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 道试题
1 . 《唐六典》规定:“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个;九十,给二人;百岁,给三人。”政府还规定,除“十恶”之外,家有80岁以上亲人及笃疾,据《令》应侍养者,申报刑部,听候处分,可以暂缓流刑,以充侍养,待亲人终周年后,方押送流放之地。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
A.社会保障体系完善B.法律政策执行灵活
C.社会经济发展繁荣D.崇儒尊孔治国理念
2 . 西方教育的沿革。

材料一   柏拉图学园又叫“阿卡德米学园",建于公元前387年,在欧洲文明史乃至整个西方文明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柏拉图学园是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以教授哲学和自然科学为主,同时它也是一所综合研究机构。国内外许多学者慕名来到这里,更多的学生学成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这里,学园渐渐变成了一座颇具盛名的学者聚集地。此外它还有一点最特别的功能——提供政治咨询,给周围国家提供决策建议。由于学园的独特功能,使其具有特别的生命力,一直持续了900年,直到公元529年才因战乱而关闭。

——摘编自汉诺-福根《外国名人传一柏拉图》

材料二   欧洲中世纪,三所最古老的大学分别是以医学教师而著称的萨莱诺大学,以法律教育而闻名的伯格利亚大学,以神学博士权威而受人敬仰的巴黎大学。大学学科除了传统医学、法学、神学夕卜,还有阿拉伯语、拉丁语、力学、光学、化学等学科,内容不断丰富。

——摘编自迈尔斯《世界通史上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学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17年春,美国国会出台劳工住房计划:由政府船运局下属的应急舰队公司向造船企业下属的房产公司提供联邦贷款开展住房建设工程;授权劳工部提供住房给“在与国防工业相关且必要的行业就业的劳工及其家人”;授权总统解决战时劳工的住房问题。这一政策(       
A.解决了劳工住房供应的短缺问题B.体现了政府对住房问题的直接干预
C.加剧了居民住房持有的两极分化D.成为美国解决住房问题的长期政策
2022-04-24更新 | 8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2届高三3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4 . “中国”探源
“中国”的称谓始于何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是学界关注的问题。某班同学围绕“‘中国’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1)寻找“中国”一词的来源,同学们想到商朝的__________,(单选)但只找到了“中”字,没有找到“国”字。
A.石器B.陶器C.玉器D.甲骨文
(2)接着在西周的何尊铭文中,同学们找到了“宅兹中国”四个字,它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__________。(单选)但何尊铭文记事简略,只提供了关于“中国”地域范围的一种认知。
1A.实物证据B.图像证据C.口传史料
(3)探究“中国”的含义,需查阅更多材料。

A.中国者,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

——《国语·越语》

B.秦遂以兵灭六国,并中国。

——《史记·天官书》

C.皇帝(刘邦)继五帝三王之业,统天下,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

——《汉书·陆贾传》

D.将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为界:河之南岸属于中国,河之北岸属于鄂罗斯。

——(清)《平定罗刹方略界碑文》


以上材料里的“中国”含义不尽相同。体现文化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体现政治疆域含义的材料是__________。(填写字母)
至此,同学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的含义不断丰富。
(4)秦汉时代,政府创设和推行了一系列制度、措施,“中国”一词逐渐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代名词。结合所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列举具体内容各一。
政治方面:中央:__________
地方:__________
经济方面:__________
文化方面:__________
(5)在“中国”探源过程中,有同学认为:对古史研究最有价值的是考古资料,它是通向历史真实的唯一大道。这引起大家的争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如表反映了汉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这表明汉代
时间事件
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顺帝阳嘉元年(年)“令郡国举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诸生通章句,文吏能笺奏”

A.通过考试选拔官吏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选才标准更加规范D.选官制度日趋公正
6 . 2022年2月,北京举办冬奥会AI自动跟拍机器人、防疫机器人、引导机器人、物流机器人、炒菜机器人、送餐机器人等的使用尽显“冬奥科技范儿”。这表明人工智能的发展
A.改变着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B.使得社会分工日益严密
C.使中国在世界上已全面领先D.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
A.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
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D.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2022-03-30更新 | 1463次组卷 | 4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表,分析这些国家重视科教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美国(1)1958年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要通过这个法律大大完善美国的教高制度,使之能满足国家基本安全所提出的要求(2)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西欧国家提出“尤里卡计划”,号召成员国在诸如光电子学﹑大型电子计算机、高速微电子学﹑预材料和人工智能等尖端领域进行合作,建立一个“欧洲工艺技术共同体”
日本采纳并使用“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
中国1986年捏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1995年捏出实施“科教兴国”战暗

A.促进了科技成就的日新月异B.推动了第一、二产业的发展
C.促使贫富分化加剧D.使各国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部分城市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城市人口比较示意图,这组图表共同反映出该时期我国
城市1927年1935年增幅
上海264万人370万人40%
天津112万人125万人12%
武汉85万人129万人52%
石家庄4万人6.3万人58%
唐山4.8万人7.8万人63%

A.城市化发展较迅速B.通商口岸经济发达
C.经济建设卓有成效D.工农商业均衡发展
2022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论述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一个过程的实现,是“通过成千上万的个人的生活自己完成的,在很多人遭受痛苦,而另一部分人兴旺发达的时候,他们的世界则按现代形象得到重新塑造。最后,西方的所有人都已获得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个新的生活方式的获得,宣布了旧的文化观念的解体。一种小型的、淳朴的,在信仰和习俗上同质的稳定的社会,在城市化的浪潮中转变了。因此,城市化,在造成社会制度、社会组织的转变过程中,也导致了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转变。

——都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社会变迁》


评材料中关于城市化影响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任一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022-03-11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卷小论文题专项指导与训练——观点评析类(一)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