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2019-06-10更新 | 5658次组卷 | 115卷引用:山西省静乐县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这种交往
A.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
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
C.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
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
2018-11-15更新 | 797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
C.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啬夫由中央任命
2019-10-25更新 | 793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西省静乐县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12年年初,南京临时政府在官方文书《对外宣言书》中最早正式使用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此后,"盖吾中华民族和平守法,根于天性,非出于自卫之不得已,决不肯轻启战争""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的思想不断发展。南京临时政府这些举措利于(     
A.塑造国民的宪政观念B.削弱政府的社会影响
C.激发民族认同的意识D.消弭满汉利益的冲突
2023-02-12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眼中你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围绕“危机与觉醒”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9-06-03更新 | 427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如表所示为两位学者对古代文献中关于大秦(罗马)记载的评述。据此可知,两位学者认为这些文献记载表(     
序号评述
1汉魏史册中的大秦传记,“大概由于传闻,不免失真,本土和属土的情况也不易分清;又因为时人相信西方为神仙所居而有所美化,以致无法——指实;然而,也不能认为完全是无稽之谈,从中至少可以略窥罗马帝国在当时中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2《后汉书》之《大秦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系汉人实地见闻的事实,一系编者身倚案头幻想而出的空中楼阁之谈。”因之,“如欲解释《大秦传》得当,必须区别此传记事,何者为实际的事实,而何者则系汉人幻想之谈”
A.借助科学方法得出合理结论B.仍须与考古发掘相互印证
C.以独特的视角阐述历史规律D.对历史研究仍有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世纪初,梁启超强调:“国家所最渴望者,为国包资格了鼓吹革命者亦认为:“夫立国于地球之上者,无国民则亡,有国民则强。”在当时思想家中,“中国自开国以来,未尝有国民”成为一种共识。这些看法
A.有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B.折射了军阀割据的现实
C.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2020-04-05更新 | 14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
时间具体措施
1938年4月报纸开辟“防疫”专栏,宣传清洁卫生和防疫常识
1940年6月设立卫生处,各县设置卫生科员,各乡设卫生委员会
1941年印发防疫传单,举办卫生晚会、卫生宣传周、卫生展览会等
1942年5月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

A.抗日救亡事业不断发展B.陕甘宁边区疫情日益严重
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
2021-08-25更新 | 73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