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事件出处
齐国大夫崔杼杀死齐庄公后,太史和两个弟弟都因坚持秉笔直书“崔杼弑其君”而被杀。南史氏听说此事后,担心历史记载中断,“执简以往”,发现太史的四弟已经如实记录才放心地回去。据《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贞观年间,褚遂良负责记录皇帝言行。唐太宗欲索取过目,被他拒绝。太宗问他:“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褚答曰:“臣职当载笔,君举必记。”据《旧唐书·褚遂良传》
袁枢负责编修国史,宰相章惇的后人以同乡身份,婉转请袁枢“文饰”章的传记。袁枢当即拒绝:“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下,不可负天下后人公议!”据《宋史·袁枢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如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12-2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选科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上,日本外交代表埴原正直与中国外交代表顾维钧就“中国收回旅顺大连在内的所有租借地的要求”展开了争论,中日双方各就自已对租借地统治权的合理性表达了观点。这一争论很快传回中国国内。

对此,梁启超在一次演讲中强调:“日本人……的用意,不外是要把东三省收作自己囊中物,还借此送一个秋波给英国,叫他去打西藏的主意。我们中华民国现在的疆域,都是多年来从历史上传下来,这些历史事实,都是天下共见,也不必我逐个地方来背履历。但对于日本人眈眈垂涎的东三省,我却要把历史上证据搬出来,请全世界人评一评。”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专门撰文与梁启超争辩,内藤湖南提出:“从来中国人的地志记载中交聘国与朝贡国、朝贡国与真正的领属地之间的区别都不明确,因此历史上被认为是领土的事实,在今天的国际关系和学问上是不可能被认可的……从今天的国际关系上思考,在政治上没有对该地进行统治,在经济上没有对该地进行开发,只是主张名义上的领土权,不仅毫无益处,而且实际上可以说是妨碍世界文明的进步的行动。因此,对于如满洲这样依靠日本的资本和日本人的经济能力而得以开发,而对世界文化做出了贡献的地方,仅仅凭着名义上的领土权,就想无视日本人的特殊利益,世界列国能认可吗?”

——摘编自刘岳兵《近代中日关于东北问题的论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梁启超与内藤湖南的争议进行评述。(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09-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论水道》是一部关于罗马水务的专著,作者弗仑提努斯(约公元35年-约公元103年),其在担任罗马水利总监期间,撰写该书,书中记载各条水道的输水量,水管的规格,水务相关的法令法规等信息基本源于官方档案。在使用前人的记载时,他认真分析和比较,亲自测量每条水道的实际流量和供水量,纠正原有官方档案存在的错误。

——摘编自张尧娉《弗仑提努斯<论水道>及其史料价值》

根据材料,简析《论水道》的史料价值。
2023-04-21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古时起,中国人便对埃及文明抱有浓厚的兴趣。《永乐大典》等古籍便有对古代埃及的相关介绍,但这些记载几乎都是由番外使节或商人转述而来的。19世纪中期,王韬等人以及清政府派往欧洲各国的使臣们成为埃及访古的首批中国人,他们中的很多人热衷于收藏埃及文物,如朝廷重臣、金石学家端方就曾收购了不少埃及铭刻,这些铭刻中的一部分至今还保存在中国。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近代早期国人对于古代埃及文明抱有的是一种盲目猎奇的心理。

19世纪末以来,伴随着最新考古成果的传入,作为历史新兴分支学科的埃及学以及相关知识也被大量报纸杂志所刊载。……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知识界掀起了反思埃及历史的高潮。当时的报刊有大量关于埃及反帝斗争和独立运动的报道,如1936年的《知识半月刊》就刊登了《怒吼吧,埃及!怒吼吧,中国!》的文章。穿越时空的阻隔,中国与埃及终于在近代纷乱与动荡的历史舞台上相遇了。

——摘编自张赫名《穿越时空的相遇——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析近代中国人对埃及的认知与研究。
2023-05-23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多用“酒池肉林”来形容商纣王的奢靡。《史记·殷本纪》记载:“大最乐戏于沙丘,(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保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但在汉代之前的所有史书中,从未出现过商纣王搞“酒池肉林”的记载。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就为商纣王叫屈:“桀纣之谤,千岁之积毁。”东汉王充就曾经在《论衡·语增》中质疑过“酒池肉林”的真实性。民国时期的大学者顾颉刚先生统计,在《尚书》中纣王的罪名仅6条,到了西汉时期就变成了55条了。

不过殷商时期“酒池肉林”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尚书》虽然没有提到“酒池肉林”,但是提到了殷人嗜酒的问题。《尚书》有多篇记录了周人批评殷人嗜酒,周公还为此发出了禁酒令(《尚书·酒诰》)。

有学者从民俗学角度对“酒池肉林”提出了其他解释:“酒池”是上古时期人们群聚饮酒、以水调节酒浓度习俗的反映。纣王的“酒池”就是兑酒的水池。“肉林”是上古时期裸体祭神习俗的反映。许多国家都曾经存在裸体祭神的习俗,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云南红河某地区还有裸祭习俗。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收藏的春秋青铜屋,内有裸体乐师奏乐歌舞。有学者认为这是裸体祭祀仪式,按照这种解释,这个铜屋就是最真实的“肉林”。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辨析“酒池肉林”的真实性。(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2-04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名校教育联合体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史学研究与历史演进

材料   古今中外出现了众多的历史学家以及多元的史学范式,这为我们理解历史提供了多重视角。

作者及其著作主要内容或观点
司马迁
《史记》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成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
“夫成绩者,今所现之采色,然必不甘乏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
[法]布罗代尔
《菲利普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本书从总体历史的思想出发,把16世纪后半期即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在位时期的地中海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首先以大量的篇幅讨论了地中海的自然地理状况,进而探讨了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和文化生活,最后才涉及16世纪后期该地区的政治史
根据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08-2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新起点八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应对方法
咸丰元年(1851年)八月二十日黄河于江苏丰县北岸决口吏部侍郎胜保奏折写到“河决未复,数郡为鱼”“数十万赴工之人,非失业之徒,即游手无赖,入春以来,以工代赈.故亦粗安。今工歇,而因庐犹然巨浸,穷无所归,岂能待毙?"“脱枭黠之魁,起而倡之,指臂一呼,豺狼四合,恐朝廷旰食(指勤于政事),南顾不遑(闲暇)。”
1932霍乱疫情波及全国国民政府中央卫生署积极应对,分赴各地指导防疫。上海、天津、南吕等地政府积极推进疫苗接种,死亡率较低。《大公报)载:“陕甘地处偏僻,医疗设备向极简陋”“政府防止不力,对防疫经费毫无充分接济”“外县方面,即欲求一二简陋之西医院.更属不易”。
1976728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陕西省志·地震志》记载:“85日,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地市相继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西安市动员了2500名民兵组成了63个担架队,集结车辆860多台”“先后接得了216315名伤.病员,支出经费180.8万元。”《辽宁省志·地震志》记载:“震后,锦州市立即派出166人的医疗队去唐山救护”“向唐山支援药品、食品、日用工业品及防震建筑物资250余种,1220吨,价值52万余元”。

——摘编自《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灾害应对”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7-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抚吉三市十一校2023届高三7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又称满城汉墓)中出土一件铜鸠杖首,作鸠头形,长喙,圆眼,当为鸠杖之首饰。在《风俗通义从论衡从后汉书·礼仪志》等文献中都有关于汉朝赐鸠杖以示尊老的记载。1959年考古队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3根精美鸠杖,还伴有“年七十受王杖”的木简10枚。汉景帝时,赐老年人“鸠杖”,明确肯定了“高年”的特权。汉成帝时,进一步将“高年”的岁数从80岁放窗动7岁救,明明肯定了杖者无官爵,但其地位亦相当于六百石官;其持王杖若天子使者持节,可出入官府,行走于驰道;殴辱杖主按大逆不道论罪;市场买卖,持杖者不缴纳赋税。

——摘编自吴杏全《从满城汉墓出土文物谈灿烂的汉代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简述刘胜墓出土铜鸠杖首的史学价值。
2022-03-1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2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奇小说是古代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产生和流行于唐代,有“唐传奇”之称。唐传奇不仅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手法成熟、社会反映面广、生活气息浓厚,还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唐传奇《任氏传》中记载:天宝九年(750年),有一个名叫郑六的人与韦姓友人一起去新昌坊的酒馆喝酒,郑六因为有事临时去升平坊,途中遇到一位故人,便在故人家留宿一晚。天亮之前,郑六离开故人家来到坊门附近,坊门还没有开,但是门旁有胡人的饼子铺还在点着灯卖饼。

——据(唐)沈既济《任氏传》等


提取片段中任意两处细节,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据此分析唐代传奇小说的史料价值。(要求:细节须源于材料,现象概括准确,史料价值分析合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一词,从古至今发生了深刻的内涵演变和外延拓展,这种演变与拓展正是文化古今更迭、中外交会的产物。“中国”以整词出现,较早见于周初,初义为“中央之城”,后衍生出“天下中心”等义,其语义曲折流转之间,不仅隐含着疆域推衍意义,而且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含义。“中国”作为非正式的国名,与异域外邦相对称,汉唐史籍已有记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萌发于宋代,至近代演为与世界列邦并存的民族国家之名。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展开与深入,中国学人中的见识卓异者发现,“中国”并非我国的专称,异域也有自视“中国”的。近代中国面临列强侵略的威胁,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国家”意识应运而生,“中国”作为国名的简称为国人共用,并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中国”一词的使用,须全面观照其古典义和现代义及二者的因革转化。

——摘自冯天瑜《“中国”的古今演绎》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解读“中国”的古今演绎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准确,解释分析清晰,归纳总结完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