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印刷书籍题材广泛,不仅包括传统的经、史、子、集和佛道等经典,并且还扩展到小说、音乐、工艺技巧、航海日记、造船以及西方的科学论著。雕版印刷业成就斐然,蓝印、套印、彩印开始流行,版画雕印精美。全国形成一个生产、销售图书的工商行业,比屋皆鬻书籍,天下商贩者如织。清代前半期,官府对学术积极奖掖,政府征召著名学者官吏编书修史,推动了印刷业的发展。特别是明清之际《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类书的编纂,大大丰富了印刷出版的内容。在质量方面,以清代前期内府本和私家精刻本为最好,有些坊刻本也属上乘,不仅注重校勘,而且刻写、纸墨、装帧等都很考究。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印刷业极度落后。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对印刷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体制改革,把书刊印刷的技术装备和器材纳入国家计划生产供应渠道。随后,印刷技术装备被列入国家重点技术改造专项,有关部门先后投入资金近30亿元,安排技术改造项目261个。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由王选院士牵头研发的计算机汉字信息处理和激光照排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大大加快了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进程。2016年,我国共有印刷企业101420家,从业人员309.1万人,实现印刷总产值11544.7亿元,利润总额675.3亿元,对外加工贸易额874.3亿元,我国印刷业的产业总量已经超越德国、日本,连续多年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摘编自范军《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开放4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印刷业的特点,并概括明清时期促进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印刷业发展的意义,并分析成就取得的原因。
2021-05-09更新 | 68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受工业革命影响,英国伦敦人口在1831年达到159.5万人。当时,伦敦虽然形成铁路干线的基本格局,但并没有解决城市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不过,铁路建设为后来伦敦地铁的修建积累了经验,准备了人才和技术的条件。市政律师查尔斯·皮尔森提出修建地下铁路的建议,并做了大量游说工作,使修建地铁的法案在1854年获得伦敦市议会的通过。伦敦市政府组织强烈支持地铁工程,并购买了价值200000英镑的都市地铁公司股份。经过四年施工;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伦敦正式开通。地铁不仅使人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场所之间,而且把大量市中心人口疏散到郊区。1877年,伦敦区域地铁线路延伸至威斯敏斯特,从而推动了贝德福德公园的开发。还有在肯辛顿附近举办过许多展览会,每年大量游客都蜂拥而至,这主要归功于地铁公司发行了只需1便士的往返票。

——摘编自贺鹭《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地铁》

材料二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地铁于1965年开工。作为中国的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修建包含着无数创业的艰辛。由铁道兵等组成的施工队伍,仅用了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地铁一期工程就建成通车。受“适应军事上的需要,兼顾城市交通”的建设方针影响,北京地铁建成了一条不符合运营要求的“战备线”。1978年,北京地铁全体职工经过许多不眠之夜的连续奋战,改造和整治设备,为首钢等西郊大厂上万名职工提供了上下班交通工具,为他们每天减少一个多小时的出行时间,而且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把地铁从战备型向运营生产型过渡起到关键作用。1996年,北京地铁开始实行3分钟间隔运行方法,地铁早、晚高峰的拥挤现象得以缓解。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中心区人口、产业向新城转移,由地铁等方式组成交通网连接通州、大兴等新城。到2050年,中心区至较远的卫星城可在70分钟左右到达,为把北京建成宜居城市提供便捷、舒适、环保的交通服务。

——摘编自王德兴《北京地铁4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地铁修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北京地铁修建的特点。
(3)根据材料,简析伦敦地铁与北京地铁建设产生的共同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盐铁论》记载,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蹋鞠斗鸡”为乐,百姓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蹋鞠”。下图为考古发掘的汉画像砖蹴鞠图,这说明

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信B.历史研究依赖实物史料的发掘
C.画像砖能真实再现历史场景D.文字和实物史料可相互印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所示是20世纪初发现的古印度石刻印章,它的发现印证了古印度文明,同时也使印度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认为印度文明不亚于甚至超过宗主国文明。这一发现在当时

(珍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古印度石刻印章)
A.推动了考古事业的新发展B.印证了印度政治和经济模式
C.有利于推动民族解放运动D.提高了东方文明的世界地位
2021-05-01更新 | 400次组卷 | 25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云南昆明·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管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
14世纪黑死病横行欧洲时,部分医生佩戴鸟嘴面罩,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疾病的传播。
19世纪末巴斯德用实验证明了空气中有细菌存在之后,莱德奇建议医护人员在手术时戴上一种用纱布制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结果大幅度减少了伤口感染率,口罩在欧洲医学界逐渐流行开来。
19181919西班牙流感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性要求戴口罩,口罩成了疫病出现的象征性影像。
1952长期的污染以及高气压滞留导致伦敦大雾围城,伦敦人染上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肺部疾病,口罩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21世纪初2003年中国“非典(SARS)”期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此后,除了防毒、防霞、防过敏、防病毒之外,各色各款的口罩还成为年轻人展示个性与耍酷的.工具。

——据欧阳晓黎《口罩从历史中来》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04-30更新 | 947次组卷 | 14卷引用: 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有同学在研究“中国近代洋货观”问题时,引用了下列晚清时期的材料:

材料一  《增补都门杂咏·洋取灯》

纤纤寸木药硝粘,引得灯光胜火镰。

莫怪烨奴夸利用,缘他工省价还廉。

(注:洋取灯即火柴)

——《清代北京竹枝词(十三种)》

材料二  今行于中国者,轮船、枪炮之外,如钟表、音盒、玩好等物皆有损无益者,而华人爱之购之;如电线、火车、耕织、开矿诸机器,皆有益无损者,而华人恶之诋之。以故振作难期,漏卮(意为财富外流)莫塞,识者伤之。

——郑观应《易言·论机器》

材料三  欲禁民人不用洋货,势所不能,则莫如中国自行筹资,逐一仿造,庶几将中国之货易中国之钱,富者可便于购求,贫者更开无数谋生之路。按之和约亦所准行。而来华之洋货日稀,即银钱流出日少矣。

——据《申报》(1892年)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时期的洋货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你对该同学利用上述材料进行历史研究有何看法?
2021-04-26更新 | 32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专用-卷03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从地理空间变化的角度进行党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秦岭一陇海铁路为空间界线,以1937年为时间界线,中共组织的发展呈现十分明显的重心南北易位现象。19273月,全国党员人数南方省份占比超过80%,其中湖南、湖北、江苏(含上海)广东占比排前四,而北方地区的党员仅占全国数量的10.94%。1945年七大召开时,就军队中党员人数而言,北方军队党员达40万左右,而南方军队党员仅7万左右,党员人数较多的省份主要是河北、山东、山西。

——摘编自应星、荣思恒《中共革命及其组织的地理学视角》

材料二   根据社会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地调整空间战略,是党夺取政权、掌握和巩固政权的基本经验之一。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的空间战略选择与布局,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必须面临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城市与农村空间中进行的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对党的历史产生过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党史活动原有的展开路径与模式,衍生出了全新的党史发展轨迹。

——摘编自崔保锋《空间思维与中共党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45年中共中央常驻地迁移路径,并概述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重心“南北易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某一次空间战略选择,说明其必要性与战略意义。
8 . 家庭婚姻的沿革体现了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欧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核心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主要形式。例如,英国的宗族和家庭从1500年开始衰弱,到17世纪中叶,家庭成员的平均数目降到了5人左右,核心家庭占据统治地位。一般来说,在核心家庭中,男女为了经济上的自立不得不晚婚。根据对当时英国一个村庄的研究发现,男女结婚平均年龄在27岁以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妇女第一次结婚,平均年龄接近30岁。

18世纪晚期开始,晚婚的模式被打破了。1750年以后,特别是在手工工场工人中间,婚姻更加自由,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加强了,许多穷人在“仅有两架纺车,甚至没有一张床的情况下”就结婚了。一直到1850年,欧洲的婚育年龄在不断下降。

19世纪下半叶,人们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工人中间,恋爱婚姻已经取代工业化前的那种长期求婚过程和买卖婚姻。当时,一位法国人说:“结婚一般是因为相爱,而不是为了财产。”婚姻更多来自不同地区和城市,年龄也更加接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编写一段男女对话,体现欧洲近代家庭婚姻的变迁。
(2)结合欧洲家庭婚姻的变化,说明家庭婚姻的变迁所体现的社会进步。
2021-04-20更新 | 31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曲阜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