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下表为部分学者关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论述。这表明(     

学者

论述

斯塔夫里阿诺斯

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人类种族的混合必然伴随着动
植物的相应混合,整个世界都卷入了这种交流

恩格斯

欧洲人从美洲运出的大量财宝以及总的说来从贸易中取得的利润所带来
的后果,是旧贵族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产生

艾尔弗雷德

天花横扫拉普拉塔(阿根廷城市),带走数以千计印第安人的性命……疫
病击倒了领导人物,也破坏了原有的权力替换正常过程
A.史观差异影响历史评价B.史学素养制约历史研究
C.历史结论难以达成统一D.历史解释的随意性较强
2 . 下表是不同文献有关隋开皇十四年政府赈灾的历史叙述。这种差异说明 (     
叙述出处
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唐]吴兢《贞观政要》
关中大旱,民饥, 上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A.历史文献更具真实性B.历史事实具有多元性
C.历史评判具有辩证性D.历史叙述具有主观性
2024-05-14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3 .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阵营有意淡化苏联在打败纳粹中的作用,把联邦德国打造为对抗苏联阵营的盟友,鼓励联邦德国压制和回避对过去的记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战后初期欧美学术界对纳粹大屠杀问题保持了一种心照不宣的“沉默”。这影射出(     
A.多元视角下的历史叙述B.历史评价下的辩证统一
C.历史解释反映时代特征D.历史价值体系的再建构
2024-05-1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新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不久,(马克思)又为党底(的)机关新闻《新莱因新闻》底(的)主笔。这《新莱因新闻》是旧《莱因新闻》底(的)再生……以大胆勇壮的笔墨猛烈地攻击德意志政府,并无忌惮地辩护六月一日的巴里(黎)暴动,痛骂国民会议……是年秋……宣布戒严,禁止《新莱因新闻》底(的)发行,但他还是继续按日发行,毫无畏惧……马克思在审判时的辩论,简洁、明了,力说其在法理上决不能成立反逆罪……于是普鲁西(士)就命令他退出国境,禁止了《新莱因新闻》。

——摘编自李汉俊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唯物史观的讲义(1922年)

材料二   《新莱茵报》是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战火中诞生的,马克思、恩格斯在莱茵普鲁士的科伦创办了这张大型日报……1849519日发行的最后一号《新莱茵报》是用红色油墨印刷的……红色的最后一号《新莱茵报》像一面鲜艳的红旗,永远飘扬在无产阶级心中。

——摘编自《马恩列斯研究资料汇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找出材料一中一处史实表述上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2024-04-23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 2024届江西省宜春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公形象的变迁

材料:

周朝禽匪(现存的青铜器)铭文载:(成)王伐(盖)侯(意指东征),周公谋(出谋划策)。
战国《孟子》:“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汉朝贾谊在《新书·礼容下》:“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任意两则史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西汉不同时期周公形象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西汉时期,周公地位变化的影响。
2024-04-18更新 | 22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如图是清人所绘《武昌汉口鸟瞰图》。清代《汉阳府志》载:“夫汉镇非都会、非郡邑,而人烟数十里,行户数千家,典铺数十座,船泊数千万,九州诸大名镇皆有让焉?非镇之有能也,势则然耳。”据此可知(       
A.汉口成为当时全国的商业中心B.当时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C.《汉阳府志》中的记载更加客观D.图画与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
2024-04-09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7 . 历史学家皮特·恩格伦的《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关注“一战”普通参与者的“感受、印象、体验与情感”,企图解构这起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他找到战争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和回忆录等材料并重组,希望通过他们的真实经历呈现“一战”的多元面向。该学者(     
A.通过不同的角度解读一战B.对一战的解读更客观真实
C.以个人经历揭露战争残酷D.注重历史事实的多方互证
8 . 下表是史籍中关于刘宋庐陵王刘义真的不同记述。据此可推知(       
帝后失德,羡之等得谋废生,而庐陵主义真轻动多过,不任四海,乃先废义真,然后废帝。《宋书·徐羡之传》
卢陵王英秀明达,微风播发,鲁、卫之寄,朝野属情。衅迹未彰,祸生忌克。《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上》
庐陵王又真明隽秀令,朝野属望,而司空徐羡之……等贪弄朝权,深相思惮,乃共诬罔,构成其衅,是日上疏收义真,徙于新安郡。《太平御览》所引徐爰《宋书》
少帝失德,渼之等密谋废立,则次第应在义真,以义真轻沙,不任主社稷……乃奏废之。《宋书·刘义真传》
A.刘义真性格轻佻急躁B.朝臣一致认为刘义真失德
C.众多朝臣支持刘义真D.刘义真遭权臣忌惮被废黜
2023-12-2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含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模拟选科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史三对

甲申对1944年3月,郭沫若撰写的阐释明朝和大顺政权灭亡教训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发表。毛泽东看后表示赞赏,告诫全党同志要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同年11月,毛泽东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你看到了什么错误缺点,希望随时示知。”
窑洞对1945年7月,黄炎培来到延安有感而发,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赶考对1949年3月,中共中央前往北平时,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摘编自《遍数风流还看今朝(百年大党面对面12)》

材料二   百年党史,如何建设好我们的党,是命根子。毛泽东一生都心系党的建设这个命根子。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石仲泉《毛泽东关于党的命运的三次“对谈”及其时代意义》

材料三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据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2018年1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窑洞对”的背景,并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对“窑洞对”的实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史三对”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年大党重温“党史三对”的原因及时代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传统的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相传与春秋时期晋国的介之推有关,但史籍中亦有不同的记载。如表所示:
《周礼》仲春以木铎修火禁(春日禁火、改火)于国中
《左传》(春秋)晋侯(文公)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
《史记·晋世家》基本事实同于《左传》,丰富了介之推隐居前后的情节,刻画了介之推忠于君主、不为利禄诱惑始终坚持气节的伟大形象
《新序·节士》(东汉刘向)介之推隐,文公待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其焚
山,遂不出而焚死
据此可知(       
A.介之推的焚死真实可信B.寒食节起源于介之推故事
C.时代变迁影响历史记述D.文本差异不利于还原事实
2023-04-10更新 | 184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