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自行车的历史



19世纪,骑马出行还是很受欢迎的出行方式,但养马需要专人打理,马粪也会给道路带来污染。1817年,冯·德莱斯男爵发明了能够保持平衡的“跑步机”(甲)。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前轮安装了脚蹬的“米肖自行车”吸引了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这种装着木头轮子的自行车价格昂贵,是富有阶层的娱乐工具。1870年,一种配有钢质辐条的车轮诞生。1885年,英国人约翰·斯塔利发明了罗孚安全自行车(乙)。1888年,充气轮胎的发明提高了骑行的舒适性,自行车逐渐流行起来。不少女性加入骑行行列,她们抛弃沉重的裙装,走出深居简出的生活,“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自主”(丙)。

20世纪上半叶,自行车大批量生产,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普通民众的宠儿。“工人和职员不必住在工厂附近,可以选择享受郊区的环境;农民不必困在乡野,而可以选择体验城市的繁华。”自行车形成完备的生产、销售和维修体系,许多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如法国的标致和德国的欧宝都是靠自行车制造起家。二战后,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远距离高速的舒适体验使汽车取代自行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七十年代后,因石油价格上涨、工业污染以及汽车带来的交通拥堵,一些国家重新倡导自行车交通。近年来,与移动互联技术相结合的共享单车兴起。自行车没有噪音和污染,又能锻炼身体,深受城市精英阶层和健身爱好者的喜爱,成为引领时尚的新潮流。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交通与社会变迁的视角,解读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07-09更新 | 297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主观题汇编(材料分析题+论述题)
2 . 史学传统与中国文化

材料一 人们称赞《史记》所述“不虚美,不隐恶,其文直,其事核,故谓之实录”。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撰写《史通》一书,专设《直书》一篇,盛赞史学史上那些敢于秉笔直书的史学家。但这并非史学家的最终目的。司马迁作纪传体通史《史记》,为的是“述往事,思来者”,司马光作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目的在于希望统治者能够“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当历代鼎革之际,继起的皇朝都十分重视修纂前朝历史,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也不例外,以此作为朝政大事。元朝至正三年(1343),即诏令纂修宋、辽、金三史。清朝入关第二年,顺治二年(1645),即下诏修明史。他们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作为学习的榜样,自称是炎黄以来“治统”和孔子以来“道统”的继承者。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材料二 中国文化与外民族文化系统的交流中,也传递出独有的“智慧之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公元8世纪前后东亚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大规模移植与受容,将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上连成一气,形成一个在地理上以中国本土为中心,在文化上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东亚文化圈内,而且对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世界的文化也影响甚巨。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出现了一批介绍外国史地的著作,如《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随着对外部世界了解逐渐增多,外交史和各国史地也成为史学研究重点之一。一方面,清官方也开始关注外交史,《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以后又有《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等几部书,就是官方主持修撰的大型中外交涉历史的资料汇编。另一方面,一批出使国外的大臣在以日记形式详细记载外交事务的同时,还对所出使国的地理风貌、人文历史进行考察,留下了丰富记载,如王韬的《法国志略》《普法战事》,薛福成的《续瀛环志略》等。

——摘编自刘俐娜《晚清的史学发展与变革》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优良传统。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8世纪前后中国文化是如何惠及东亚文化圈的?
(3)依据材料三,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史学研究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2-05-31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材料解析题38题)(北京专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久以来,威尼斯共和国都是地中海地区的金融与航运中心,形成了重视商业利益的社会氛围。1469年成熟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传入之后,威尼斯印刷产业迅速发展,受到贵族富商的投资青睐。以阿尔丁出版社为例,出版商阿尔杜斯发现了当时市场上希腊文印刷的空白,于是荷马的史诗、伊索的寓言、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这些手抄本时代的文字在威尼斯第一次被印刷出版。他还在印刷史上首次使用了逗号、句号和分号,使文本的阅读更加流畅无误;在书籍的开本方面,其首创的小八开本袖珍书使书籍更易于携带。除了古典时代的作品之外,乐谱、地图、带有解剖图解的医学书籍、世俗趣味的方言读物,都在这里大规模出版。到16世纪初期,威尼斯已经成为欧洲出版业的中心,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发动机。

——摘编自李昕《设计史视角下威尼斯早期印刷出版业的宏观形态塑造》

材料二   1884年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点石斋画报》,到1898年终刊共发行528期,刊出了4600余幅配有文字的手绘石印画。创刊之初,美查认为“画报盛行泰西,盖取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皆为绘图缀说,以征阅者之信。俾乐观新闻者有以考证其事,而茗余酒后,展卷玩赏,亦足以增色舞眉飞之乐”。学者将《点石斋画报》的图像分为“战争风云”“中外交涉”“声光电化”“舟车便利”“仁医济世”“租界印象”“西洋奇闻”“文化娱乐”等类型。以下是摘选自《点石斋画报》的两幅作品及其配文。

兴办铁路

五月下旬,天津来信云,创办铁路一节,朝廷业已允准,由大沽至天津,先行试办……将来逐渐推广,各省通行,一如电线之四通八达,上与下利赖无算,向不禁拭目俟之矣。(部分文字摘录)

迎迓李傅相

中日失和已有一年,各埠生意清淡,故泰西各国从中劝和。特来电音恳请傅相至东瀛议和。倭主派外务大臣伊藤引舆迎迓。

——摘编自陈平原《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威尼斯成为欧洲出版业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点石斋画报》的作品特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024-01-20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4 . 中国古代把零星核算谓之“计”,把对一定时期的经济情况的总合考核谓之“会”。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田律曰:县官乘马过县,欲贷刍禀、禾、粟、米及买菽者,县以朔日平贾(价)受钱,先为钱及券,诟(读xiànɡ,古代的储钱器)以令、丞印封,令、令史、赋主各挟一辨,月尽发詬令、丞前,以中辨券案雠(校对)钱,钱辄输少内(收储钱财的机构),皆相与靡(磨)除封印,中辨藏县廷。

——摘编自《岳麓书院藏秦简(肆)》

材料二   明朝户部主管会计工作,省、府、州、县都有主管会计。国家按“四柱清册”制定了统一的帐薄格式——“印信文簿”,颁行全国。“印信文薄”是国家主要帐薄,具有总帐性质,规定每天登记,定期选官送部里。中央各部门,地方府、州,又设置专项分类帐薄,如盐院的“红字得”、“钞关文薄”等。帐薄的记登记实数,又登记按数量折银或钱的金额,以登记金额为主。

——摘编自王光达《中国古代会计简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对于研究秦朝会计制度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会计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023-07-08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2 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服饰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篱。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帏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帏帽大行。中宗后(女子)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开元末,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衣胡服。

——摘编自《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   图是唐代张萱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

材料三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升平,而玄宗以声色犬马为羁縻诸王之策,重以蕃将大盛,异族人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

——摘编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阐述三则材料对研究唐代服饰的价值。
(2)依据三则材料,概括唐代服饰发展呈现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时代风貌。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唐代服饰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
2023-06-28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6 高二期末考试材料分析题
6 . 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出“民之所优,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深刻揭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高度概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平帝纪》载:“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狡者,腾空房舍,为置医药。”《南史·齐文惠太子传》曰:“太子与竟陵王子良俱好释氏,立六疾馆,以养穷人。”《太平广记》云:“(洪)坊于陕城中,选空旷地造龙光寺,又建病坊,常养病者数百人。”《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

——整编自《中国抗疫简史》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持续广泛的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尝试。这包括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建立了“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领导建立了中共党员占1/3、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占1/3的“三三制”政权,解放战争时期在各解放区领导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普遍实行人民民主的原则,为1949年以后建立人民政权、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积累了重要经验。

——整编自张磊《中国共产党怎样实现和发展了人民民主》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

——摘编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结合所学,简要概述古代疫病的危害。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府应对疫病的举措。
(2)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人民民主政权进行了持续广泛的“尝试”,请就此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选择阐述: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与法制方面的尝试;②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与理论方面的尝试。同时,请分析①②尝试对“1949年以后”新中国政权建设的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毛泽东是如何“真正把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的。
7 . 人口迁移与文化融合。

近代以来国际移民的历史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见下表∶

时期

基本情况

1500-1800年这时期国际移民人数最多的是非洲黑奴,国际移民的明显后果是欧洲人在非洲、亚洲尤其是美洲占据了许多地方。
1800-1914年据某社会学家统计,1846-1924年间,欧洲移民85%前往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其中英国是向外移民最多的国家。19世纪中叶黑人奴隶制取消后,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和印度的契约劳工制。高二历史试卷第8页(共10页)时期基本情况
1914-196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断了欧洲向外移民的高潮。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在全球蔓延,各个大国对外来移民的排挤和歧视减少了国际移民的数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正常的经济移民基本停止,但政治性移民则空前增加。例如,二战后,因战争期间被德、意、日强行迁移的苦役劳工返回祖国,参战士兵和平民被遣返回国;殖民体系瓦解后,许多西方殖民者被迫回国等等。
1960-2004年人口的跨境移动是全球范围内的人口迁移,全球移民的供应地从欧洲转移到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欧洲的向外移民在世界移民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小,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在向外移民中的份额显著增加。从70年代开始.劳工合同迁移的规模逐渐扩大,大批劳工移民到海湾国家,很多移民从亚洲、南美洲迁移到美国和加拿大。到了80年代,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也开始大量吸收外来劳工移民。

——摘编自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以来国际移民的特点。
2022-06-02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期中冲刺(高频材料解析题38题)(北京专用)
8 . 【“阿波罗”与世界科技】

材料一   1970413日,美国“阿波罗13号”飞船即将抵达月球时,氧气罐爆炸,电源损坏,登月失败,航天员陷入危险之中,此时距离地球已38万公里……航天员首先感到极度恐惧绝望,后经过精密测算和细致分析后,利用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差,设计出返航方案。在地面中心的指挥下,航天员靠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勇敢,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强烈的求生欲,44夜后返回地球轨道。期间共有12个国家提供了救援舰船和飞机,分布在美国军舰未能顾及的海域内等候。

——摘编自[美]恩斯特·史都林格《有这么多人吃不上饭,为什么还要探索宇宙?》

材料二   美国不设统管所有研究开发工作的主管机构,也没有一个统一的科技政策。政府主要通过各种合同,如研究合同、采购合同,组织各大学、工业公司和政府研究单位来完成科技计划、贯彻政府的科技政策。美国历来重视制定科技发展计划;重视国防研究和基础研究;注重对大学教育和研究的投资;促进政府研究中心、工业公司与大学间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推动大学研究成果直接转化为商品;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重视技术人才引进。

一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阿波罗13号”能成功返回地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科技政策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医官编制庞大,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平民百姓处于看病难,看病贵的状态。宋代,由于宋太宗、宋仁宗的重视,医疗卫生出现了重大改革,医生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君子不耻”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到“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观念的改变,成了宋朝医改根本性的、强大的推动力。宋代政府兴办官办医学教育,建立医疗部门研制药品救济贫民等,这些医改成果,一直延续到元、明两代。

——摘编自王征桦《医改在宋朝》

材料二19世纪30年代,英国社会改革家呼吁开展公共卫生改革。在查德威克与约翰西蒙两人先后担任英国卫生官员的半个世纪里,对乡村医疗行业进行完善,相继出台了一些专门性的公共卫生法案,以期改变英国乡村的卫生状况,解决民众的健康问题。随着改革一直持续到19世纪后期,乡村医生职业群体变得更加专业,乡村医院等医疗机构更加完善,乡村医疗行业逐步实行现代化。而议会在布卫生法案时,对乡村基层民众的公共卫生需求也更加关注,英国乡村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得以建立。

——摘编自阿楠《浅析19世纪英国乡村的公共卫生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进行医疗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乡村公共卫生改革取得的成果。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表现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前面一妇女播撒种子,其后一男以耰(yōu)打碎土块以覆盖播撤下的种子。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

——摘编自张铭《历代<耕织图>中农业生产技术时空错位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耕织图对研究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史料价值。
2021-12-27更新 | 2922次组卷 | 20卷引用:模块综合检测卷(二)——选必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