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的环境变迁,始于秦汉。从北宋中期开始,中国环境质量整体渐劣;从全国宏观方面而言,环境最先受到严重破坏的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宋代以后特别是明清以来,南方生态环境遭受空前的破坏,环境变化的原因主要为人口快速增长下土地资源的不当利用。为满足剧增人口的生存之需,人们不知疲倦地向自然索取,无限地垦殖耕地,毁坏植被。中国环境的变迁,除自然因素外,根本原因在于“人为”。

——摘编自陈业新《中国历史时期的环境变迁及其原因初探》

材料二



近300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变化趋势

——摘编自何凡能等《近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迁》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之时,全国森林覆盖率仅为8.6%。1949年10月,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成立,负责全国林业经营和林政工作,积极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林业工作。1950年,在首届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与利用”的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大跃进”运动结束后,发展科学技术,开展木材综合利用、提高木材利用效率成为工作重点。这一时期颁布了一系列法规,禁止烧山及滥伐、滥垦,开展大规模造林,“造林后林权归造林者所有”。至1966年,全国已经成长起来的新造幼林超2亿亩。

——摘编自任铃《1949~1966年我国林业建设的实践探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环境变迁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300年来中国森林覆盖率的阶段性变化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林业建设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世纪兴起的工业革命带动下,美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强国,从乡村国家转变为高度城市化的国家。但是,工业城市中过度拥挤的居民住宅、堆积如山的固体废物、污浊不堪的河流水道、茫茫无边的黑色烟雾表露出美国工业时代为经济成功所付出的环境代价。由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空气污染,主要是工厂燃烧煤炭以及大量使用高挥发性的烟煤产生的烟雾污染,给城市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当时,有些州也曾试图通过行政立法的方式来普遍禁止烟雾的排放。例如,1869年,匹兹堡曾颁布了一项法令,禁止在火车机车上使用煤炭。两年后,辛辛那提市议会也通过了一项反烟法令,但只针对个别的、违规的大烟囱,而且也没有授权任何公职人员去巡视或消除这些公害。这些努力为20世纪后期美国才开始的以联邦政府为主导的空气污染治理提供了借鉴。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正式开始了铁路电气化的初步尝试。

——摘编自孙群郎、孟肖潇《美国工业化时代城市的烟雾污染与治理》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呈现加重的趋势。城镇人口上升,城市规模越大,居民生活用水、用电等方面需求都会不断增加,导致城市居民生活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其他生活垃圾污染物数量迅速提高,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破坏。以雾霾为主力的大气污染,已经极大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政府针对大气污染治理专门制定的全面规划。许多地方政府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抵制雾霾污染的袭击,如《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等。1999年我国在江苏南通和辽宁本溪试点,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排污权交易限制各种不同污染物节能减排。全国各地纷纷运用高科技设立雾霾监测站。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摘编自徐静《城市化进程中大气污染的政府治理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美两国环境治理的相同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美两国环境治理方式的异同。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环境治理的认识。
2023-12-2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3+3+3”2024届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为适应列强要求,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该衙门独立于六部之外,是一个专门办理涉外事务的新式行政机构。官员由军机大臣、大学士、尚书、侍郎中指派兼任。其规则仿军机处办理。这反映了
A.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B.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
C.外交近代转型的趋势D.专制集权遭到了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在1871至1874年处理台湾琉球漂民案期间,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中日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日本退兵。在此后的马嘉理案、曾纪泽伊犁谈判和中法战争中的“台湾封锁问题”等涉外交涉中,中国均援用了国际法。这些活动
A.说明西学成为社会主要思潮B.反映了晚清外交的近代化趋势
C.引起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D.扭转了对外交往中的不利局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观点一:美国学者解释中国近代史,常常采用费正清的“冲击一反应”模式,即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变,系由于西方潮流的冲击。

观点二:中国学者大都主张鸦片战争为中国近代的开始。

观点三:美国学者孔飞力却极为重视晚清的地方军事化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他认为,自太平天国运动以后,中央政府权力的缩小和名流势力的扩张,这种趋势成为咸丰朝及以后中国政治、经济的主要特征。这标志着传统国家的崩溃,中国不能再按老的模式重建,因而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摘编自(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


根据材料及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就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材料中任选出一种观点或者自拟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关键史实叙述准确,段落间的逻辑层次明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的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尤其是新材料的发现会引发新一波的讨论,以曹操墓的发现为例,一时曾有“不堪寂寞,曹操出土”的说辞。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
A.知人论世,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
B.与时俱进,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
C.察言观行,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
D.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
2021-06-15更新 | 1709次组卷 | 30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反之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一变化说明清王朝(     
A.坚决维护了领土主权B.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
C.成为列强统治的工具D.疆域意识渐趋近代化
2023-01-12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代社会初期(即战国及其以前),在官吏的物质待遇方面,一般采用分封的形式,按奴隶主贵族的尊卑等级封予一定的土地和奴隶(或奴仆),以在该领地上的剥削收入供其支配享用。战国时期产生了封建官吏俸禄制度,当时各国的俸禄大多采用实物(主要是粟),其标准和计量单位也不统一,秦朝开始才有了统一的俸禄制度。与秦汉相似,隋唐时期官吏也分品级,唐代百官除正常的俸禄外,还可按月领取俸料,所谓俸料包括厨食料(如薪炭)、衣服料(如绸缎)、办公料(如纸笔)等都属于这一类。

——摘编自柏铮主编《中国古代官制》

材料二   明代官俸制度的最终确定是在洪武二十五年,“令公、侯、伯皆给禄米,论功定数,责成他们各归旧赐田于官”,把核定官俸与文武官员的品、阶、勋相结合,根据官制统一按月发放官俸。官俸折钞始创于明太祖,全面施行则从明成祖开始。与唐宋时期的厚禄相比,明代的俸禄可谓相形见绌,不可同日而语。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总结明亡时深情地说道:“今日贪取之风,所以固胶于人心而不可去者,以俸给之薄而无以赡其家也。”

——摘编自张兆凯、陈长泉《论明代俸禄制度演变的原因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官俸制度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官俸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官俸制度与以往相比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关于苏联史认知的基本观点,1991年前遵循马克思主义相关学说,1991年以后被模糊的西方价值观代替,如“民主”、“市场”等。2007年以后新版教科书则试图“拨乱反正”,重新定义历史。这一变化表明(     
A.多元价值观深刻影响着对苏联史的认知
B.国家政权的更迭是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
C.西方和平演变政策左右相关历史的评价
D.认知不一体现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需要
10 . 一战结束后,德国的历史教科书认为,法国的复仇欲望将欧洲带到了战争边缘。法国人则把战争责任归咎于德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和西德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在叙述一战的爆发时,强调各国被同盟体系“拖进”战争,法德两国也是这种冲突的牺牲品。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利益影响历史叙事B.历史教科书不能叙述真实的历史
C.一战推动历史观念变化D.法德对战争责任的认识渐趋理性
2022-11-16更新 | 636次组卷 | 1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