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来说,选派专门人员出使外国或常驻外国,不仅是世界大势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于加强本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清政府囿于体制的限制,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风气未开,“以天朝自居的清政府难以割舍万国来朝、恩赐四方的传统朝贡体制,也不愿放弃以‘不平等’态度对待域外民族所产生的优越感”。因此,一直迟迟未能向国外派驻使臣,直到18758月,清政府谕旨任命候补侍郎郭嵩焘为首任驻外公使。这标志着清政府在外交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非同小可的一步。18771月,郭嵩焘到达英国伦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第一次按照国际外交礼仪向英国元首递交国书,第一次开展夫人外交,第一次制订驻外公使章程,开创了中国驻外公使的肇端,在中国外交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郭嵩焘的出使也标志着清政府在中西对抗中,最终服从于西方,接受了西方的使节制度,逐渐被纳入到国际关系的轨道中。

此后,清政府又相继向德国、日本、西班牙、秘鲁、美国等国家派遣公使。在近代国际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不畏强权,折冲樽俎,力争国权,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家。1876年,清政府颁布了《出使章程十二条》,并相继颁布了与此相关规定,中国的使节制度初具雏形,越来越多的驻外人员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19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11年清朝灭亡,清政府共在19个国家设立了使馆、分馆,派遣了50余位出使大臣,几百名参赞官、翻译官、随员。这些使馆的建立成为中国观察和了解世界的窗口,派驻的使节也起到沟通中外的桥梁作用。

除了公使馆外,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到清亡时,中国驻外领事网已基本形成。晚清在世界各国总共设置了四十五个领事馆,其中总领事馆十三个、领事馆十六个、副领事馆七个、名誉领事馆九个。在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朝鲜半岛(六个)、日本(四个)、南洋(包含澳大利亚、新西兰、檀香山,十四个)、中北美洲(十一个)等海外华民聚居地区。在海参崴、秘鲁、南非、莫桑比克也分别设有一个领事馆。在欧洲也设立了领事馆,但大都为名誉领事。

——摘编自苏全有主编《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外交制度在中国的传播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10-30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事件
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琥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左世元《清政府对日交涉关于宗藩态度差别的原因探析》

1943(中美英)三国之宗....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潮群岛等,归还中国。-《开罗宣言》
1945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网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雅尔塔秘密协定》

1956我国和各社会主义国家都需要和平,世界各国的人民也都需要和平.....为了争取世界的持久和平,我们必须进一步地发展网社会主义阵营中各个兄弟国家的友好合作,并且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加强固结。我们必须争取网一切愿意和我们和平共处的国家,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2017当今世界,各四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中国愿同广大咸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围绕“近现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就材料整体或部分内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9-08更新 | 36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从汉唐盛世到清末民初,我国的对外称呼不断变化。纵观我国对外称呼的历史嬗变,可以窥视出中华民族的心态变化轨迹。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称呼字义释读
“番”“番”是我国最早对少数民族和外国的称呼,已有三千年历史,“九州之外,谓之蕃国”。
“胡”汉唐时对我国北方及西域的波斯、大食泛称为“胡”;从西域引进的物种称呼皆带胡,如胡瓜、胡萝卜、胡笳;唐对旅居长安的西亚人通称胡人。“胡”字带有贬义,如“胡虏”、“五胡”。
“夷”“夷”是对华夏族对东方各族泛称,汉时指四方少数民族,清代多指外国人。“近唯英夷,实乃巨诈”(龚自珍语);“夷”字民间使用较少,多见于文人笔墨。
“洋”《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现代化的”;《辞海》释义为“旧时泛指来自外国的事物”,与“土”相对。晚清出现许多冠以“洋”的词汇如东洋(指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洋文、洋布、洋行。“洋”长期被视为先进和高品质的代名词。
“西”“西”字专指西欧和美国,称呼其他国家时具体指出地域或国度,如非洲人、印度人。洋务运动后与西方有关者皆称“西”,如西服、西餐、西医等,我国对外称呼渐被“西”字取代。“西”字作为表示地域方位的概念,剔除了“崇洋”“慕洋”的成分,体现出民族心态的成熟。
“外”改革开放后,“外”字在对外交流中广泛使用,外汇、外贸、外资……,不但涵盖西方国家,也包括世界各国。“外”字彰显不亢不卑,不媚不张的民族气质。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取材料中关于中国人对西方或外国人称呼变化的若干信息,结合当时中国的国家地位、国民认知水平或民族文化心态的变迁过程进行分析和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信息展开分析论述,可依据材料自选角度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层次清晰,史论结合)
2022-05-19更新 | 222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曾纪泽谈到“改约之事,宜从弱小之国办起,年年有修约之国,即年年有更正之条,至英、德、法、俄、美诸大国修约之年,彼迫于公论,不能夺我自主之权利,则中国收复权利。而不著痕迹也。”曾纪泽的外交思想
A.体现清政府外交政策的近代化B.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实现
C.尚未认识到西方侵略的危害性D.反映国际治理体系渐趋公正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0年1月底,曼彻斯特商会的成员聚集在该市市政厅举行年会。在当时世界上最为工业化的城市的中心聚集的这68人中,最显要的当属棉花贸易商和制造商。这些自鸣得意的棉花贸易商和制造商有理由沾沾自喜;他们站立在一个世界性帝国一棉花帝国的中心。他们统治的工厂里,成千上万的工人操作着巨大的纺纱机和轰鸣的动力织布机。他们从美洲的奴隶种植园获得棉花原料,再将工厂的产品贩卖到世界最偏远的角落去。虽然他们自己的职业可以说平淡无奇,就是生产并贩卖棉线和布料,但是这些棉花商人却以惊人的从容在讨论世界各地的事务。

材料二   到1960年,大多数原棉以及大量棉线和布料再次出产于亚洲、中国、苏联和印度。在英国、欧洲其他地区以及新英格兰,只有极少数的棉花工厂还保留了下来。此前的棉棉花产业中心——曼彻斯特、米卢斯、巴门和洛厄尔——到处都是废弃的工厂,并为失业工人所困扰。事实上,在1963年,曾经世界上最重要的棉花贸易协会之一的利物浦棉花协会拍卖了办公家具。棉花帝国,至少由欧洲占主导地位的部分,已经崩溃了。

                                                            ——摘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1)(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棉花帝国”中心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下半叶欧洲主导的棉花帝国走向崩溃的原因。 从欧洲棉花帝国兴衰中,你能获得哪些认识?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以外交视角反思中国近代化之路,让我们重新认识近代中国,重新理解一个国家曾经走过的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就乾隆而言,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特使。乾隆把马戛尔尼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地答应。他的条件是:将来中国派使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王行跪拜礼……他的目的不外要表示中英平等。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他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至于马戛尔尼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中国都拒绝了。那次,英国和平的交涉要算完全失败。……中西的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西方国家不肯给清政府平等待遇。……

……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中国人,无论是汉族人,还是满族人,仍然闭关自守,力图维持历代在东方世界的光荣地位,根本否认那个日益强盛的西方世界。……我们研究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必须了解近代邦交是中国人的大困难……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中国落后。中国的军器和军队是中世纪式的军队,中国的政府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中国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世纪式的人民。……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然后去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才意识到非学西方不可。所以,中华民族丧失了20年的宝贵光阴。

……咸丰八年的《天津条约》和咸丰十年的《北京条约》是三年多战争和交涉的结果。条款虽很多,但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这种关系固可以为祸,也可以为福,关键看我们振作与否。奕䜣与文祥绝不转头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我们研究近代史的人所痛心的,就是这种新精神不能出现于鸦片战争以后,而出现于20年后的咸丰末同治初。一寸光阴一寸金,个人如此,民族更如此。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从上述史料中任意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25更新 | 210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John E.Schrecker曾对《清季外交史料》(1875—1911年)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他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1910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战争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到l902年至l910年间,每百页H{现次数高达22次之多。这反映出
A.甲午战争后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B.甲午战争后清朝外交理念的近代化
C.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转向制度层面
D.甲午战争后清王朝在外交中注意维护主权
8 . 对于16世纪西欧“价格革命”发生的原因,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往往侧重于美洲进口金银的影响。但后来有学者认为,更要考虑欧洲由农本向重商的转变,商品经济的发达才是“价格革命”的深刻根源。近年又有学者从气候、人口增长、粮食供应等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对“价格革命”产生了催化剂作用。据此可知,对“价格革命”发生原因的认识
A.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B.不同视角的研究有利于史学发展
C.史学研究不必拘泥于传统观点D.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于全面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03年,英国收入最多的2%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1/5,1867年则是2/5.在当时主流价值观念影响下,贫穷被看作是个人的事,失业人口甚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它可以把工资压至最低水平上,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这种态度,在1834年的《济贫法》修正案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它的目的是改变传统的济贫制度,取消救济原则,除非他愿意走进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的济贫院。

19世纪30-40年代,各种群众运动汇聚到宪章运动的洪流中,为避免法国式的革命,两次出任首相的狄士累利提出:“给茅屋以面包,给宫廷以和平。”自19世纪下半叶起,议会开始制定法律,包括《工厂法》《工会法》《劳资关系法》等;到20世纪初,又制定了《国民保险法》《养老金法》《工伤赔偿法》。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工人得到了选举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转向福利国家,最终消解了由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文灾难。

——摘编自钱乘旦《寻找他山的历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贫扶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2020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道,过去10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

——摘编自张德勇《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取得完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以来英国扶贫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脱贫攻坚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