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山西·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1922年中共二大时工人党员21名,占195名党员总数的10.7%,到192611月工人党员占比已达60%。但是,此后的革命形势发生变化。随着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大批农民入党,使党的阶级构成发生变化。据统计,19286月全党党员发展到130194人,其中工人成分占10.9%,农民成分占76.6%1929年,工人党员占比降为7%19307月降为5.5%19309月又降至1.6%

——摘编自《中华文摘》文章《中共党员86年之交》

材料二   1953年,在636.9万名中共党员中,工矿企业的工人党员从1950年的32万余人增加到66.6万余人。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员队伍构成中的工人人数持续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从党员的职业来看,工人为704.7万名,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为699.9万名,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为1925万名,离退休人员为1518.2万名。同时,党组织逐步吸收新出现的社会各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如私营企业主。

——摘编自李贺林《新时期党员队伍组成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26~193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结构变化的主要趋势及意义。
2022-11-27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06练党史党建-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2 . 垃圾治理似乎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20世纪初的美国开展了城市政治改革运动,如减少州政府的干预,健全民主制约机制和追求效率和节约。这种变化反映出(     
A.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B.城市服务属性的增强
C.城市管理专业化趋势D.反对政府过度的干预
3 . 诺贝尔和平奖的变迁

诺贝尔和平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至今已经有120年的历史。其宗旨在于奖励对世界和平有贡献的人或组织,从而推进世界和平进程。以下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信息节选。

获奖年份姓名国籍获奖原因
1901迪南瑞士创办国际红十字会
帕西法国法国第一个和平组织的创建者
1906西奥多.罗斯福美国调停日俄战争,促使日本和沙俄签订了朴茨茅斯合约
1919威尔逊美国倡议建立国际联盟
1935奥西茨基德国德国《世界论坛》杂志主编,因反对纳粹法西斯而入狱
19391943未颁奖
1945赫尔美国美国国务卿,在建立联合国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
1953马歇尔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
1954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为二战中的难民提供了国际保护,作了大量人道主义的、社会的和非政治性的工作
备注:1948年苏联另设设立斯大林国际和平奖,于1956年改名为列宁国际和平奖。
1950本奇美国对阿以战争的调解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第一个获诺贝尔和平奖的黑人。
1960卢图利南非领导反对南非种族隔离的和平抵抗运动,主张以
非暴力的方式解决种族歧视
1964马丁路德.美国领导美国黑人以非暴力的形式反对种族隔离
1965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保护儿童健康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活动,改善他们的营养水平和生活条件方面的贡献
1969国际劳工组织在争取工人合法权益、反对失业和贫困的斗争中所做的大量工作
1971勃兰特德国推行“新东方政策”,并缓和了二战后欧洲的紧张局势
1973基辛格美国在越南战争停火谈判上所发挥的作用
黎德寿越南
1978萨达特埃及缓解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冲突,为中东和平作出重要贡献
贝京以色列
1985世界医生争取防止核战争组织使世界人民认识到核战争的灾难后果
1990戈尔巴乔夫苏联在东西方关系缓和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备注:1990年,苏联最后一次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授予当时尚在狱中的南非反种族分离主义领导人曼德拉,以表彰他为和平废除南非种族隔离政策所作出的努力。
1993曼德拉和德克勒克南非为和平废除南非种族隔离政策所作出的努力,为南非民主进程奠定了基础
2005国际原子能机构因防止核能被用于军事目的并确保最安全地和平利用核能
2006穆罕默德尤纳斯和格拉明银行孟加拉国经济学家自下层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努力
2007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创造以及传播有关人为气候变化知识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为多渠道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0世界粮食计划署为改善受冲突影响地区的和平条件作出的贡献

——资料改编自刘炳香:《国际关系视野中的诺贝尔和平奖》


(1)斯大林(列宁)国际和平奖的设立与终止,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变化?
(2)根据材料,概括百年来诺贝尔和平奖的变化趋势。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百年来诺贝尔和平奖变迁的看法。
2022-05-21更新 | 174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山西太原·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乾隆五年颁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1893年,清廷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这一变化反映了晚清时期
A.中国社会的转型B.宗藩体系的瓦解
C.海外移民成主流D.政治民主化趋势
2022-01-31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练社会转型文明演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专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夏朝以来,就有了庠、序、校和学等教育机关。“学在官府”,只有奴隶主子弟能入学校学习,而劳动人民子弟只能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跟长辈学习一些为人之道和生产劳动的知识与技能。但到了孔子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下移,这就为私人办学提供了机会。孔子在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中,其弟子来自鲁、齐、晋、宋、陈、蔡、秦、楚等不同国度,吸收了被中原人视为“蛮夷之邦”的楚国人公孙龙和秦商入学,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南官敬叔、司马牛、孟懿子,但更多的是来自平民家庭的颜回、曾参、闵子骞、仲弓、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

——据《中国古代教育史》

材料二:古代儿童启蒙读本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据《中国古代教育研究》

材料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真实写照。这一情况在19世纪60年代因新式学堂的出现有所改观,当时的学校开设有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行军布阵等课程,特别是1904年清政府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更是规定了学校教育中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法制理财、体操等课程的课时,在中学堂180个课时中,读经讲经以45课时居于榜首。

——据《中国近代教育史》

材料四:恢复高考以来高校招生统计图表


(1)据材料一述评孔子的办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有关信息。你对此有何看法?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我国近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有着怎样的不同?反映了教育发展的什么趋势?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材料四状况的原因。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教育的看法。
23-24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名校
6 . 明朝成化二十年,从南京户部主事张伦建议和户部覆议,调“淮安、瓜洲(江苏)兑运粮十万石,南京常平、乌龙潭等仓粮十万石,运至沔池县(陕西)。令河南、山西、陕西三司委官转运……以备赈济”,获宪宗批准。这表明当时(     
A.粮食远途贸易的规模大B.社会救济已能跨区域动员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快D.粮食储备依赖于江南地区
2023-10-25更新 | 152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7 . 图1所示是17世纪中期开始流行于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地的一种叫Banyans的晨衣。这种晨衣裁剪宽松,具有日本和服的风格,但其名字来自印度。印度南部的纺织工人为了迎合法国贵族的消费市场,使用了法国的图案,为了使服装有质感,还采用了抛光工艺。这说明(       
   
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B.文明之间互相影响和借鉴
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D.印度棉纺织技术领先世界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秦的统一

材料一     战国末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四海之内若一家”局面的出现,为全国大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为了摆脱兼并战争给社会带来的灾难,广大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渴望统一,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也希望结束战乱,出现一个长期安定的社会局面。当时西方的秦国,因为改革比较彻底,政治稳定,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兼并战争,它所拥有的疆土已经超过了山东六国,综合国力最强。再加上这时有嬴政、李斯、王翦、蒙恬、尉缭等一批有作为的君臣,所以时人形容说,秦国要扫灭六国,就好比从灶台上吹灰那么轻易。统一已经是水到渠成的历史趋势。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朕”上古为人们的自称,无贵贱之分。秦灭六国后,定为皇帝自称,他人禁止使用。皇帝的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切臣民皆不得使用。因秦始皇名政,下令改正月为端月。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资料》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并无决策权。“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但实际上大概未曾有具体选任担当这一职务的官员。御史大夫“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一是传承皇帝诏令制书,二是监察百官。三公之下,则有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事务的“诸卿”,或习惯地称为“九卿”,但实际名额并不限于九。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   到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的辽阔疆域。而且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通过郡的行政长官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或县长)。公元前221年在全国设立了36个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成为中国统一的地理基础。

——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材料五 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材料六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形态渐趋完善。随着国家控制力的增强,户籍制度逐步发展起来。各诸侯国对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分别登记,地方官对所掌户籍和赋税要造册上报中央,以查考其政绩。户籍制度名称和形式各异,没有统一。秦朝时期,不仅区分了各种不同的户籍,还确定了户口的什伍编制方式,制定了户主申报和审查核实的登记程序,登记内容有户主的姓名、身份、籍贯和年龄,也有户内成员的姓名、年龄和健康状况,祖宗三代出身情况及家内人员与财产类别等项内容,有时还有身高的记录。所有这些内容,都是为了对民户加强控制和便于征发兵役、徭役及课取赋税服务。对虚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而擅自更籍的,严加惩罚,还作出了不许擅自迁徙、迁徙时必须审核、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并把户籍法律制度以成文法典布之于众。户籍制度至此正式形成,后世王朝大多承袭了秦朝的户籍制度并不断完善。

——摘编自张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

材料七 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秦王朝的建立,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开始的政治、经济制度在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主题二 秦朝速亡

材料八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志,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汉)贾谊《过秦论》

材料九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周王道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持之以法。

——(明)张居正

材料十  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的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翦伯赞(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主题三   周秦之变

材料十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 (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统一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
(3)材料三中的秦朝的官职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行政架构的特点。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以及如何管辖维系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
(6)据材料六,概括指出户籍制度兴起的原因及秦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7)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户籍制度形成的意义。
(8)根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9)依据材料八、九,分别涉及了秦始皇哪些方面重要事迹?材料十认为秦始皇“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谈谈你对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倾向”的理解。
(10)材料八、九、十分别对秦始皇作出了怎样的评价?
(11)为什么材料八、九、十对秦始皇有不同的评价?
(12)依据材料十一,指出秦朝与前朝(周)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023-08-03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03·纲要上第03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如图内容选自《汉书》卷三十《艺文志》。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以书颇散亡,(汉成帝) 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太史令尹成校数术,侍医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故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A.汉成帝喜好整理文化典籍B.《汉书》开创了新的史学体例
C.汉成帝破坏了学术完整性D.汉代出现了“三教合一”趋势
2023-05-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3届高三4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10 . 椐美国城市规划师贝利的研究,“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城镇向农村转移以及部分人滞留农村的现象。“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化发展水平越高“逆城市化”趋势越强,据此推断,“逆城市化”(     
A.意味着城市化水平的下降B.特征是城市人口停止增长
C.使货源开始转向中小城市D.最早出现在欧美发达国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