陈识齐纳赋卷(同时交卷),艺祖(宋太祖)命二人角力以争之,而嗣宗胜焉。”


(1)该学者对“王嗣宗手搏得状元”推敲之后,认为疑点颇多。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嗣宗手搏得状元”的疑点。
(2)如果像学者一样研究历史问题,使用史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据《史记》记载,荆轲刺秦王时,秦王左右的大臣依秦法均未携带武器。而从现在出土的汉代荆轲刺秦画像石看,秦王左右配有武器(见下图)。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司马迁借史书讽刺秦国严刑峻法B.画像石为出土文物可信度更高
C.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D.运用不同史料首先要辨别真伪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奇小说是古代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产生和流行于唐代,有“唐传奇”之称。唐传奇不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手法成熟、社会反映面广、生活气息浓厚,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唐传奇《任氏传》中记载:天宝九年(750年),有一个名叫郑六的人与韦姓友人一起去新昌坊的酒馆喝酒,郑六因为有事临时去升平坊,途中遇到一位故人,便在故人家留宿一晚。天亮之前,郑六离开故人家来到坊门附近,坊门还没有开,但是门旁有胡人的饼子铺还在点着灯卖饼。

——据(唐)沈既济《任氏传》等


提取片段中任意两处细节,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据此分析唐代传奇小说的史料价值。(要求:细节须源于材料,现象概括准确,史料价值分析合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为魏晋墓画像砖,画像为一位左手持柴(木牍通行证)的佐吏策传马飞奔。同时期简牍记载:传马死亡两匹,需要赔偿一匹,价值一万五千,长、丞、抟、啬夫每人均赔偿两成,佐赔偿一成。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丝绸之路的畅通B.北方军镇的负担沉重
C.驿传体系的发展D.中原畜牧业相对落后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一词,从古至今发生了深刻的内涵演变和外延拓展,这种演变与拓展正是文化古今更迭、中外交会的产物。“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初义为“中央之城”,后衍生出“天下中心”等义,其语义曲折流转之间,不仅隐含着疆域推衍意义,而且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含义。“中国”作为非正式的国名,与异域外邦相对称,汉唐史籍已有记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萌发于宋代,至近代演为与世界列邦并存的民族国家之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中国学人中的见识卓异者发现,“中国”并非我国的专称,异域也有自视“中国”的。近代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威胁,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意识应运而生,“中国”作为国名的简称为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一词的使用,须全面观照其古典义和现代义及二者的因革转化。

——摘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解读“中国”的古今演绎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解释分析清晰,归纳总结完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