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俾斯麦把工人的利益和国家对于社会安定的需要捆绑在一起,用俾斯麦的话来说,就是在恢复帝国健康的菜料中“加几滴社会主义的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立法实际上是压制工人运动的《非常法》的补充。材料中“社会立法”的基本主题是
A.暴力镇压工人运动B.向工人运动全面妥协
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增强帝国议会的权力
2021-09-1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8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下表是毛泽东关于艰苦奋斗作风的部分观点。据此可知,该作风
观点出处
没有中国共产党在过去十五年间的艰苦奋斗,挽救新的亡国危险是不可能的1936年《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共产党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能够忍饥挨饿去打日本帝国主义1939年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的讲话
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陆1945年12月给中共中央东北局起草的指示信;

A.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B.保障了抗战取得最后胜利
C.贯穿于党的工作之中D.是革命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2021-08-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框内是1876年李鸿章会见日本使节森有礼时的双方对话。这反映了李鸿章
A.对近代国家关系实质缺少清醒认识B.奉行“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C.固守“天朝上国”的传统外交观念D.利用国际公法保障了国家利益
2021-08-2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2届高三8月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说:“新冠病毒对于社会破坏的效应则无视边……没有一个国家,即使是美国,能够通过单纯的国家努力战胜这种病毒。”基辛格意在说明
A.新冠病毒是人类史上破坏最大的病毒
B.新冠疫情使各国边界变得模糊不清
C.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应对新冠疫情危机
D.新冠疫情已将现有的规则破坏殆尽
2021-08-1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1届高三高考前模拟(一)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延续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从来没有中断过。中国古代的学校既是中华文化的汇聚和凝练之地,又是其传承的主要场城,并在储才和育才的过程中始终肩负着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重任。每个朝代的太学或国子监等选拔的博士官大都是当时最有学问和影响力的学者。这些学者一边讲学,一边研究学术而创作,对传承与创新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在讲学的同时,还与弟子们一起收集和编纂上古时代的文献典籍,如《诗经》《易经》《尚书》《礼记》等经典。由于两千多年来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央官学教育对儒家经学的重视,最终使其进化为理论化和系统化的学科体系,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

——摘编自栗洪武、陈磊《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与创新文化的历史规律》

材料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内推广以工农大众为对象的教育,同时红军在作战中深刻意识到战争对科技文化和知识素养的需要。在瑞金时代,先后建立了各种军事学校,如中国工农红军大学等;建立中央农业学校培养农业技术人员;1932年创办的闽瑞师范学校和中央列宁学校则着重于师资的培训。苏区的教育行政制度是在中央政府中设教育人民委员部,省、县、区设教育部,乡设教育委员会。工农业余教育形式极多,有夜校、半日学校、寒暑假学校、识字班等。小学教育发展很快,教育宗旨是培养“参加苏维埃革命斗争的新后代”。在教材中,注重揭露剥削阶级本质,宣传共产主义思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人民教育事业。

——摘编自《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的特征并作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区发展教育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2021-07-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深圳地区的移民共同塑造了深圳的文化精神。“深圳文化”就是人们头脑中的“深圳人”的形象和独特的“深圳人格”。深圳地区的文化按其地理位置而言,本应属于岭南文化,但在深圳,通用语言不是广东白话、客家话或潮汕话,而是内地的官方语言一普通话。全国各地的饮食、风俗习惯和民俗文化在深圳都能看到。这表明,深圳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深圳文化具有浓厚、典型的移民色彩。深圳移民文化精神或深圳人格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浓厚的商业意识,开拓创新和务实竞争的精神,生活与工作中对时间的重视及工作的高效率、重创造、讲享受的幸福观念,兼容并包的心态和独立进取的人格等。

——摘编自刘志山《移民文化及其伦理价值》

材料二 随着经济和政治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移民对加强世界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加强国际对话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移民对民族国家管理控制其领土事务的权威、能力提出了挑战。大量移民的移入带来不同的文化,使移入国民族的同质性和共同的价值观遭到挑战。移民要融入当地社会,需要克服许多因素,诸如移居国的语言、风俗习惯、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在当代,国际移民的一个重要的新趋势就是高技术移民的增加。大量的高学历、智力型的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及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等优秀人才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李芳田《国际移民及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文化的内涵及由此形成的独特伦理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移民的主要影响。
2021-06-05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下学期仿真考试(一)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生思想源于夏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发扬于两汉和唐代,但大多停在原则性的理论阐述上,真正把民生思想具体化的是宋代程颐和程颢兄弟,他们在“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明清之际的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复井田”以实现社会的“均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明的冲击和中国社会的空前危机,使民生问题更加突出,同时又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形成了以谋求民富国强为主题的民生改良思想。

材料二1601年,英国女王伊面莎白一世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救济贫民的法案,即《济贫法》,该法案将已有的宗教或社会救助活动惯例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首次由官方划定一条贫困线,对有需要的孤、老、病人进行收容,同时,为失业者、贫民、小孩提供有限的帮助。1834年,随着英国社会形势的发展,又通过《济贫法》的修正案,即新《济贫法》,以此为标志,社会救济已成为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它规定国家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公民有要求社会救助的合法权利,社会救助是一项积极的福利措施。

——林祖华《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和资本主义民生思想比较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生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在近代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中的实际运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修正《济贫法》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民生思想的共同作用。
2021-06-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儒学或儒、释、道为其主要内容。到了近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儒学地位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传播,形成了近代文化的新内容。由于近代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发展源流不同于古代文化,因此,近代文化的内容同样不同于古代。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传统儒学衰落,旧的文化体系解体,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因素和文化部门。声光化电、民主自由、新式礼仪习俗等,纷纷展示在人们面前。那么,近代文化的核心内容究竟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科学和民主。科学和民主虽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实际是对近代文化基本内容的概括。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概论》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1-05-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北京城的营建是依据我国古代理想的帝王之都的设计方案。从明朝北京城的规划布局看,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位于城市中央部位前方的重要位置。沿城市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显示皇权威严的外朝皇极、中极、建极三大殿和内廷乾清、交泰、坤宁三大殿,再以六大殿为中心,两侧对称地排列着多组宫殿建筑群。外城是非旗人居住区:同时这里也是城市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区域。外城以行业为特点划分城市区域。正阳门外大街是全市最繁华的集商业、娱乐、餐饮为一体的商业街区;前门大街以东是“商贾匠作之地”,大街以西是“市廛旅店,商贩优伶丛集之所”。前门的南面还依次排列有花市、米市、珠宝市、骡马市等街市。

宣武门外则居住着大批汉族文人仕宦,并在此形成一条琉璃厂文化街区。

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北京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式工业、新式教育的开办,使北京的传统格局和结构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突破旧有城市格局已成为北京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需要。1905年后京汉铁路、京奉铁路、京张铁路、津浦铁路相继通车,北京成为连接东西南北交通的铁路交通枢纽,大大加强了京师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提高了北京首都的中心作用。此外,北京的商业发展形成内外城商业新格局,特别是整个王府井成了寸金之地,从南到北,店铺、商号、洋行一家挨着一家,王府井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北京的文化教育发展逐渐打破内外城界限,使馆区的建立形成近代城市对外交往格局。

——以上材料均据袁熹《试论近代北京的城市结构变化》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北京城市布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北京城市布局的主要变化及其影响。
2021-05-27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5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