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剿夷抚夷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商战抗夷“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以夷制夷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域外中华文化起源说

1921年仰韶文化发现以前,域外关于中国文化起源之说,主要通过文字语言等方面的异同比较论证中国文明源自外来。传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克伯里的“西来说”。1894年,拉氏认为:“整个中国文明只不过是巴比伦文明的退化模仿”。多数学人“骇其说之新奇,先后从风”。五四之后,拉氏西来说受到民国学人的质疑、批判,并与20世纪30年代逐渐消失。

1921年,外国人安特生开始在河南仰韶进行考古发掘。通过比较仰韶彩陶与安诺和特里波列的彩陶纹饰后,安氏认为:“吾人就考古学上证之,亦谓此等着采之陶器,当由西来”。对此,民国知识界虽有所指摘和质疑,但其学术影响深巨,国人多有肯定和赞赏。1926年,李济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挖掘。基于此次挖掘,李济认为:“我们还没得着十分可靠的证据,使我们断定在中国所找的带彩陶器确实发源于西方。”……30年代末之后,对安氏的质疑与批判则成为普遍之势。

3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者相继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等地组织考古发掘,出土了中国以外地区所不存在的史前时代之遗物,这昭示着中国存在一个不同于彩陶文化为代表的古老文化。由此域外学者逐渐放弃了纯粹的“西来说”,转而多采“渗入说”或“影响说”。而此时期,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起源之本土说成为当时我国学界的主流议题。

——摘编自吴原元《域外中国文明外来说在晚清民国知识界的回响及启示》


域外中华文化起源说的流行情况,对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2023-09-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大历史观”与历史解释】

材料   章开沅先生(1926-2021)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历史学家。在他看来,史学的使命如司马迁所言,就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章开沅力主“大历史观”,提倡学习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主张,即从历史的长时段来把握和研究具体的历史事件。他率先提出辛亥革命史研究要“盘点三百年,三个一百年”的观点,他认为:“应该了解孙中山辛亥革命之前的一百年,特别是辛亥革命怎么来的,孙中山的纲领怎么来的,它都是有依据的。同时还要盘点辛亥革命后的一百年。还要研究从现在开始,往后的一百年。”

——摘编自马敏《论章开沅史学思想的特质》

请你选取某一历史事件,运用“大历史观”进行论述。(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3-09-08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4届高三上学期起点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

西方

古文经学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偏重训诂以兰克(17951886年)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历史向来把为了将来的利益而评论过去、教导现在作为自己的任务。对于这样的任务,本书是不敢想望的。它的目的只不过是如实直书而已”

今文经学

孔子是托古改制的“素王”;注重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以克罗齐(18661952年)为代表的批判的历史哲学派“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只有当现实生活的发展需要历史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的历史就会变成现在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西方学术的区别或联系”,自拟论题,结合中西方历史研究的情况予以论述。
2023-09-06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名校联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程和铸就的世纪伟业,人们不难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创新史,是一部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造出众多的新事物和历史奇迹,在不断的创新中开辟着通向胜利的道路,取得革命建设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

——摘自庞元正《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创新史》


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选择其中一个“新事物或历史奇迹”,提出一个主题,结合具体史实加以阐述并说明其创新之处。(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3-09-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外交代表埴原正直与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就“中国收回旅顺大连在内的所有租借地的要求”展开了争论,中日双方各就自已对租借地统治权的合理性表达了观点。这一争论很快传回中国国内。

对此,梁启超在一次演讲中强调:“日本人……的用意,不外是要把东三省收作自己囊中物,还借此送一个秋波给英国,叫他去打西藏的主意。我们中华民国现在的疆域,都是多年来从历史上传下来,这些历史事实,都是天下共见,也不必我逐个地方来背履历。但对于日本人眈眈垂涎的东三省,我却要把历史上证据搬出来,请全世界人评一评。”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专门撰文与梁启超争辩,内藤湖南提出:“从来中国人的地志记载中交聘国与朝贡国、朝贡国与真正的领属地之间的区别都不明确,因此历史上被认为是领土的事实,在今天的国际关系和学问上是不可能被认可的……从今天的国际关系上思考,在政治上没有对该地进行统治,在经济上没有对该地进行开发,只是主张名义上的领土权,不仅毫无益处,而且实际上可以说是妨碍世界文明的进步的行动。因此,对于如满洲这样依靠日本的资本和日本人的经济能力而得以开发,而对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的地方,仅仅凭着名义上的领土权,就想无视日本人的特殊利益,世界列国能认可吗?”

——摘编自刘岳兵《近代中日关于东北问题的论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与内藤湖南的争议进行评述。(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9-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不乏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从不同史料对同一战役的记述中,可以探寻出一定的历史规律。下面是几段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述。

材料一   曹公已临其境……(备)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

——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忽一军指说:“江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操笑曰:“公覆(黄盖字)来降,此天助我也!”来船渐近……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左边是韩当、蒋钦两军从赤壁西边杀来;右边是周泰、陈武两军从赤壁东边杀来;正中是周瑜、程普、徐盛、丁奉大队船只都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此正是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

——罗贯中《三国演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影响赤壁之战胜负的因素,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因素”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铁三角”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小农经济主导地位的强化与传统程朱理学的束缚构成了一个铁三角的关系:双向箭头表示双方的相互作用。

——据毛佩琦《明清易代与中国近代化的迟滞》

材料二   从世界史或全球史的立场看,明初中国专制王朝国力的鼎盛时期正是欧洲黑暗的中世纪,西方透露出的资本主义曙光与明中叶以降中国社会新旧交替的冲动几乎同时。西方的兴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正是中国的明清之际,西方文明赶上东方文明,中国从先进到滞后,就是在这一时期内发生的。所以说,明清易代是中国近代化迟滞以及中国从先进走向落后的转折点。

——据余同元《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及转型障碍》

结合材料一论证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9 . 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2023-06-30更新 | 4089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德鲁·罗伯茨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认为落后的中国在那场高度机械化战争中贡献不大,对于中国战场几乎是一笔带过。利德尔·哈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40章中关于太平洋和远东战争仅有寥寥5章。丘吉尔密友马丁·吉尔伯特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52章中仅有34章提及东方战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主编的11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关于远东地区内容仅有1卷,但该套丛书对于战况不甚激烈的中东战场乃至于战时中立国,却各有独立1卷加以叙述。号称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丘吉尔所著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在长达12卷的回忆当中,仅将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汇编为《日本的猛攻》1卷,对中国战场视而不见。即使是拉纳·米特所著《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一书对中国战场的关注也仅仅限于淞沪会战、豫湘桂战役等少数几个战役。

被《伦敦时报》誉为“一本迄今为止描写‘二战’史最好的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以德国入侵波兰作为“二战”开始的标志,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视为其全面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史学界)大多将中国战场作为太平洋战场的从属战场。服部卓四郎的《太平洋战争全史》刻意淡化中国战场价值,将日军在华视作太平洋战场的组成部分,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被美军击败视为其战败的主要原因。美海军陆战队弗兰克·霍夫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争夺战》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太平洋战场反攻阶段美军从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到冲绳岛最后一战的战斗历程,似乎东方战场只由太平洋战场单独构成。

——摘编自王安中《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东方主战场地位》

关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是我国史学界在“二战”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运用以上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谈谈在研究中如何建构正确的史学话语体系。(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5-31更新 | 23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4届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