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公元前221年,秦王灭六国,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属于(  )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2023-02-06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中美《上海联合公报》(1972年)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的焦点及美国的承诺。
(3)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不同时期国家外交关系的改善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进行海关税务人员的"国产化"。至1937年,海关各口岸的税司已由1929年的仅8名中国人上升到有三分之一的职务由中国人担任。这一举措(     
A.折射出国民革命的深化B.废除了西方列强在华特权
C.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倾向D.顺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历史教育的内容和重心逐渐发生变化。以中华书局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为例,此书陈述专制政体形成的原因及其弊端;对于历朝开国君主的横暴和末代亡国的经过予以渲染,“以警国民之顽固未化者”。晚清时期历史教科书中一般以“人种”来叙述民族。辛亥革命后,李大钊指出只要具有中华民国的国籍,就都属于新中华民族。钟毓龙编的《新制本国史教本》以五族共和为纲,“其(指其他民族)与汉族接触冲突之处,亦一律平视,绝无轩轾”。历史教育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历史教科书开宗明义讲述历史与国家的关系,指出“人必能对国家尽义务,为社会尽责任,而后谓之有人格”。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不少历史教材对我国民族强盛和衰落之原因,强盛时在世界文化上所处的地位等,“均不厌求详,期有以唤起民族精神,使知我民族在世界文化上地位之重要”。 此外,教科书对近代帝国主义之侵略,外交政策之失败等,为“最为注意之点”,求振奋民族之精神,洗雪我国之耻辱。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严重,《殖民地独立运动》,《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教训》《世界弱小民族的解放运动》之类的著作出版增多,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这类著述显现出重要现实意义。抗战时期对“边疆”论述逐步课程化和专门化。有识之士主张强调边疆各民族与内地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民族外来说逐渐被摒弃。                                                  

——摘编自邓燕《时代主题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的历史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战时期我国历史教育的重点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
2023-01-17更新 | 446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海南省洋浦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843年,黄河特大洪水造成河南中牟县大堤决口,23州县被洪水浸淹;1933年,河南、河北等地的黄河堤防因特大洪水决口数十处,30县遭受洪灾;195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安全入海。上述三次特大洪水的结果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A.治理能力的强弱B.社会制度的差异
C.经济水平的高低D.自然因素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46~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及其军队之间的战争,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国民党则称其为“戡乱史”。这表明(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得以呈现B.立场差异影响对事件的判断与认识
C.历史行为的正当性取决于其是否成功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7 . 《隋书》认为,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高丽战争运输兵马物资;后世学者认为,其主要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巡幸江南的娱乐需求;当代史学家认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是根本原因。据此可知,关于隋朝大运河开凿原因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反映了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
C.说明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后世学者研究比古代观点可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古史相传,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这段历史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有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应系尧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开始于三皇五帝时期
B.神话传说在历史研究中具有一定价值
C.陶寺遗址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龙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辽河地区的杰出代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922年中共二大时工人党员21名,占195名党员总数的10.7%,到192611月工人党员占比已达60%。但是,此后的革命形势发生变化。随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大批农民入党,使党的阶级构成发生变化。据统计,19286月全党党员发展到130194人,其中工人成分占10.9%,农民成分占76.6%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7月降为5.5%19309月又降至1.6%

——摘编自《中华文摘》文章《中共党员86年之交》

材料二   1953年,在636.9万名中共党员中,工矿企业的工人党员从1950年的32万余人增加到66.6万余人。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员队伍构成中的工人人数持续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从党员的职业来看,工人为704.7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699.9万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为1925万名,离退休人员为1518.2万名。同时,党组织逐步吸收新出现的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如私营企业主。

——摘编自李贺林《新时期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6~193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及意义。
2022-11-27更新 | 64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史认知的基本观点,1991年前遵循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1991年以后被模糊的西方价值观代替,如“民主”、“市场”等。2007年以后新版教科书则试图“拨乱反正”,重新定义历史。这一变化表明(     
A.多元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对苏联史的认知
B.国家政权的更迭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
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左右相关历史的评价
D.认知不一体现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