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政府即把依托城市发展工业,再向乡村辐射,最终实现国家工业化,变农业国为工业国作为国策。在其影响之下,一些城市附近的乡村地区成为轻重工业区和家属生活区所在地,并因此很快成为城市的一部分。离城市较远的很多乡村地区也因为采矿、采油、军工、修水库等建设活动而日益繁荣,达到一定规模与程度后成为了新兴城市。与此同时,作为乡村主体的农民其青壮年中有相当一批人被招进工厂当了工人。这其中又有很多人安家于城市,逐渐成为都市居民,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上述两种模式是大陆乡村都市化的最主要的模式。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使农业生产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副产品严重供不应求的局面,为城镇吸收更多的人口和城市轻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知青与下放的城镇干部、居民大批返城。城乡集市贸易开放,吸引了一大批农民进城开店办厂。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农村非农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农村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旧的工农业、城乡二元分割发展格局被打破,新兴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

——摘编自叶明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及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前中国城镇化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人口的主要来源。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

材料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一九ニ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根据材料,概括中共诞生的背景。
(2)将下列会议内容的序号填入相应会议后括号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A.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制定了中共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D.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坡市
E.确定实行士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①1922年中共ニ大()②1927年八七会议()③1937年洛川会议()
④1945年中共七大()⑤③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F.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G.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H.党和全国人民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I.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⑥1956年中共八大(     )⑦1982年中共十二大(     )
⑧1992年中共十四大(     )⑨2017年中共十九大(     )
2022-01-1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4 . 中国曾在古代的科技文化方面为世界发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近代百年一度落伍了;而今,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中国的科技发明创造又迎来新高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三   两届世界博览会中美展品对比表

时间国家代表性展品
1876年中国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蓝等
美国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美国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最主要的发明与应用成果。这些成果传到欧洲后,在“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所列两届博览会中美展品的不同,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要分析2010年中国展品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改官制的同时,又下诏命五品以上文武职事官“宜依令十科举人”。所谓“十科”,即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才堪将略、膂力骁壮。“有一于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擢升。”这都是要求地方贡举,称乡贡。

——摘编自《中国全史》

材料二   进士科自唐高宗以后,越来越受应试者的垂青。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应试人多,考中极少,因而当时将进士登科比作“登龙门”。

——摘编自《新唐书选举制上》

材料三   康熙七年,清廷正式恢复科举取士制度,以八股时文考试科举士人,成为有清一代定制。康熙十七年一月,康熙帝下令在北京开设博学鸿儒特科,要内外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来京,皇帝亲试录用。次年春,录取了50人,均在翰林院供职。由于这50人都是当时儒学名流,因而标志着汉族知识界已跪拜在清统治者的脚下了。

——《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炀帝时期“乡贡”的主要标准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清代科举和唐代科举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清代这一变化的现实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对科举制变化的认识。
2019-05-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林口县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学是关于正义与非正义的科学,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对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都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的实现,首先需要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对象的人,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法律。

——古罗马《法学阶梯》第一卷第二篇

材料二   《唐律疏议•名例》在其开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春秋阴阳相须而成者也。”从概念上讲,“德礼”是儒家的,“刑罚”是法家的,“昏晚春秋阴阳”是道家的,诸多思想在国家法典中融为一体,自西汉以降中国法律发展到唐代逐渐“臻于完善”,并成为影响整个儒家文化圈的法律原理结构(如下图示)。中华法系强调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有趣的是,罗马法系也多次出现“自然界”一词,这似乎提醒我们,两者之间有某些相似之处。

——《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系的原理及哲学》

材料三   《十二铜表法》以习惯法为基础,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等条款,这是古代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孟子说:杀人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蒙古人带有原始草原部落的传统入主中原,因此元朝法律还有,子殴死杀父仇人,不但无罪,还能得到仇家五十两丧葬费的赔偿。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罗马法律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西方法律的相同点。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20世纪初和二十年代前后分别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兴起和发展时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是)“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是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今者中国……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说什么西学都是中国所固有,诚然可笑;那沈醉西风的,把中国什么东西,都说得一钱不值,岂不更可笑吗?我们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

——摘编自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19年)

材料三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群众游行已崛起成为中国政治的新兴力量,有些历史学家更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和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梁启超和孙中山提出上述思想的主要原因。
(2)有学者认为梁启超的《欧游心影录》催生了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
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开放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主张。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与二十世纪初相比,五四时期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之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