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域道通以后,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为一体,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深适的意义。除此以外,中原同西域乃至更远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稽、胡丘、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植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索驼、各种奇禽异兽以及名贵的毛贸品,也都源源东来。以后,佛教和佛教艺术也经中亚传到西域,再向东土传播,对于中国文化发生了根大的影响。中原地区则向西域输送大量的丝织品和金属工具,并把铸铁、畲井(包括并渠)的技术传到西域。这种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汉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上、下)册》

材料二 宋朝对外贸易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西汉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朝对外贸易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后,教育改革的呼声更是空前高涨。教育改革者主要由晚清以来逐渐成长起来的新型知识群体组成。他们在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感召下,以教育为业,长期致力于中国教育的革新,力图教育教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担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于1912210日借《教育杂志》,提出了著名的“五育并举”思想,阐明了共和国培养健全人格新人的重要性。“五育”是指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黄炎培深受蔡元培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教育救国思想影响1915年赴美国参观,目睹美国职业教育的实绩,坚定了推行职业教育的志向。他建议要从制度上给予职业教育应有的地位,小学阶段就注意职业陶冶,为职业教育打基础作准备;初中阶段应进行职业指导,作为谋生之预备;高中阶段设职业分科或专门职校,进行职业训练就业后继续接受职业指导和补习教育。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直接影响到1922年的学制改革,并在“壬戌学制”中得到了体现。

——摘编自陆玉芹《辛亥革命前后十年的近代教育》

材料二 按照传统的保守主义思维模式,英国社会的发展靠的是精英,即绅士,而绅士具有优良的人文素质。英国传统保守主义的思维模式固守传统的学徒制度,冷淡了现代职业教育。英国在1562年就颁布了《劳动法》,又称《工匠法》,该法把存在已久的师傅带徒弟的做法确立为一种正规的学徒制统一了全国的学徒训练(该法施行至1814年才废除)。1601年颁布了《济贫法》,以立法的形式规定贫民子弟均可接受技艺训练,此时期还出版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手册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学徒制的技术与职业训练水平。17世纪末,伦敦和其他大城市建立了贫民习艺所,1723年,英国颁布了《贫民习艺法》,致使贫民习艺所附设的工作学校(亦称工艺学校)大量产生,这种工作学校只提供半熟练的工业训练,并且向贫民灌输道德和社会标准,进行初步的识字教学。18世纪后期,从这种贫民习艺所出来的儿童成批地拥向北方的工厂去当学徒,成为纺织业与英格兰早期工业化所急需的廉价劳动力、直到19世纪末,英国大部分技术工人还是通过学徒制培养的。

——摘编自黄日强《传统因素对英德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期间教育改革的背景并做出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
2022-01-14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忽必烈统治时期,在蒙古帝国驿站的基础之上,在全国范围之内实行驿站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水站、陆站多达1500处,因此,以元大都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贯通东西南北的、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当然,在这种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全国各地驿站的管理人员、马夫的配备都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元代专门负责驿站马匹、食物的被称为站户,中原汉地由汉人充任站户,而草原地区的站户由牧民承担,东北森林、冰雪地带则用狗站。元代除驿站之外,还有急递铺、运输货物的递运站。至元二年(1265年),颁布了《站赤条例》。元朝政府建立驿站,虽然是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但客观上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中国现代邮政事业发展简表


1948年12月毛泽东题词:人民邮电
1949年11月“邮电部”成立。一个月后,“第一次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新中国邮政的发展框架
50年代初期形成了四项基本业务——函件、包裹、汇款、报刊发行。在1952年提出啦“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八字服务方针,并一直沿用至今
1986年12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1998年邮电分营,国家邮政局成立,它标志着近50年“邮电合一”体制的结束,这位邮政走向市场、搞活经营、发展壮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1999年中国邮政首次承办世界邮展。同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这意味着中国邮政在国际邮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2007年邮政实施政企分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后,将原有的四项基本业务重组,逐步建成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企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官网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驿站制度的特点及经济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现代邮政事业的发展趋势。
2021-07-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宪章》第33条规定:在泰晤士河、美德威河及全英格兰各地一切河流上所设之堰坝与鱼梁概需拆除,从13世纪到18世纪末,泰晤士河三文鱼渔业持续繁荣。18世纪末以来,大量建设的堰坝、水闸等严重阻挡了三文鱼通行。除此之外,污水和废弃物源源不断地排入泰晤士河。到了19世纪,三文鱼逐渐从泰晤士河消失不见。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治理河流污染终于被提上议程。英国出台了历史上第一部防治河流污染的法律——《1876年河流防污法》。政府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治理,从立法指导、行政协调到工程建设,投入了大量金钱,持续了很长时间,二战后尤其如此。1974年泰晤士河下游再次出现三文鱼,这可能意味着上述努力取得了重大成就。

——摘编自梅雪芹《英国环境史上沉重的一页——泰晤士河三文鱼的消失及其教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泰晤士河三文鱼消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治理河流污染的特点,并谈谈对你的启示。
2023-01-11更新 | 24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五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农村改革向全省推进,安徽农村经济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在思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到底是什么样的?其道路如何走?既然改革能在农村调动人们的积极性,解放生产力,那么城市为什么不能进行改革?一度时期,包字进城,一包就灵,在城市中普遍推广。自从农民有了多余农产品,自主交换也随之而来。1979年国家首先松动了农产品的价格管制,大幅度地提高了18种重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提高幅度达22.1%。1983年国家规定农民完成粮食收购任务后可多渠道经营,价格由双方议定,也即市场价格。自此展开了粮食价格的双轨制。我国劳动力开始向非产业转移,谋求创业、一大批乡镇企业应运而生;接着是成亿计的劳动力外出进城打工,这些都成为必然趋势,经济增长中的人口红利由此而出现,前后达30年之久,至今还没有结束。

——摘编自孙自铎《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贡献》

材料二   邓小平1992年春天的南方谈话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改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观念。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弹性的解释体系”,是与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承认收入差异性以及更重视价格配置资源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相联系。这些观念对于确立市场经济的体制改革目标和1999年宪法的修改都具有先导意义。40年来,中国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的以制度的局部创新和地域的局部开放为突破口的改革模式,在旧有的传统体制尚未彻底消失的前提下进行新体制的尝试。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渐进性变迁和激进性变迁相融合的特征。中国的总体经济改革总体上无疑是渐进式的,具有试错的“摸着石头过河”的特征。

——摘编自王曙光《中国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脉络与内在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所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完善过程遵循的内在逻辑。
(3)如果进行课题研究,研究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至少列出两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要教育生涯

1917~1918年,留美回国后,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教授、教务主任等职。

1919年,发表《教学合一》,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不久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

1922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和机关刊物《新教育》主编,发表《我们对于新学制草秉应持之态度》《评学制草案标准》《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

1923年,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并参与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专事中华教育改进社工作及促进平民教育运动。

1926年,提倡“生活教育”。

1927年,创办南京晓庄师范,培养农村学校师资力量。

1931年春,先后创办“山海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流浪儿工学团”等,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3年,与一些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学会。

1939年,创办重庆育才学校,主要招收男女难童入学。

1946年,创办重庆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1946年7月25日,因脑溢血在上海去世,葬于南京晓庄。

——摘编自《陶行知一生》(安徽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编)

材料二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教育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教育。当时教育的最大弊端恰恰是忘记了乡村。陶行知先生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从建国图强的愿望出发,以“传教士”的精神探求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新教育,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改革实践。他主张改造中国教育必须从农村入手,建适合乡村实际生活的活教育……陶行知认为要发展乡村教育首先是建设一支合格的乡村教师队伍,他着手创办了一所乡村实验示范学校——晓庄师范,并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主要有:要把书呆子放在生活的炉里;师范教育从学制内容到教法都要符合中国国情;“熟练垫师,改良垫师”;实践“生活教育”的理论,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联系,提倡教学合一等。

——摘编自傅韫华《陶行知二三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实践及启示》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陶行知被誉为“人民教育家”的主要依据。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陶行知提倡乡村教育改革的背景,并简要评价其影响。
2023-11-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史三对

甲申对1944年3月,郭沫若撰写的阐释明朝和大顺政权灭亡教训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发表。毛泽东看后表示赞赏,告诫全党同志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11月,毛泽东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
窑洞对1945年7月,黄炎培来到延安有感而发,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赶考对1949年3月,中共中央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遍数风流还看今朝(百年大党面对面12)》

材料二   百年党史,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党,是命根子。毛泽东一生都心系党的建设这个命根子。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石仲泉《毛泽东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及其时代意义》

材料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据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8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窑洞对”的背景,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对“窑洞对”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史三对”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年大党重温“党史三对”的原因及时代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乾隆帝的治理策略中,广东重于福建,陆疆治理重于海疆管辖,海防安全重于沿海国计民生。在传统农本社会中,海洋开发的利益很难触及乾隆帝国家治理的重大神经,更多地是将其置入国内一般安全同等的地位,乃至更加忽视。乾隆朝的海洋开发倡议,尽管得到部分沿海省份的力撑,但出于整体安全考虑,这种原本微弱的声音很快就被湮没了。

——摘编自胡志勇《中国海洋治理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在提升国家海洋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上,第一,重视完善我国的海洋法律体系,及时制定或修订一批急需的涉海,涉外法律法规,加快《海洋基本法》《南极法》《海警法》的立法进程,促进国内海洋法律与国际海洋法的街接和转化。第二,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消除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第三,要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精法律、懂外语、善谈判、宽口径的海洋管理人才,创造多种途径支持我国海洋人才到国际组织中任职或参与国际海洋谈判,增强我国在国际海洋规则制定与决策中的话语权。中国将高标准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蓝色伙伴关系”,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海洋公共产品,增进全人类的海洋福祉。

——摘编自王琪、崔野《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理念和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乾隆朝的海洋治理策略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在新时期海洋治理的策略。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我国海洋治理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学教育在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时期贯穿于中国近代大学,其与胡适所倡导的“整理国故”思潮密不可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胡适高举科学和民主两面旗帜,积极尝试用科学的精神与方法进行国学教育变革,分析和整理中国传统学术,汲汲谋求中国近代大学学科的建构。他别出心裁地提出“国学”新概念,热心为留美学生开具国学书目,并率先垂范,通过对《中国哲学史大纲》的创编和《红楼梦》的考证来传播自己“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方法,开启了中国近代学术研究新范式。胡适这些国学研究、国学教育思想和实践成为“再造文明”的思想武器,为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代表的近代大学国学教育提供了新的价值引领,影响延及香港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经学教育走向。

——摘编自黄明喜,周郅壹《胡适与近代大学国学教育的变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胡适国学教育变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国学教育变革的特点,并指出胡适在这一变革中体现出的学术精神。
2023-03-0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中古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呈现多元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都市中,“瓦舍”之类的娱乐场所相当盛行,其中表演的是名目繁多的杂乐百戏。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杂乐百戏,有踏球、蹴球、踏索……百戏之类”,体育表演已相当盛行。由于出现大量体育专业表演人员,因此体育性组织——“社”就应运而生。如弓、弩的“踏弩社”、“水弩社”、“锦标社”等。元日走城、元宵走夜、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等,都已成为全国性的民间、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健康、进步。

——摘编自宋旭《宋代市民体育休闲生活的社会学分析》

材料二   欧洲市民体育形成于11-13世纪左右,伴随城市重建和市民保卫城市自治的运动而产生。为了保卫城市自治,市民们组织起来成立体育社会团体组织——“协会”,如“射手协会”、“击剑协会”、“骑射协会”等;市民基于职业不同组成的行会,也定期组织与本职业相关的身体练习和比赛。欧洲市民体育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保卫城市的军事训练、与职业培训相关的学徒格斗和底层市民的节日狂欢等。

——摘编自张爱红等《中古时期中国和欧洲市民体育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民体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市民体育兴起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和欧洲市民体育发展的共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