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史学界一般认为,明代玉米传入中国。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用下列材料探究玉米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来源成书时间关于玉米的记载
河南《襄城县志》嘉靖三十年(1551年)“玉麦”
甘肃《平凉府志》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番麦”、“西天麦”
(明)田艺衡(文学家)《留青日札》序作于1572年“御麦出西蕃,旧名蕃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
(明)兰茂《滇南本草》(药物学专著)最晚成书于1476年“玉麦须(玉米雌蕊花丝),味甜,性微温,入阳明胃经,宽肠下气”
A.《襄城县志》《平凉府志》为官方记载,完全准确可靠
B.《平凉府志》的记载晚于《襄城县志》,故可信度较低
C.《留青日札》是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D.《滇南本草》作为史料,应注意与其他史料互相印证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长城,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识别程度最高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国家的象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文人志士开始通过长城表达忧国忧民、保家卫国的思想。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于遣戍伊犁途经嘉峪关时写下“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表达了他抗击外敌侵略的愿望和悲壮不屈的浩然之气。19355月上映的抗战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在电影放映后迅速成为中国最流行的抗日救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把“中华民族”和“新的长城”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关于长城新内涵最经典的表达方式”。至此,长城的国家象征意义已清晰可见。19499月《共同纲领》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明确地把长城推向新中国的国家象征地位。2014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向海内外发表新年贺词,背景画始终是万里长城。

——摘编自王雁:《论长城国家象征意义的形成》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长城的国家象征意义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是有关曹操墓的几则材料,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材料出处
曹操为人奸诈,担心死后遭人复仇,下令为自己设疑冢七十二座,用来欺瞒天下人。 《三国演义》
(曹操生前)常以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故预自制终亡衣服,四箧而已。《三国志·魏书·武帝记》
曹操墓“不封不树”,地表没有封土,陵墓前不树碑,里面更是不随葬任何金银珠玉,简陋无比。2008年考古发掘
A.《三国演义》无史料价值B.《三国志》记载真实无误
C.考古与文献记载完全吻合D.曹操墓内随葬品相对较少
4 . 《明史·食货志》记载:“初,太祖设养济院收无告者,月给粮。设漏泽园葬贫民。天下府州县立义冢。又行养老之政,民年八十以上赐爵。复下诏优恤遭难兵民。”这表明明初政府
A.重点救济遭难兵民B.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C.践行孔子仁政理念D.稳定社会以恢复经济
2022-05-15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某学者在研究唐末五代枢密院的渊源及其演变之基础上,指出(北宋初期中枢设置) “所谓相权之分割更应是削枢密之权,以实中书(中书门下的简称)之任。换言之,这毋宁是重建中书宰相制度的开始,而非其分割与削弱的肇端”。该学者
A.肯定了枢密院与中书门下的权力制衡B.将宋初中枢设置置于长时段进行考察
C.认为宋初皇权通过相权的分割得以强化D.以枢密院掌军政为分割宰相事权的例证
2022-05-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表是甲午中日战争中有关时事的报道
报刊时间内容
《时事新报》(福泽谕吉创办)1894年12月6日插图:“战争后旅顺的惨状”
1894年12月15日标题:“旅顺杀戮和道德”
社论:“杀戮行为非军务职守,是对敌人罪恶的‘打扫’。”
《纽约世界》(美国人创办)1894年12月12日标题:“日本军的残虐行为”
社论:日本军(在旅顺)三日连续对包括老少妇孺在内的非武装住民肆意滥杀的行为……玷污了日本自誉的文明。

对上表信息解释合理的是
A.两者属不同类型史料,可交互印证
B.新闻报道带有主观性,不能作为一手史料
C.《纽约世界》作为他证,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D.《时事新报》掩盖了历史真相,可信度较低
2022-05-1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届高考考前模拟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商代古书《归藏》未著录于《汉书·艺文志》,至宋以后全部亡佚。前人多以为晋代以来古书引用的传本《归藏》为汉以后人所伪作。湖北王家台条墓出土《归藏》残本,其内容与古书所引佚文基本相合,可见传本《归藏》确为先秦所传。这说明
A.经考古验证的文献记载方具可信度B.新出上文献决定历史研究方向
C.实物史料较文献史料更具研究价值D.史料互证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2022-05-13更新 | 275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立后,洋务运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专题。最初,学者往往依据范文澜与胡绳对洋务运动的描述与评判进行研究。但在1954年胡绳提出“三次革命高潮”论后,洋务运动由此被打入学术研究的“冷宫”。直到1961—1964年,洋务运动研究迎来小高潮,除了对洋务运动宏观意义上的性质讨论关外,在具体史实和相关洋务人物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恶化,小高潮昙花一现。

1979之后的二十年,学界发表洋务运动史的专论超过623篇,综合性专著、论文集、史料资料集,等等,举凡也有数十种之多,此外,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这些研究既有对洋务运动研究范式理论宏观意义上的检讨与检讨,也有个案实证研究的深入与新专题领域的拓展,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洋务运动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摘编自邱志红《60余年来国内洋务运动史研究述评》

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情晰。)
2022-05-07更新 | 264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唐六典》规定:“凡庶人年八十及笃疾,给侍丁一个;九十,给二人;百岁,给三人。”政府还规定,除“十恶”之外,家有80岁以上亲人及笃疾,据《令》应侍养者,申报刑部,听候处分,可以暂缓流刑,以充侍养,待亲人终周年后,方押送流放之地。这些规定反映了当时
A.社会保障体系完善B.法律政策执行灵活
C.社会经济发展繁荣D.崇儒尊孔治国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康熙帝是否喝了人参汤而死于非命,历来众说纷纭。据故宫所藏档案《康熙朝起居注》记载,1693 年,康熙因误用人参导致病情加重,御医也受到严惩,自此他慎用人参。清史专家冯尔康在《雍正传》中指出,康熙帝认为用人参不适合北方人,根本就不食人参。所以他推测康熙不大可能死于喝人参汤。据此可以得出
A.原始档案比历史著作更接近历史事实B.通过史料互证方法即可还原历史真相
C.综合多种历史记载可以增进历史认识D.历史研究观点随着时代发展更加全面
2022-04-21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