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2 道试题
1 . 垃圾治理似乎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20世纪初的美国开展了城市政治改革运动,如减少州政府的干预,健全民主制约机制和追求效率和节约。这种变化反映出(     
A.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B.城市服务属性的增强
C.城市管理专业化趋势D.反对政府过度的干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922年中共二大时工人党员21名,占195名党员总数的10.7%,到192611月工人党员占比已达60%。但是,此后的革命形势发生变化。随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大批农民入党,使党的阶级构成发生变化。据统计,19286月全党党员发展到130194人,其中工人成分占10.9%,农民成分占76.6%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7月降为5.5%19309月又降至1.6%

——摘编自《中华文摘》文章《中共党员86年之交》

材料二   1953年,在636.9万名中共党员中,工矿企业的工人党员从1950年的32万余人增加到66.6万余人。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员队伍构成中的工人人数持续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从党员的职业来看,工人为704.7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699.9万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为1925万名,离退休人员为1518.2万名。同时,党组织逐步吸收新出现的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如私营企业主。

——摘编自李贺林《新时期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6~193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及意义。
2022-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2023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环境变迁,始于秦汉。从北宋中期开始,中国环境质量整体渐劣;从全国宏观方面而言,环境最先受到严重破坏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南方生态环境遭受空前的破坏,环境变化的原因主要为人口快速增长下土地资源的不当利用。为满足剧增人口的生存之需,人们不知疲倦地向自然索取,无限地垦殖耕地,毁坏植被。中国环境的变迁,除自然因素外,根本原因在于“人为”。

——摘编自陈业新《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

材料二



近300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变化趋势

——摘编自何凡能等《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8.6%。1949年10月,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成立,负责全国林业经营和林政工作,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林业工作。1950年,在首届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与利用”的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大跃进”运动结束后,发展科学技术,开展木材综合利用、提高木材利用效率成为工作重点。这一时期颁布了一系列法规,禁止烧山及滥伐、滥垦,开展大规模造林,“造林后林权归造林者所有”。至1966年,全国已经成长起来的新造幼林超2亿亩。

——摘编自任铃《1949~1966年我国林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环境变迁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300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的阶段性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林业建设的历史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书院分布地区统计表(部分)



——摘编自邓洪波《中国书院制度研究》

材料二   清代同光年间,书院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地多新设学堂、新设书院、改革书院。1890年,张之洞创办两湖书院,除了开设传统的经学、史学之外,还开设化学、博物和兵操等。1896—1898年间,湖南省至少有39所书院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改革。湖南巡抚陈宏谋拨出专款重修岳麓书院,规定书院要学习实学,学生每月参加两次考试,考试侧重与当时政治有关的题目。1901年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颁布诏书,规定所有书院都改为学堂,并规定统一的学堂学制章程,至此,书院走完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摘编自谢丰《从书院到学堂的三重变化》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书院发展的各个阶段并概括中国古代书院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书院发展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书院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1年清政府将书院改制为学堂的原因。
2022-05-27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诺贝尔和平奖的变迁

诺贝尔和平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至今已经有120年的历史。其宗旨在于奖励对世界和平有贡献的人或组织,从而推进世界和平进程。以下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信息节选。

获奖年份姓名国籍获奖原因
1901迪南瑞士创办国际红十字会
帕西法国法国第一个和平组织的创建者
1906西奥多.罗斯福美国调停日俄战争,促使日本和沙俄签订了朴茨茅斯合约
1919威尔逊美国倡议建立国际联盟
1935奥西茨基德国德国《世界论坛》杂志主编,因反对纳粹法西斯而入狱
19391943未颁奖
1945赫尔美国美国国务卿,在建立联合国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
1953马歇尔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1954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为二战中的难民提供了国际保护,作了大量人道主义的、社会的和非政治性的工作
备注:1948年苏联另设设立斯大林国际和平奖,于1956年改名为列宁国际和平奖。
1950本奇美国对阿以战争的调解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第一个获诺贝尔和平奖的黑人。
1960卢图利南非领导反对南非种族隔离的和平抵抗运动,主张以
非暴力的方式解决种族歧视
1964马丁路德.美国领导美国黑人以非暴力的形式反对种族隔离
1965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保护儿童健康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活动,改善他们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条件方面的贡献
1969国际劳工组织在争取工人合法权益、反对失业和贫困的斗争中所做的大量工作
1971勃兰特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并缓和了二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
1973基辛格美国在越南战争停火谈判上所发挥的作用
黎德寿越南
1978萨达特埃及缓解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冲突,为中东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贝京以色列
1985世界医生争取防止核战争组织使世界人民认识到核战争的灾难后果
1990戈尔巴乔夫苏联在东西方关系缓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备注:1990年,苏联最后一次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授予当时尚在狱中的南非反种族分离主义领导人曼德拉,以表彰他为和平废除南非种族隔离政策所作出的努力。
1993曼德拉和德克勒克南非为和平废除南非种族隔离政策所作出的努力,为南非民主进程奠定了基础
2005国际原子能机构因防止核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并确保最安全地和平利用核能
2006穆罕默德尤纳斯和格拉明银行孟加拉国经济学家自下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
2007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创造以及传播有关人为气候变化知识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为多渠道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世界粮食计划署为改善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和平条件作出的贡献

——资料改编自刘炳香:《国际关系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


(1)斯大林(列宁)国际和平奖的设立与终止,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变化?
(2)根据材料,概括百年来诺贝尔和平奖的变化趋势。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百年来诺贝尔和平奖变迁的看法。
2022-05-21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2022届等级考综合复习2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乾隆五年颁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1893年,清廷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这一变化反映了晚清时期
A.中国社会的转型B.宗藩体系的瓦解
C.海外移民成主流D.政治民主化趋势
2022-01-31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启蒙思想家们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系统的民族主义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毫不考虑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剥夺了民众的自由和平等,否认君主是民族和国家的象征,指出只有当臣民成为公民,民族共同体才会存在,祖国才会存在。在启蒙思想指导下,法国大革命爆发,标志着法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尔后的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

材料二 在冷战结束后不久,民族主义并没有如一些人预期的重要性下降,相反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一方面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加速。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接触空前频繁,国际贸易、资本、劳务、技术等市场已经把全球社会联为一体。但另ー方面冷战时期被压抑的民族问题暴露出来,尤其是在苏联、东欧地区,一些在高压政策下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民族主义诉求,由于苏东剧变造成的失控和动荡,一下子释放出来,民族分离主义活跃。与此同时,以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为表现的民族主义纷纷出现。很显然,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势必给21世纪世界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摘编自《20世纪的民族主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民族主义形成的背景。说明19世纪前后半个世纪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和极端民族主义势必给21世纪世界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2021-12-1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之后,秦将张仪修筑江州城。江州城空间狭小,随后又在其周边地区开拓出没有城墙的街市。蜀汉时代的建兴四年(公元226年),蜀国江州太守李严搬迁城址并扩建规模。此时江州城规模约为2平方公里。而以李严江州大城为基础,历经南宋末年、明代初期以及清代末年的扩建,重庆城形成了南北两个府城,以及两江三岸多个居民聚居点。1898年,重庆作为通商口岸被迫开放,则使重庆城发展为一个拥有横跨两江的三个城区的港口城市,随着功能的改变,城市形态和空间发生很大转变。而二战期间,由于东部沿海工业和战略物资内迁,重庆得到空前发展,城市形态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除了渝中半岛、江北和南岸沿江地区,沙坪坝、大坪、九龙坡和北碚地区也得到很好发展。20世纪60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因为工业再次内迁,重庆城市形态再次飞跃发展,九龙坡和大坪地区得到大力发展。自1997年直辖之后,江北渝北以及南岸地区则慢慢发展为可以和整个渝中大半岛并驾齐驱的城市组团。

——摘编自《重庆城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地图识语:“重庆市昔为我国西南第一大商埠,今称陪都,屹立于嘉陵江入长江之口,三面环水状若半岛,水陆交通,均称便利,自国府迁都于此,商贾荟萃,人口激增逾百万,市区亦随之扩大,亚定壁山、北码间为迁建区,昔之穷乡僻壤,一变而为机关、学校、工厂等集合地,四郊富名胜古迹,巴山蜀水,早见昔贤吟咏传记中,兹志其较著者如次。诸如:南温泉、北温泉、缙云山、复兴关。”

——《重庆街道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重庆城市变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重庆市城市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重庆市街道详图》的史料价值。
2021-09-2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2007高三·上海·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气候的冷暖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的活动和历史的进程,以下这幅“中国近五千年来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直观的再现了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950年间中国气温的变化过程。观察下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图的“比较基准线”为中国现代的年平均气温,历史上年平均气温连成的曲线位于基准线上方时,称为“暖期”;位于基准线下方时,称“冷期”。试问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1800年间,中国气候的变化经历了几个暖期?
(2)上图所示,秦汉时期虽然处于气候史上的暖期,但与此前相比,气温变化已呈缓慢下降的趋势。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加强,北方游牧区的生态开始恶化,自然灾害连年发生,游牧民族开始南下。试问,这一时期有哪个游牧民族南下?他们的南下产生了哪些影响?
(3)从长时段看,气候变化影响人的活动,而人的生产与生活也影响了气候和环境。试举出近代以来工业文明对气候与环境造成影响的史实。
2021-08-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上海地区历史复习试题

10 . 材料 下列图表出自美国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所著《变化中的世界秩序》一书。图表曲线描述了1500年至2000年世界上主要国家的国力发展的相对趋势(以10为最高值的相对值比较)。其中为中国,为荷兰,为英国,为美国,为俄国,为奥斯曼土耳其。图标中的柱状阴影是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频次。



请仔细观察图表,针对图表中描述的历史现象及其背后的历史逻辑,提出观点,阐述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5-18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等17校2021届高三5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