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德鲁·罗伯茨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认为落后的中国在那场高度机械化战争中贡献不大,对于中国战场几乎是一笔带过。利德尔·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40章中关于太平洋和远东战争仅有寥寥5章。丘吉尔密友马丁·吉尔伯特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52章中仅有34章提及东方战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主编的11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关于远东地区内容仅有1卷,但该套丛书对于战况不甚激烈的中东战场乃至于战时中立国,却各有独立1卷加以叙述。号称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所著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长达12卷的回忆当中,仅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汇编为《日本的猛攻》1卷,对中国战场视而不见。即使是拉纳·米特所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一书对中国战场的关注也仅仅限于淞沪会战、豫湘桂战役等少数几个战役。

被《伦敦时报》誉为“一本迄今为止描写‘二战’史最好的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以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二战”开始的标志,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视为其全面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史学界)大多将中国战场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从属战场。服部卓四郎的《太平洋战争全史》刻意淡化中国战场价值,将日军在华视作太平洋战场的组成部分,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击败视为其战败的主要原因。美海军陆战队弗兰克·霍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争夺战》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太平洋战场反攻阶段美军从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到冲绳岛最后一战的战斗历程,似乎东方战场只由太平洋战场单独构成。

——摘编自王安中《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东方主战场地位》

关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是我国史学界在“二战”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运用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在研究中如何建构正确的史学话语体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31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4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那被镶嵌于16世纪和18世纪之间的17世纪,有时看起来像是没有独具一格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另一方面由于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我们所得到的关于这个位于二者之间的世纪的情况仅仅是一些诸如“过渡”和“变迁”之类的模糊不清的术语。

——荷兰历史学家伊沃·舍弗尔(1966年)

材料二   按照苏联历史科学界的观点,中世纪一般的和终结的界限是17世纪中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那时在经济上已进入垂暮之年,并且已经成为一种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了。

——苏联历史学家E.M.茹科夫(1960年)


(1)材料一、材料二呈现了关于17世纪欧洲历史的两种不同观点,概括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导致这种不同认识的原因。
(2)苏联历史科学界以17世纪中叶作为欧洲中世纪终结的界限,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依据。请尝试提出不同的观点并予以说明。
2023-02-13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87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组织本校学生返乡开展了主题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变迁”的专项调查活动。本次活动共调研了180个村,访谈了100多位村民,这些村民的年龄集中在50-70岁之间,长期生活在农村,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甚至有些还担任过村干部。调查结束后,收到了有效调研问卷100多份。2010年,本次活动的调查报告公开发表。在报告中,作者将“过去30年里,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整理成了下面表。

调查地区认为提高的村认为降低的村认为其他的村调查村数
数量占比(%)数量占比(%)数量占比(%)
东部3155.42239.335.356
中部2048.81843.937.341
西部1161.1422.2316.718
合计6253.94438.397.8115

——据于乐荣左停《1978~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变迁——项来自中国150个村的调查报告》


(1)上述材料可为我们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提供哪些借鉴?
(2)结合所学知识,对表呈现的调查结果进行解读。
2023-02-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中国的转型下面材料是高三历史学习小组对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所搜集的史料。

【总纲】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绪论PART1被动开放

PART2经济起步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中日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此外,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随着一战的结束,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PART3政体变革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PART4思想解放

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竞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根。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1906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廉,令人神旺……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1)根据研究主题,请你补充与被动开放有关的四件历史事件。
(2)对于经济起步阶段而言,结合所学,分析经济起步苦难的原因。
(3)“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胜利”结合所学与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简析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并思考这个史实能否为主题提供可靠的依据?如不能,请说明原因。
(5)四个阶段的材料收集完成后,老师对他们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此时你身为老师,请为他们问题研究提出两条建议。(可从史料类型、研究角度等方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钱穆曾说:“一段历史的背后,必有一番精神,这一番精神,可以表现在一人或某几人身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籍中的杭州人

材料一

内容

来源

一在栖霞岑西,祀明杭州前卫指挥陈善道、吴懋宣,冠带总旗张儒;海宁卫指挥满朝、采炼、马呈图,千户王继隆……一在栖霞岑东,改凤林寺为之,祀明游击将军宗礼;都指挥邵昇;指挥佥事姚泓;赠指挥佥事于岳。皆以倭变阵亡柘林三里桥等处。

[]陈善等撰万历《杭州府志》

明代杭州人在科举考试中每县平均状元数相当于全国每县(或卫)平均状元数的约18.32倍;杭州府附郭每县进士平均数相当于全国每县(或卫)进士平均数的约10.7倍;每县会元之平均数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7.5倍。明代杭州人在科举考试中每县平均状元数相当于全国每县(或卫)平均状元数的约18.32倍;杭州府附郭每县进士平均数相当于全国每县(或卫)进士平均数的约10.7倍;每县会元之平均数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7.5倍。

[]郑沄修等撰《杭州府志》等

载国子监生陈璋,钱塘人何伦、柴望、徐琦等多人事迹。“天性纯孝”“天性孝友”“为人明敏有断,务持大体,时论颇重之”“清介持正”“清廉自持”“质任自然,不为矫饰,而言动必依于理”等赞誉之词屡见不鲜。

[]徐象梅《两浙明贤录》等

材料二   1601年利玛窦来到北京,带来了世界地图。李之藻(杭州人)接触此图后,为其征服,不仅研究之“孜孜尽年不舍”,而且“歉前刻之隘狭,未尽西来原图什一,谋更恢广之”,从而促使利玛窦再对原图进行增改,对中国人地理知识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据[清]张廷玉等撰《明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杭州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并简析其成因。
(2)对于明代杭州人形象的研究,应如何看待材料二的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两汉时期的玉璧,大多出土于大型墓葬特别是诸侯王及其家族墓中。据考古发现,西汉早中期的墓葬普遍随葬玉璧,但西汉晚期,随葬玉璧的数量减少,出土玉璧的墓葬占比也明显下降。上述变化主要反映出,西汉晚期
A.地方豪强大族控制政局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C.休养生息政策影响深远D.诸侯王的实力衰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所示为欧洲黑死病肆虐期间,部分自治城市所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定。这些规定
城市条例规定
图尔奈(今属比利时)感染瘟疫的死者要被立刻掘墓埋璀,“基坑要有1.8米深":葬礼从简,“哀悼者离开教堂后,不得在死者家中聚集”
皮斯托亚(今属意大利)“拒绝所有染病的人进入”,本城人也不得前住疫区,否则将遭受重罚:性畜屠宰和售卖的地方不可有烂泥或粪便
纽伯格(今属奥地利)(感染瘟疫而死的)尸体不得被埋葬在教堂墓地中,必须运到城外,放入“上帝之地”的公共墓地中
A.反映出市民抗疫的坚定决心B.凸显了教会的基层动员能力
C.体现了政府中央集权的加强D.不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下表为1960—196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影响双方建交的主要因素是
地区建交国
亚洲老挝
非洲马里、索马里、加纳、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布隆迪、突尼斯、赞比亚、贝宁、刚果(布)、坦桑尼亚、中非
美洲古巴
欧洲法国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C.美苏的霸权主义D.国际秩序的稳定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马球运动是一项传播广泛古老运动,在古代欧亚大陆流行。目前,史学界对马球运动的起源地还未做出统一定义,主要有三种主要学说。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马球:起源于哪里?

材料一 三种马球起源学说

起源说主要依据
波斯起源说19世纪以来,欧洲体育史学者认为马球运动为最古老的棍击球类游戏,最先记载出现于波斯文。据文献记载,波斯萨珊王朝时期(公元224年至公元651年),马球运动十分盛行。
吐蕃起源说有学者考证指出“polo",语源于古代藏语的“polu”",在波斯语中没有“波罗”这个名称,而且另外也找不到它取得球字意义的语根。《本世纪辞典》和《大英百科辞典》都认为“polo”一词出自藏文,这从词语来源上证明马球是出自西藏地区的。
中原起源说中国古代汉字中很早就有“毯”这个字出现。现存古代文献中“毯”字最早见于西晋的《大宝积经》卷,其中写道“观诸含识,如毯为轮,椭圆不定”。西晋时的《字书》和南北朝的《玉篇》里都均记载有“毯”字。南北朝时期梁朝宗懍的著作《荆楚岁时记》有“毯”字。有学者研究指出藏族所见的击球运动的记载“比汉族晚五个世纪”。

——摘编自常浩凯《唐代马球服饰文化研究》

材料二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会有多种马球起源学说?请说说你的看法。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倾向于哪种学说?说明你的理由。
(3)在考证材料中这类历史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021-12-28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